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蓝版专区>> 视野>>正文内容
袁世凯真的“窃国”了吗? >> 阅读

袁世凯真的“窃国”了吗?

作者:杨津涛 来源:《百家讲坛》蓝版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5日 点击数: ( 字体: )

 
多少年来,中国近代史教科书在惋惜辛亥革命失败的同时,都不忘加上一句“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窃国大盗”的帽子在袁世凯头上一扣就是整整100年。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呢?因复辟称帝而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袁世凯,是否也曾为推翻清朝立下功勋?
 
国库中只有10块银元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首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宣布独立,革命政权很快就能三分天下有其二。然而在同盟会影响下独立的省份仅有江苏、四川、山东而已,其余地区的领导人则多属于立宪派阵营。自晚清以来,地方上督抚操纵大权,连清政府都难以驾驭,此时天下大乱,匆匆建立起的中华民国政府又凭什么去号令群雄?
 
南京方面在财政上尤其困难。曾有记者问孙中山说:“您这次回国,带来了多少饷?多少枪炮?”孙中山坦然承认:“我空着两手回来,可是我带回来国人最需要的东西,就是革命精神。”后来他就任临时大总统,还是没有钱, “一不能从列强手中收回关税,二不能实行强行征发的革命政策,三不能从列强那里借到钱款”(朱宗震先生语) 。胡汉民后来回忆说,一次安徽前线告急,粮饷皆缺,孙总统大笔一挥,拨款20万,可他不知道所谓的国库中仅有银元10块。
 
只有革命精神没有钱是不能打仗的,北伐也就只落得一句空话。为了这一历史使命,实力雄厚的袁世凯,便被推向了前台。
 
革命党人虚位以待袁世凯
 
武昌起义后不久,黄兴即致书袁世凯: “明公之才能,高出兴等万万。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直捣黄龙,灭此虏而朝食,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北各省亦当无有不拱手听命者。” 简单一句话,只要袁世凯肯推翻满清政权、拥护共和,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就非他莫属。
 
1911年12月1日,在武昌召开的革命军各省区代表大会上,代表们即通过决议: “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世凯反正来归。” 12月3日,南北握手言和,实现停战;18日,南北议和在上海正式启动,伍廷芳代表南方、唐绍仪代表北方,对议和的具体事宜进行谈判,其中 “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体问题” 为双方共识,若国民公决后,多数人赞同共和政体,那么清帝退位,由袁世凯出任民国首任总统。
 
这边议和代表还在上海讨论,那边南京却已经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组织起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方急于选举大总统,主要出于两点考虑:其一,在同盟会元老们看来,孙中山为革命奔波一生,民国首任总统的殊荣理应归其享有;其二,当时的南方也确实需要一个中央政府,不必有多大影响,也无须有多少力量,只要有这么一个象征就足够了,因为如此一来,南方才可以与清政府平起平坐 政府对政府,谈起判来才能理直气壮。
 
袁世凯闻讯后自然极为恼怒,对身边人说:“既然已经选了总统,那么我坐在什么位子上呢?算了吧,不必谈和了!”段祺瑞、冯国璋等北洋将领随即发表联名通电,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共和,表示如果采取共和政体,必将誓死抵抗。
 
鉴于此形势,孙中山一上任,就立刻拍电报给袁世凯对此予以解释, “东南诸省,久缺统一之机关,行动非常困难” ,现在清帝尚未退位, “文虽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将来” 。这是明明白白地告诉袁世凯,大总统之位早晚还是你的,我孙文不过暂时帮你看管一下罢了。区区几个月有职无权的大总统,看上去算不了什么,可实质上却使孙中山成了共和缔造者、中华民国的“国父”。
 
1912年1月15日,孙中山又明确表示: “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袁世凯这才暂时放下心来,恢复了对南方的信任,议和得以继续进行。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