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探索发现>>正文内容
笑傲江湖:两汉游侠文化的三种基本形态 >> 阅读

笑傲江湖:两汉游侠文化的三种基本形态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汉朝初建,天下太平。而对于急欲巩固统治的刘邦来说,却正是秋后算账时节。
 
洛阳汝阴侯滕公(夏侯婴)府,忽然来了一辆神秘的马车,车上下来的是以解困救急而名满天下的鲁国大侠朱家。朱大侠在滕公府上盘桓数日,每日饮酒高谈,说尽当世风流。一日,谈及楚国大侠季布,朱家慨然长叹:“季布犯了什么大罪,使得皇上现在要全力通缉?”滕公说:“季布当时在项羽帐下,多次带兵把皇上逼到绝路,皇上很生气,一定要治他的罪。”朱家说:“滕公以为季布是什么样的人呢?”滕公说:“是贤者。”于是朱家以“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始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的道理,说动滕公向刘邦进言,赦免了季布。后来,季布历任中郎将、河东太守等职,成为汉初名臣。
 
朱家救季布,成为千古美谈,也是汉初大侠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典型例子。自秦始皇时韩非指出儒侠遍天下以来,侠风流荡,成为汉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普遍现象。
 
西汉之时,世人谈及游侠,津津乐道,脍炙人口。汉武帝时,司马迁写《史记》,就专门列出了《游侠列传》,并对前代游侠略作梳理。他认为,追寻侠的源流,可从韩非所称“儒侠”着手,孔子门下,所谓“有道仁人”,道德操守即与游侠相似。四百余年以来,卿相之侠则以战国四公子为首,匹夫之侠尽皆湮灭不见,留下永世遗憾。而今天的世俗之见,又把今世游侠与暴豪之徒混为一谈,因此极有必要为大汉游侠树碑立传,使其高风亮节留存世间。
 
由于游侠在汉代的独特地位,使得《史记》、《汉书》成为二十五史中仅有的两部为游侠专门列传的史书,记载了大汉游侠的盛况。根据其不同特点,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义侠阶段,主要是汉武帝及其以前的汉初游侠。
 
《史记•游侠列传》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又说:“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这个阶段游侠的特点是:大侠辈出,侠义道德成为世人崇尚的人格风标。
 
《史记》重点讲述了大侠郭解的事迹。郭解是河内轵县(今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人,父亲也是侠客,在汉文帝时犯法被杀。他早年失父之后,变得心机深沉,带着一帮少年打架斗殴争抢地盘,又私铸钱币,盗掘坟墓,豢养职业杀手,窝藏罪犯,积累起原始资金。到年龄渐长之后,开始改弦更张,仗义疏财,以德报怨,企图洗脱“原罪”。他帮助了很多人,尝到了做大侠的甜头,并且还真做了几件名满天下的事。
 
第一件是他处理家事。他姐姐的儿子强迫别人喝酒,被人杀死。他姐姐很愤怒,将儿子弃尸路边,扬言必报此仇,以此激怒郭解。郭解让人四处寻找,杀人者无处可逃,出来自首,讲出了当时的情况。郭解说:“你杀了他是应该的,这是我外甥不对。”当场释放了杀人者。江湖上都认为郭解主持正义,前来投奔的人就更多了。
 
第二件是关于他自己。郭解名气越来越大,人们都主动给他让路,但有一个人独自张开两腿坐在大路中间,傲慢地盯着郭解。门客们要上前去杀了他,郭解让人问他姓甚名谁,并说:“有人对我如此不敬,是我自己有失德的地方,他有什么罪!”郭解悄悄嘱托当地官员说:“此人是我所看重的,到他服劳役时请帮忙免除吧。”因此每到服役期间,他都没有在名单上。此人觉得十分奇怪,经打听才知道是郭解帮他免除了,于是他光着上身负荆请罪。那些羡慕游侠的少年听说此事,更加仰慕郭解的大侠风范。
 
第三件是他调解江湖纷争。洛阳有一对仇家,当地长者豪杰居间调停数十次,都不奏效。有人告诉郭解,他于是在一个晚上悄悄到了洛阳,把双方召集到一起,让他们明白和则双赢、不和则互伤的道理,双方因为郭解的面子而勉强听从了。郭解说:“我听说洛阳大侠们调解了几次,你们都不听。今天你们既然给我面子,我又何必去抢了洛阳大侠们的风光!”于是连夜离开洛阳,不让人们知道,临走时又反复告诫:“你们不要等我,我走之后,会让洛阳大侠们前来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吧。”这件事,更进一步树立了郭解在江湖上的地位,他成为西汉民间最大的“面子”。
 
西汉立国80年来的广泛经营,游侠成为西汉民间极为重要的势力阶层。不仅卿相豪门效法战国四公子,大肆招揽门客,出现了代国相陈豨、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外戚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之类卿相之侠,就是在在基层民间,布衣大侠也名满天下,甚至能够左右地方行政。《汉书•游侠传》说是“权行州域,力折公侯”,而一般老百姓都羡慕他们的荣耀,一时风行景从,甚至触犯法律,也视为杀身成名,在所不惜。尤其是在远离京师的河内、河东、河南、齐鲁、楚越、南阳等广大地区,游侠成为普遍风气。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兴兵作乱,太尉条侯周亚夫统兵平叛。条侯到洛阳,见到大侠剧孟,喜极而言:“七国反,吾乘传至此,不自意全。又以为诸侯已得剧孟。孟今无动,吾据荥阳,荥阳以东无足忧者。”剧孟不动,即能稳定后方,影响到整个战局。楚国相袁盎曾促成景帝杀晁错,又先后得罪吴王、梁王,他罢官家居期间,和剧孟往来,别人劝他,他反驳说:“剧孟虽博徒,然母死,客送葬车千余乘,此亦有过人者。且缓急人所有,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季心、剧孟耳。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季心是季布的弟弟,也是关中大侠。当时游侠风气,甚至已经深刻影响到主流政治生活。
 
到汉武帝时,游侠不仅与朝廷分权争利,也带来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随着朝廷统治思想从黄老之治到独尊儒术的改换,汉武帝在他即位14年后的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下令,郡国豪杰以及资财在三百万以上的富豪移民到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名义是为武帝自己守陵,实际上是怕他们在外地势力太大,而到了天子脚下就便于控制。
 
郭解也在这次移民的名单上,但他的资财并没有达到三百万。卫将军说:“郭解家贫,不符合移民标准。”武帝答道:“他一介布衣,居然能让卫将军帮他说话,家中一定不穷。”郭解移民之日,人们赠送的钱财,达到千万之多。到关中后,他的侠名更大。有人帮他杀了轵县报送移民名单的杨县掾,又杀了杨家到京城告状的人。武帝知道后,下令抓捕郭解。临晋(今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大侠籍少公私放郭解出临晋关后自杀,朝廷很久才抓到郭解,又遇赦放还。后来,郭解门下又杀了批评郭解的轵县儒生,官吏责问郭解,但郭解实在是并不知情,而杀人者又已自杀谢罪,官吏于是奏称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说:“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于是武帝下诏族诛郭解,从此拉开了汉代朝廷大杀游侠的序幕,但游侠踪迹并未消亡,汉代游侠从此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作者:韩云波 来源:《百家讲坛》(蓝版)编辑部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