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刊外稿>>正文内容
为何专制独裁者要极力反对民主 >> 阅读

为何专制独裁者要极力反对民主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今天的中国有很多现象令人匪夷所思,最令人郁闷的现象莫过于权势阶层公然“否定”民主?
 
在近百年的世界历史中,“民主”几乎是这个星球上所有国家都“一致认同”的政治述语。无论是民主法治国家还是特权专制国家,都无一例外高举“民主”大旗。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里如一的实质性民主;一个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口号式民主”。越是反民主的特权专制国家,“民主”的口号就喊得越是响亮。冷战时期的东西方阵营,反民主的极权专制国家多在自己的国名里煞有介事地加上“民主”二字;真正的民主国家的国名里反而找不到“民主”一词。最典型的例子当属东西德国和南北朝鲜。
 
东德国名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西德国名则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北朝鲜国名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韩鲜国名则为“大韩民国”。
 
尽管民选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奉行货真价实的“民主政治”;专制政府是“权贵政府”,打着民主旗帜反民主;可现代专制国家都喜欢在自己的国名里加上“民主”和“人民”二字。
 
专制政府着力宣传的东西恰恰最缺乏可信性。
 
上述现象表明“民主”是现代世界被全人类公认的“政治真理”,反民主就等同于反文明和反科学。
 
就算是反民主的专制国家和政府也只能“暗里反”而不能“明里反”,就象古代中国女人“婚前性行为”只能暗渡陈仓不能明目张胆一样。那些暗里失身的女人骂起“不正经女人”来往往最为慷慨激昂。
 
我党在夺取全国政权的过程中,一直旗帜鲜明高举“民主”大旗。正因为如此全国人民才选择了我党,把“军政、训政”硬说成“民主初级阶段”的国民政府赶到了台湾。
 
就算在我党坐稳江山的头三十年后二十年,一样把“民主口号”喊得震天响。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反文明灾难文化大革命,也是在铺天盖地的“民主”旗号下进行的。
 
历史倒退的速度有时令人难以置信,步入新世纪的十年中国,权势阶层居然旗帜鲜明地“否定”民主,这真是人类世界亘古未有的咄咄怪事?在这个星球上除了新世纪中国外,恐怕再无其它分店。
 
谁说中国人缺乏创造性?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就创造了两大人类世界独一无二的“政治奇迹”。三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是人类历史绝顶空间的反文明灾难;新世纪十年则旗帜鲜明公然“否定”民主政治。
 
中国怎么了?
 
“否定”民主的群体自然能说出一大堆貌似冠冕堂皇的理由,虽然漏洞百出自相矛盾,沿用偷换概念先人为主转移视线的诡辩把戏,但在愚民教育下不爱思考的民众群体仍能引起足够的思维混乱。
 
否定“民主”的主要“新借口”如下:
 
(一)“民主”容易造成国家的“动乱”
 
(二)“民主”是经济发达的产物
 
(三)“民生问题”应该优先于“民主问题”
 
(四)“民主”容易招致外国势力的“介入”
 
(五)民主不是万能的
 
上述“反民主”借口纯粹是扰乱民众视线的无赖逻辑!
 
(一)否定民主的“特权文人”常常拿菲律宾、泰国、阿富汗等选择民主体制的小国出现的“乱象”,还有台湾走上民主之路初期“立法院打架”的“丑闻”来说事,“以点带面”把“民主”与“动乱不稳”连在一起。
 
民主国家也许会出现“动乱不稳”,但在庞大的“民主阵营”里只占很小的比例,且多出现在“民主小国”。世界上那么多民主国家,不就是东南亚、非洲和“从专制硬着陆民主”的阿富汗、伊拉克出现过“动乱”迹象吗?
 
“动乱不稳”不只限于几个有限的“民主小国”,专制国家一样会动乱不稳,并且占“专制阵营”的绝大多数,专制大国还容易出现“生命大灾难式”大动乱。
 
拉丁美洲的那些实行军事专制的国家,无一例外陷在周期性大动乱之中,每隔几年就象发生一次改朝换代的“暴力革命”,每个“革命政府”都是短命的。
 
期大林苏联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就发生过政府残酷镇压土地所有者反抗的“内战”,屠杀了500多万农民。毛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则是全面内战,按叶剑英元帅的说法:一共整了1亿多人、整死2000万、浪费8000亿人民币。
 
“民主动乱”通常不会造成大面积死人现象,更不会出现大屠杀惨剧;“专制动乱”则会演变成“大屠杀”,造成巨大的生命灾难。
 
阿根庭的军事独裁政府屠杀了首都近六分之一的人口。红色高棉柬埔塞在执政的三年时间屠杀了这个国家近四分之一的国民,知识分子则被屠杀一空,只留下十名医生。萨达姆伊拉克屠杀了三十多万无辜平民。新中国大饥荒活活饿死几千万,文化大革命整死两千万。斯大林苏联屠杀五百万农民,饿死五百万,大清洗则消灭了苏联的整个精英阶层,党、政、军干部的损失比全军覆没还要多。
 
民主国家的动乱不稳是暂时的,最终会走向安定团结。专制国家的动乱则是长久的,且时间越往后动乱的规模和强度越大。


共3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4649个字符
作者:熊飞骏 来源:博客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