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蓝版专区>> 视野>>正文内容
袁世凯真的“窃国”了吗? >> 阅读

袁世凯真的“窃国”了吗?

作者:杨津涛 来源:《百家讲坛》蓝版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5日 点击数: ( 字体: )

袁世凯要挟清帝退位
 
孙中山要让位给袁世凯当然不可能没有条件,后者至少要把宣统皇帝请下来才行。要说这件事也不算太棘手,可袁世凯一来不想背“篡逆”的恶名,二来也感念清廷恩德,所以不能动武只能“劝说”。
 
当时袁世凯已经成了北方实际上的统治者,但是要迫使清帝退位并不那么容易。在清朝人看来,袁世凯要挟清帝退位,向南方换取大总统的职位,根本就是欺负孤儿寡母的“曹操”。此外隆裕太后也是顾虑重重,对是否接受“退位换优待”的意见还拿捏不定:一方面,她不甘心把天下拱手让给他人;另一方面,她又担心革命党杀进北京,那就连优待条件都没了。
 
就在这僵持的当口,袁世凯在退朝回家的途中遭到革命党人的炸弹袭击,险些丧命。原来北方的革命党人反对南北议和,主张以武力推翻清政府。当时,清帝退位的传言已广为流传,可又迟迟不见兑现,他们以为是袁世凯从中阻挠,所以组织了暗杀行动。这下倒帮了袁世凯的大忙,他就此请假不再上朝议事了,同时要挟清廷说,要是再不同意退位,他就辞职不干了。
 
随后不久又发生了革命党人暗杀良弼的事件。良弼是清朝亲贵中少有的血性之辈,他以清室卫护者自居,反对议和、力以主战。他曾在日本学习军事,是清朝亲贵中唯一有胆略、有能力和南方一战的将领。良弼打算袁世凯一辞职,就让毓朗、载泽等宗室组阁,以铁良为禁卫军总司令,和南方民军作殊死一搏。然而不幸的是,没过多久良弼就死于革命党人的暗杀。良弼一死,满洲亲贵皆为之胆寒。
 
隆裕太后眼见革命党在京畿重地都如此猖獗,能够频频发动暗杀,由衷地感到大势已去。
 
良弼遇刺的同一天 (1912年1月26日) ,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将领47人联名通电,要求清廷 “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 。压倒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就这样突如其来。在随后的御前会议上,清朝亲贵已经不敢再有什么反对退位的强硬表态了,一个个都低头不语。
 
1912年2月12日,清廷以宣统名义颁布退位诏书,由此中华民国统一南北。
 
袁世凯在逼迫清帝退位的事情上有私心不假,可共和中国能这样轻易地创建起来,他也功不可没。不然,如果南北混战一开,结局如何就没人能说得清了。2月13日,孙中山如约向参议院提出辞呈,同时举荐袁世凯为继任大总统。他在咨文中说: “前使伍代表电北京有约,以清帝实行退位,袁世凯君宣布政见,赞成共和,即当推让……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且袁君富于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
 
袁世凯以全票当选大总统
 
2月14日,临时大总统选举会议召开,南京参议院的17省代表投票,每省一票,袁世凯以全票当选。参议院在致袁世凯的电报中说: “查世界历史,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只华盛顿一人。公为再见。同人深幸公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我中华民国之第一之伟业,共和之幸福,实基此日。” 要知道,在前一年年末推举孙中山为大总统时,他也只得到17省中的16票,另有1票投给了黄兴。袁世凯继任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在程序上完全合法, “世界之第二华盛顿” 的赞誉不是空穴来风。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过程中,有着不容抹杀的功绩,就连孙中山也对此大加赞赏。而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也是南北双方有约在先的,并不是他逼孙中山让位的,这哪里算得是“窃”呢?正如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一书中写的那样,辛亥革命后 “社会秩序的恢复有赖袁世凯将北洋军与同盟会和南京的革命力量结合在一起,也仰赖袁世凯以立宪程序,将新军和各省的议会结合成全国性的政体”。 如果客观地评判历史,袁世凯虽然历来逆历史潮流而动,复辟帝制,镇压革命,但他在创建中华民国中的功绩绝不该被抹杀。“窃国”的帽子,袁世凯戴100年足够了!
 
 
 
 
以上文字选自《百家讲坛》杂志,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订阅本刊纸版杂志电子杂志。订阅电话:0371—65866446(邮购部)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