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刊外选稿>>正文内容
袁世凯曾干过的几件人事 >> 阅读

袁世凯曾干过的几件人事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一、 袁世凯是中国共和体制的主要缔造者
 
实际上我们不得不承认,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形势似乎是一片大好。但革命派内部成员复杂,许多旧官僚和立宪党人也混迹其中,各持观望态度,争权夺利。而清廷仍牢牢控制着东北三省、直隶、山东、河南,且起用袁世凯之后迅速反扑,11月2日攻下汉口,使革命势力受挫。此时的形势,如果要拼个你死我活的话,恐怕是胜负难料。假如清军胜利的话,中国的共和进程至少还要再拖后一二十年。即使革命军胜利,也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无论哪种结果,广大黎民百姓都会遭受重大灾难。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是袁世凯(尽管是出于他个人的目的)促成了南北和谈,清廷退位,不费一兵一卒而实现了国人梦寐以求的共和体制,避免了多少人的流血(其实武昌首义跟孙文和同盟会没什么关系,起义成功孙在美国还是看报纸才知道)。应该说当时人们对此举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孙中山就曾公开称隆裕太后“女中尧舜”,对袁世凯也是极加赞誉。客观上分析,此事的主要功劳都应当记在袁世凯头上。
 
二、在政权变革之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孙中山捡起朱明王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陈词滥调以煽动汉人仇满情绪之时,无疑已经给蒙疆藏满辽阔地域之各民族带来极大恐慌,各民族地区掀起排汉高潮,分离倾向日益明显,一些地方实力派也反对推翻满清政权,如东北的张作霖就说“如果皇帝退位,成立共和政府,本人即不听从指挥。”所幸清王朝总理大臣袁世凯出任民国总统,使各族上层人物感到有了安全保障,旧日的地位利益仍可维持,加上北洋军坐镇,国家才没有四分五裂,混乱局面迅速得以平息,社会回复稳定,顺利完成了政权的过度和新旧制度的变革。
 
民国初期,革命党人十分激进,不少人提出了分省自治的提案,如果当时没有袁世凯坚持维持一个强权的中央政府,中国很可能就要分成几个国家。另外蒙古和西藏当时是清王朝的藩属国,辛亥革命后,俄国和英国曾设法谋求蒙古和西藏脱离中国,但袁世凯积极与列国交涉,保全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对于一个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一个政权,尤其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如何对待满清最高统治者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按袁世凯拟定的对清皇室的《优待条例》,溥仪退位后皇帝“尊号仍存不变”,“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并“暂居宫禁”,因而溥仪退位后,故宫内除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划归民国外,其余地方仍归清皇室所有。袁世凯妥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中华五大民族友好相处打下基础。
 
三、袁世凯维护国家利益,保障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民国初年,外蒙古在俄国的唆使下独立,并造成内蒙局势的不稳定。袁世凯一直对蒙古问题极为重视,软硬兼施,任命贡桑诺尔布为民国政府蒙藏事务局总裁,大量晋封蒙族上层人物为亲王,使内蒙王公数量“比清朝时的数额增加了几倍”,终于使内蒙王公们放弃了分裂的图谋,诸多已逃往外蒙的蒙族同胞遂陆续返回,后来,经过老袁立场强硬的谈判,外蒙于1915年6月7日取消独立,俄国只得承认外蒙为中国领土。
 
袁世凯竭力主张的清帝优待退位意味着清朝政府拥有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地移交给民国政府,保持了主权和领土范围的延续性,这是孙氏革命推翻清廷所不可能做到的。
 
四、推动教育制度改革。
 
在1905年袁世凯提出永远废除科举,并得到实行;建立以“北洋六镇”为首的现代化陆军及“保定陆军学堂”、“军医学堂”等一大批军事院校;创办北京、天津两市的现代化警察部队(民初京津两市的治安曾享誉世界);创办山东大学,兴办新式学堂,整个洋务运动期间兴办学堂最多的就是袁世凯所管辖的直隶(今河北省)。1907年统计,直隶办有专门学堂12所,实业学堂20所,优级师范学堂3所,初级师范学堂90所,师范传习所5处,中学堂30所,小学堂7391所,女子学堂121所,蒙养院2所,总计8723所,学生16.4万多人,人数位居全国第二;学务资产四百八十万两,名列全国第一。直到民国初年,直隶教育仍保持优势,这与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打下的基础不无关系。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811个字符
作者:严钦欣 来源:价值中国网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