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环球瞭望>>正文内容
日本宗教:崇拜天皇与敬奉上帝 >> 阅读

日本宗教:崇拜天皇与敬奉上帝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神道教、儒教或天皇、天子崇拜的宗教信仰结构,不是国教却胜似国教。它们依赖的,不是宗教组织或宗教教义,而是现实的国家权力及其秩序。为此,如果要改变这两个国家的宗教信仰结构,本质上就等同于要改变这两个国家的权力结构了。
 
明治年间日本发生了“内村鉴三不敬事件”。明治二十四年,也即1891年1月9日,在东京第一高等中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基督教徒、教员内村鉴三在学校的“敕语奉读式”上,对大厅正中摆放的天皇签名的《教育敕语》只点了三下头,没有鞠躬“拜礼”,当校长提醒他这是不敬时,他还声称“小生自有小生的立场,何为辞仪!”于是学校以“不敬”、“无礼汉”的罪名将之解聘。
 
其时,《教育敕语》颁布不过一年。《教育敕语》阐明日本“国体之精华”乃忠、孝二字;国家道德之本就是教育之本,也即教育以培养忠臣孝子;德育教育在于造就“义勇奉公”的“忠良臣民”,以“扶翼”天皇。实际上,几乎拥有和当时日本宪法同等地位的《教育敕语》所体现的是日本的传统道德观念,但其核心却是通过神道价值将天皇与国家合而为一。
 
那么,“内村鉴三不敬事件”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拒绝基督教进入日本社会-文化的事件,正就是日本式的“礼仪之争”,并极其类似于中国明末清初的“礼仪之争”。当然,引发这一冲突的,在日本是天皇制与神道信仰,在中国则是天命、圣人、祖宗等“三圣”崇拜。然其本质却无二致,即本土信仰结构与崇奉上帝一神的基督教信仰之间的冲突。
 
所以,日本的宗教惯习,实与中国很接近、很类似,真正的一衣带水。在某种程度上,了解日本宗教亦能对中国宗教的了解,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不过,认真阅读过杨熙楠、铃木正三主编的《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天皇制与基督教》一书后,笔者发现日本基督教徒的某些认识,其实是难能可贵的。
 
他们认为:国家必须价值中立,教会才能成为教会。国家如果要真正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以放弃让自己成为宗教的想法为前提。其中的问题,不在于国家是否能够自称为是“基督教的”,而在于国家是否能够真正承担着经由上帝所给予的价值托付。这样的话,教会本身会努力成为好的教会,国家也能够努力成为一个好的国家。
 
日本的基督教徒已经从历史之中获取了教训。他们在认真思考:一个国家之中,什么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一个国家,如果是一个开放的国家的话,它能够以宗教信仰作为它的价值基础吗?
 
平心而论,日本基督教获得的这一历史教训是相当深刻的。其以绝对天皇主义为基础而构成的日本军国主义,不就是以宗教作为它的价值基础的吗?当时的日本基督教坚持要从天皇与国民的关系之中,孕育、建构出上帝与公民的关系,同时也执意坚持,日本人为了充当亚洲的盟主,日本人要成为大国民,除了依赖基督教之外,没有别的什么东西好依赖。与此同时,他们还在思考基督教如何进入日本社会,建构日本式的“公民宗教”。
 
从宗教社会学的理论来看,一个基督教社会,未必就意味着国民教会。唯有地方教会才可能是国民教会;教会与社会的关系,正如一个人灵魂与身体的关系那样,如其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予认同,才有可能被称为“基督教社会”。在此社会之中,所有社会成员如果都能承认——基督教信仰为其社会共同存在的理由、价值基准及其理想目的,那么就可以大致构成一个“基督教社会”了。至于所谓的“公民宗教”,由此才能成为可能。否则,就是国民宗教,而非公民宗教了。
 
可是,在国家要成为宗教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之前,“公民宗教”的问题,谈何容易?传统的国民,实际上就是臣民。臣民的信仰,只能是对天皇的崇拜,只能是臣民宗教;即便是国民宗教,亦是皮毛之谈。没有公民社会,没有公民,何来的“公民宗教”?国家权力处之泰然,一个上帝信仰,如其奈何!
 
(作者为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共2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954个字符
作者:李向平 来源:《南风窗》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