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红版专区>> 话题>>正文内容
上梁不正下梁歪 >> 阅读

上梁不正下梁歪

作者:邹纪孟 来源:《百家讲坛》红版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31日 点击数: ( 字体: )

宇文士及也是从隋朝归顺唐朝的。此人真可谓从根烂起,其父宇文述是杨广的亲信,杨广害兄弑父的政变阴谋最早就是同他密商的,政变成功,其他参与者都被杀人灭口,只有宇文述更受宠信,至死不衰。宇文士及本人也深得杨广的厚爱,被招为驸马。归顺唐朝后,他又竭力巴结唐太宗,将自己的妹妹送进宫里,因颇得唐太宗宠爱,被封为昭仪。他与唐太宗的关系自然也就亲近了。不过,唐太宗并未因此轻信于他。有一次,在宫中,唐太宗观赏一棵大树,不由赞叹道:“这棵树可真漂亮呵!”宇文士及在一旁随声附和,唐太宗当即变了脸,斥责他:“魏征常常劝我远离奸佞之人,我一直不知奸佞是谁,现在知道了!”宇文士及毫无惭愧自责之意,反而继续献媚道:“朝堂之上,大臣们面折廷争,陛下不好驳斥谴责。现在在后宫,身边又只有臣在服侍,如果我再不顺从些,虽然陛下贵为天子,又有什么乐趣呢!”唐太宗虽然没再斥责他,却也始终没有重用过他。
 
虽然唐太宗晚年时性格上也发生了某些变化,但就 “近君子,远小人 ”这一点而言,可以说做到了始终如一,他能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也就不是偶然的了。而他的曾孙,也开创了“开元、天宝”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情况就完全不同。
 
唐玄宗的一生,可以截然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刚刚走上政治舞台时,他是何等的英姿焕发,生气勃勃!他求贤任能,虚心纳谏,抑制奢侈,移风易俗,使太宗以后几十年一直动荡不定的政局很快趋于稳定,不久就实现了天下大治。可是太平日久,他骄心渐生,终于走上了昏庸之路。他一生由治至乱的转变,不只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分水岭,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上升走向下坡路的分水岭。
 
人们总是习惯将开元( 713—741 )、天宝( 742—756 )连称,仿佛这前后四十余年的岁月,都是烈火烹油般的繁华。其实真正称得上是盛世的,只有前二十几年,到开元二十四年( 736年 ),唐代的这第二个盛世就已经结束了。
 
这是真正的盛世,这个盛世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不仅超过了西汉的“文景之治”,也超过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后来的“康乾之治”,更是无法望其项背。这不只是唐代社会发展的顶峰,也是整个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从那以后,虽然封建社会还继续了一千余年,但就整体发展趋势而言,却是在走下坡路。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即张九龄遭诬陷而被免去宰相之职,接任的是以“口蜜腹剑”而遗臭万年的李林甫。在唐玄宗的统治生涯中,这是一个转折点,“ 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资治通鉴》)。 在此以前,唐玄宗所用的宰相,虽然能力、水平各有差异,但基本上都是正派人士,其中,姚崇、宋璟,更是历史上著名的贤相,与唐太宗时代的房玄龄、杜如晦不相仲伯,开元盛世的出现,他们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李林甫上台的第一件事,便是设法蒙蔽唐玄宗的视听,他将大臣召集来威胁道:“ 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 ”所谓立仗马,指的是在皇帝上朝时,用作仪仗的马,立在宫殿两侧,是御马厩中品级最高的马,享受一品的饲料,但是,在做仪仗时,是绝对不许鸣叫的,否则,立刻赶出宫,去干拉车运物的粗活。他以此为喻,排斥正直,堵塞言路。从此,忠贞敛迹,奸邪踵继,政治风气为之一变。黑暗的时代开始了。
 
唐玄宗晚年,“ 朝事付宰相,边事付边将 ”。他虽然没有“退居二线”,实际上却已经不管朝政了,拥着比他小了三十多岁的绝色美人杨贵妃,时而兴庆宫,时而华清池,一直到“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在马嵬坡演出了一场“霸王别姬”的悲剧。
 
这里,唐玄宗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即放权。韩非说: “知臣主之异利者王,以为同者劫,与共事者杀。”(了解君臣利益是相冲突的国君,才能统治天下;以为二者利益是相同的,就会被臣下所挟持;同臣下共同执掌权力的,就会被杀害。) 朝中之事,先是放权于李林甫,后是放权于杨国忠;边境之事,西北方,放权于哥舒翰,东北方,放权于安禄山。他以为,他给了这些大臣荣华富贵,这些大臣一定会尽忠于他,君臣之间,休戚与共,祸福一体,结果他倒了大霉。
 
以后的一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虽然还时有起伏,但那只不过是在下行线上的起伏,至于清朝的康乾之治,已是这个社会制度的回光返照了。
 
由于最高掌权者的先明后昏,而导致统治集团成员的忠奸易位、国家政治风气的正邪倒置的现象,在历史上也不止玄宗一朝。由此往前追溯一千余年,齐桓公一朝也是一个典型,他早年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一时之间,人才大盛,鲍叔牙、隰朋等,或以贤德,或以才能闻名于世,在他们齐心辅佐之下,齐国脱颖而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得只有中人之资的齐桓公,居然成为五霸之首。管仲一死,他便不听忠言,重用以长卫姬为首,包括易牙、竖刁、开方在内的四人,终于导致国家大乱,最后他竟然死无人问,以致尸出蛆虫。
 
一个最高掌权者由于自身的素质而形成的有形无形的导向,对他所统治时代的人心向背、风习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民间谚语“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大量的历史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以上文字选自《百家讲坛》杂志,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订阅本刊纸版杂志电子杂志。订阅电话:0371—65866446(邮购部)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