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环球瞭望>>正文内容
美国当年为何鼓动中国对印出兵 >> 阅读

美国当年为何鼓动中国对印出兵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印巴战争中的印度坦克兵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期间,美国为遏制印度的侵略行动,曾劝说中国出兵印度,帮助巴基斯坦。美国政府的解密档案揭示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基辛格“误传”消息埋伏笔
 
  自1947年独立后,印巴围绕领土问题曾先后两次开战,巴基斯坦被分为西巴、东巴两部分,中间隔着印度。1971年初,东巴政治动荡,要求自治。3月,印度内阁、议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建立“孟加拉国”的决议。7月,印度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战争计划。战争阴云笼罩南亚。
 
  当时,苏联支持印度,美国则实行“重巴轻印”的政策。从个人感情来说,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都讨厌对方。1967年,尼克松以非官方身份访问印度时,受到甘地夫人的怠慢。尼克松把甘地夫人看成是一个狡猾的“刁妇”,而甘地夫人认为自己“除了尼克松,可以和任何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所以,美国非常不希望印巴兵戎相见,因为巴基斯坦军事上无法与印度相抗。
 
  1971年7月9日,依靠巴基斯坦的帮助,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7月11日,基辛格返回伊斯兰堡,同巴总统叶海亚·汗交流访华内容,主动谈及南亚次大陆的局势。基辛格转述说,中国领导人表示,如果印度采取任何针对巴基斯坦的武装行动,中国将不惜动用武力进行干预。
 
  实际上,基辛格这番话是对中国立场的误传。因为在1971年7月14日,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向巴方递交了一封周恩来总理的信,信中写道:“周恩来总理向基辛格博士表明,如果印度侵略巴基斯坦,中国将支援巴基斯坦,决不会袖手旁观。希望美国能发挥影响,阻止印度的侵略行为。如果印度悍然发动侵略,必将自食其果。”中国虽答应在印巴战争中支援巴基斯坦,但并未说明支援的形式。而基辛格不可能不理解周恩来谈话的意思,他之所以选择“误解”中方的立场,根本原因还在于,希望通过中方的强硬立场阻止印度发动战争。
 
  7月16日,尼克松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上他问基辛格中国将对印巴战争采取什么态度,基辛格明确回答,中国将介入战争。随后,基辛格多次警告印度,“如果爆发印巴战争,中国介入,印度将不能指望像1962年那样获得美国的帮助来对抗中国”。
 
苏联撑腰,印度要消灭巴军主力
 
  美国的警告没有奏效。1971年8月,印度与苏联签订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和平友好条约”,苏联开始向印度派遣军事技术人员,运送武器装备,并保证如果中国出兵干涉,苏联将在中苏边境采取牵制中国的行动。有了苏联撑腰,印度于11月21日悍然挑起对东巴的战争,12月3日战火扩大到西巴。
 
  12月6日,甘地夫人在内阁会议上决定,印军的作战目标有三:解放“孟加拉”;占领巴控克什米尔部分地区;消灭巴基斯坦军队主力,使其永远不对印度构成威胁。这一绝密情报为美国获得。由于尼克松和基辛格视印度为苏联在南亚的代理人,担心印度的成功会导致苏联在南亚影响力的扩大,所以,为了遏制印度,美国采取了种种措施。美国先是宣布停止对印度的各种援助,包括8700万美元的贷款、31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7200万美元的食物援助;继而在军事上对印度进行威慑:美国“企业号”航母和7艘驱逐舰组成第74号特遣编队,开赴孟加拉湾。美国还鼓励其他伊斯兰国家向巴基斯坦提供援助。同时,美国警告苏联不要支持印度玩火。
 
  与此同时,美国决定正式寻求中国的支持。尼克松认为,只要中国行动,印度将被吓退,他把中国视为一张决定性的好牌。尼克松说,目前美国的政策应该是阻止印度进攻西巴基斯坦,但“没有中国的合作与支持,美国什么也做不了”。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587个字符
作者:茹 枫 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