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蓝版专区>> 读史>>正文内容
高适:刚直不阿的边塞诗人 >> 阅读

高适:刚直不阿的边塞诗人

作者:张召鹏 来源:《百家讲坛》蓝版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3日 点击数: ( 字体: )

 
【高适名片】
高适(700—765),字达夫,又字仲武,郡望渤海(今河北景县)。童年孤贫,年轻时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及年老时方有功名。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开封有个禹王台,禹王台有座古吹台。一千多年前的一天,这里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聚会。聚会内容很简单,无非是转悠得累了,坐下来喝酒聊天,然后在酒酣耳热之余,再拿起笔露一小手。聚会的人不多,只有三个,分别是李白、杜甫和高适。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换成了三个男人,尤其是三个男诗人,该是怎样的情形呢?如今,来到禹王台公园游玩的人大都会登上古吹台,带着无限景仰的心态,凭空想象当时三人聚会的浪漫情景。然而,这次聚会浪漫不足,矫情有余,原因是三个人心事各异,根本没有浪漫的心思。
 
那时的李白,应当比较郁闷。生性喜欢自由且爱喝酒的他,不小心得罪了杨贵妃、高力士等权贵,被迫离开京城长安。名义上说是唐玄宗“赐金放还”,实际上就是把他开除了。想到当初权贵们的那些恩宠,都已经成了过眼云烟,感性的李白索性就把这次聚会当作释放郁闷情绪的机会,暂且借酒浇愁乐呵乐呵,用酒精麻醉下自己的神经。所以,在露一小手的环节中,他缓缓写出了“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的句子。
 
比李白小11岁的杜甫,想来是玩得最尽兴的。在此之前,他一直都在各地漫游,边走边看,边走边玩,虽然不如现在的自助旅游者玩得花样多,但毕竟还算比较惬意。尤其是途中恰遇李白之后,杜甫真的是满心欢喜,似乎全然不顾这位大哥心里有多难受。他写的是“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尽管读起来多少有些伤感,但有些冲动也有些矫情了。
 
三人当中,高适的心态应当算是最好的。一方面因为他客居于此,拥有东道主的身份,照顾远道而来的文化界朋友自然是礼貌有加。另一方面,他最年长,人生阅历相当丰富,少了浮躁性格,多了沉稳气质,所以他在《宋中》一诗中写道:“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诗写得很平淡,没啥技术含量,多少有些应景之嫌了。
 
所以这次聚会,对于高适来说,只是一次邂逅而已。尽管与两位诗坛巨星相聚的日子过得很开心,但在天宝三载(744年)的秋天里,44岁的高适在欢娱之余,心里并不是滋味:三十而立仍未立,四十不惑而仍惑,自己的前途到底在哪里?自己的梦想何时才能实现?难道仅仅是落魄终生,一生寂寂无闻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人世?难道仅仅是客居他乡,与朋友喝酒游玩应景唱和消遣时光?不是的,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也不应该是自己的追求。一个人的理想有多远,才有可能走多远。这个道理,高适很早就明白了,在这次聚会后的几年里,他尽管默默无闻,但仍为梦想的实现而努力准备着。
 
与唐代众多知名诗人相比,高适的成名之路走得最为艰难也最为辛苦。他没有高贵的出身,没有显耀的家世。尽管出生在官宦家庭,但父亲却远在现在的广州之地任长史。在当时,这一官职是不受从政者欢迎的,因为远离京师,就意味着不受朝廷重视不为皇帝所宠爱,当然也不会有多大的晋升空间。到了高适出生后,家境就衰败下来。高适家到底衰败到什么程度呢?《旧唐书》记载:“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本来家里就不富裕,高适又从小就不屑于治理家业,最后竟沦落到靠乞求为生,实在是可怜至极。尽管家里穷得一塌糊涂,连吃饭都成问题,但高适并不以为意。在他看来,自己现在穷困潦倒,但不见得永远会这样,身为男儿之身,应当心怀天下,只要有抱负有追求有梦想,就可以改变现状,就可以名闻天下,所以年轻的他“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20岁时,高适便带着自己的梦想,仗剑出游长安,开始了自己追逐梦想之旅。
 
人在年轻时,总是意气风发的,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要么就直接把地球踩在脚下,要么给个支点就想撬动整个地球。刚出道时,“有一点天真有一点困,有一点疯狂有一点帅”,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之后,会觉得年轻时真的“有一点执著有点无奈,有一点甜蜜有一点悲哀”。现在的年轻人是这样,而古代的年轻人更大胆。
 
高适的年轻时代,正是唐代最辉煌的时期。那时候,无论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力量,整个大唐帝国都处于顶峰状态。政治局面的稳定,造就了安定的生活局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对外交流的加强,彰显了国力的雄厚。在张九龄掌权时,文化人还是有很大机会出仕的。得势的文人们,往往踊跃议论朝政,大胆批评时事。但是,创造“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在统治后期纵容李林甫和杨国忠弄权,把整个朝廷折腾得乌烟瘴气。尤其是在李林甫独揽大权后,大概害怕文人围绕在玄宗身边会议论朝政,弄不好把自己扳倒,所以就阻塞言路,极力排挤文人出仕。
 
高适显然是很自负的,以为自己书剑皆成,凭着年轻求个功名自然是手到擒来,不费多少事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残酷的现实却给这个年轻人上了一课:光凭激情和勇气,是不行的,还得有人提携有人关照。别说自己一介布衣了,就算是世家子弟,单靠一己之力,前途也是极为渺茫的。所以,这次西行,高适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