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学人春秋>>正文内容
国学大师朱季海:性格狷介 最怕受辱获俗利 >> 阅读

国学大师朱季海:性格狷介 最怕受辱获俗利

作者:许石林 来源:《深圳商报》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6日 点击数: ( 字体: )

 
章太炎弟子朱季海。(资料图片)
 
  朱季海先生没有熬过2011年冬至,在冬至的前一天晚上,以96岁高龄仙逝于苏州。
 
  就在前几天,有朋友从微博上转来中华书局出版朱季海先生著作集的新闻发布会视频,先生精神矍铄,在镜头前面很激动,说了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万紫千红,无一不可爱!”我看了视频,立即遍告诸友,深为老先生高兴,以为虽历尽坎坷,结果总算功德圆满,先生一生的著作可以出版,沾溉学林,造福文化,真是一大幸事!
 
  可是,没等样书出版,先生就溘然长逝,天下事多不完满,令人感喟万端。电话咨询苏州琴家徐云鹤先生有关先生临终前事,徐先生说,老先生还说过一句话:“黑夜总算过去,白天就在前头。”以此推测,先生走的时候,内心应该是不痛苦的。况且以朱先生的性格,不一定非要看到样书。
 
  朱季海,生于1916年,名学浩。1932年,章太炎先生应金松岑、李根源等邀请到苏州讲学,16岁的东吴大学附中学生朱学浩前去听课,由此成为章门弟子,成为黄侃、鲁迅、曹聚仁等人的同门。后来,章太炎先生帮他取的名字“季海”,被朱先生沿用至今。朱季海深为章太炎器重,被誉为“千里驹”。1935年章氏国学讲习所创办后,朱季海担任主讲人。朱季海精通英、德、日、法语和训诂考证之学,1946年曾在南京国史馆工作。传奇的他一生只任过2年半公职,1949年在苏州第三中学教书。20世纪90年代,曾为苏州铁道师范学院文学、历史、美术等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指导讲学。有《楚辞解故》、《庄子故言》、《南齐书校议》、《南田画学》、《石涛画谱》等著作。
 
  我与朱先生有一面之缘——
 
  去年十月休假期间,我应邀和中华吟诵学会徐健顺先生、陈琴老师一起到苏州太湖大学堂,拜访南怀瑾先生,并对南先生的诗文吟诵进行采录。从南先生处出来,我提议去苏州寻访朱季海先生。朱先生在苏州,没有任何联络方式,只能通过吟诵界的朋友找。苏州吟诵家魏家瓒先生慨然应允,让我们往苏州赶,他去联系朱先生。魏先生通过苏州琴家徐云鹤先生,帮助我们找到了朱先生。徐先生带我们穿行在苏州观前街一带的闹市街巷,来到了苏州百年老字号采芝斋门口,他说:看看我们的运气吧,要见朱老只能在这儿碰他,他一般中午到采芝斋二楼,休息、喝茶、吃点心。
 
  我们在二楼大厅见到了朱季海先生。先生一个人坐在竹椅上,恬静淡然地闲坐着,徐先生过去用苏州话介绍,先生闻言,目光更加明亮,满脸笑容地招呼我们坐下。我观先生面容,是一个形象极美的老人:目光明亮有神,寿眉很长,表情有一种老人特有的羞涩感,衣着素洁,望之蔼然可敬,也分明透出一股不屈的内在力量。
 
  我们请先生介绍少年时跟随章太炎先生读书的情况,先生说,没什么可介绍的,好多年了。他说章太炎先生是会吟诵的,但他已经记不得老师吟诵的声调了。我们请先生用自己读书的方式读一段古文,先生连连摆手,并说:都是过眼烟云、过眼烟云。
 
  说到读书的方法,朱先生说:读书没有什么方法,读就是了。我们理解先生所说的没方法,可以说是没有什么便捷之途,不可有取巧之心。
 
  我们请教先生,就先生自己的经验,吟诵是否可以帮助记忆。先生说:我也没有什么经验,反正书读一遍就记住了嘛!举座闻之骇然惊叹。
 
  朱先生的确是天才读书人,据介绍,在一般人看来极其难读的典籍,在朱先生来说,迎刃而解。这种天才人物代不乏人,也想必凤毛麟角。据云其少年从章太炎学,章太炎先生在台上讲课,嘱数位学生记录,待章先生讲完,笔记呈上,以朱的记录为第一!朱所记笔记,章先生随即署名在上海的报刊上发表,不增删一字。章先生的夫人汤国■晚年曾经说过,“先生有些弟子徒有虚名,靠先生的招牌吃饭。倒是年纪最小的朱季海最用功,有真才实学,像个读书人”。
 
  我们向朱先生请教读书话题,近两个小时,怕耽误先生午休,即告辞。与魏家瓒、徐云鹤茗谈,话题都是围绕朱先生的。有关朱先生的传奇逸事,坊间已多有传说,此不赘述。先生有的话,词约意丰,反复品读,觉得深意无限,比如他说:孔子没有改变一个小小的鲁国,但孔子却影响了整个世界。
 
  惟一令人揪心的是朱先生以耄耋之高龄,却没有较好的经济来源。朱先生一直居住在苏州的祖居中,一辈子是“三无”人员,即无职业、无钱、无社保。他每月只有当文史馆顾问所挣的数百元钱,还要养生病的女儿。他写得一手好字,对书画的鉴赏有超凡的修养和眼力,却从不以此为谋生赚钱手段,从不卖字,晚年给任何地方都不题字,连名都不签。徐云鹤先生说:苏州曾经修复一处牌坊,请朱先生题写匾额,朱先生坚决不写,问得急了,老先生说:“我自己要看的呀!我自己从牌坊下面路过要看的,我的字过去可以写,现在老了,写不好了,不写!”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