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蓝版专区>> 新史>>正文内容
晋楚之争:心理战成就春秋霸主 >> 阅读

晋楚之争:心理战成就春秋霸主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公元前633年冬,楚国联合陈、蔡、郑、许四国,组成五国联军,浩浩荡荡围攻宋国。人马战车滚滚奔涌,喊杀声响震荡心魄,浓烈的死亡气流逼近宋国,每一个宋国人都感受到大难临头的冲击。四周皆是敌人大军,乌鸦般层层叠叠,为首的便是楚国。宋楚交过战,宋惨败于对方,这让宋没打倒先怯三分。原本实力也弱,加之对手是五国联军,宋国只有挨打的分儿,唯一的出路就是:死守、求援。
 
晋国与楚国的争霸战争早晚要来,晋文公只是没想到,来得到如此迅猛,如此突然。很显然,晋国一旦出手援助宋国,就是挑明了和楚国作对。
 
晋文公召集臣僚商议对策。跟随他多年的大夫先轸说:“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意思是,宋襄公在国君逃亡时,曾厚礼相待,如今报答宋国恩惠,建立晋国霸业的时候到了。
 
“报施、救患、取威、定霸”,先轸斩钉截铁的八个字,使晋文公下了决心。不说报恩,就说宋国投靠自己,认自己为大哥,如今小弟出了事,当大哥的不出面援助,还有什么威风和信义可言?势必令诸侯耻笑。况且,唇亡齿寒,宋国被吞,楚国接着就会收拾齐国、晋国。
 
这一场仗非打不可!
 
但是,怎么打?晋军救宋必经曹、卫两国,而曹、卫两国又都是楚国的盟国。针对这个情况,狐偃提出建议:“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狐偃的建议有自己的道理,他认为,楚国刚得到曹国的归附,又新与卫国结亲,如果出兵攻打曹、卫,楚国一定会派兵援救,这样就可以解除楚国对宋国的围攻,齐国也没有危险了。
这一建议听起来不错,但是否可行呢?倘若楚国不援救曹、卫两国,坚决围攻宋国,到时又该怎么办?
 
但这时候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没有!攻打曹、卫两国就有可能调动楚军北上作战,以解宋围,而且,重要的是,舆论上可以避免未报楚成王当年恩惠就与楚作战的指责。就军事上而言,也可避免劳师远征,遭受楚军与曹、卫军前后夹击的局面。
 
晋文公只有走这步险棋。
 
公元前632年初,晋文公在被庐阅兵、扩军。原来的两军扩充为三军,每军约为1.25万人。狐毛统领上军,狐偃为副;栾枝统领下军,先轸为副;郤彀统领中军,郤溱为副。
 
两个月后,晋国近四万人的大军抵达卫国,先礼后兵,向卫国借道,从而攻打鲁国。卫国明白晋军的企图,当然不肯。给你出路去打我同盟国,回头我再联合他打你,这不是吃饱了撑的么?
 
晋军只好南渡黄河,夺取了卫国的五鹿,之后在敛盂(今河南濮阳东南)与齐国结盟。可是,这时候中军大帅郤彀出师未捷身先死,晋文公不得不改变军将部署,任命先轸为中军统帅,由胥臣接替先轸的位置,任下军副。
 
晋军连克卫、曹两国,以此引诱楚军北上,以救宋国之危。
 
楚成王毕竟是战场老鲨鱼,他没有移师北上,只是一门心思地攻打宋国。跟下象棋似的,你吃我两个炮,我怎么也得杀你一匹马。
 
宋国再次派人向晋国告急。这可让晋文公左右为难,不去打吧,宋国若亡,将陷全局形势于不利,霸业亦成空中楼阁;去打吧,齐国和秦国又不愿卷入,不愿共同作战。晋军只身在宋境与楚军决战绝无取胜把握。
 
原定引诱楚国于卫、曹决战的战略落空,晋文公失算了。
 
严峻的情势,使晋文公犹豫不决。说是犹豫,实则胸无良策。
 
战争中,情势紧急却又僵持不下之时,精妙的计谋就如同一支神来之笔,会改变整个局势,反败为胜。
 
而此刻,还有谁能为晋文公献策?
 
先轸。他向晋文公献计,让宋国去贿赂齐、秦两国,赠送财礼,利用他们去劝楚撤兵;同时把曹、卫的土地分一部分给宋国,以坚定宋国抗楚的决心。楚国见曹、卫的土地被宋国占去,必不听齐、秦的劝解。齐、秦接受了宋国的贿赂,必然抱怨楚国不听劝解,甚至可能因此出兵。
 
说实在的,先轸的计谋够痞够阴损,可与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媲美。楚国果然严词拒绝齐、秦两国从中的斡旋与调停。
 
楚国态度强硬,毫不让步。齐、秦两国终于答应晋国,联合出兵参战。
 
这下楚成王傻眼了,中原形势风云突变。晋、齐、秦三国联合,对楚国极为不利。楚成王多老辣,绝不会吃眼前亏,如硬拼,恐怕后方有虞,只能忍气吞声,从长计议。
 
于是,楚成王下令,命楚大夫申公叔撤离齐国的谷邑,让前线统帅令尹子玉从宋国撤军,不要与晋国征战。
 
楚成王的决断是明智的、清醒的、无比正确的。
 
申公叔一切行动听指挥,可攻打宋国的主帅子玉却抗命不从。他有一点私心,撤离宋国,必定有人耻笑自己指挥无能。说白了,怕丢人。
 
就子玉骄狂的性格而言,撤离宋国跟要他命差不多,生于大国,长于大国,这个脸丢不起。
 
于是,他坚持向楚成王请战。理由是,楚国与晋国已成水火之势,如果撤兵,晋国必然威望大增,中原诸国将会效仿宋国,叛楚归晋。那么,楚之霸业将成泡影,楚成王十几年对中原的苦心经营亦将付诸东流。
 
为干一件事而找理由,就是不干这件事的最佳理由。
 
撤兵的后果,楚成王心中当然有数,但若执意与晋、齐、秦争战,损失将会更大。被狼吃我所不欲,被狗咬我所不欲,两害相权,为了少掉点肉,还是让狗咬吧。
 
重耳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当年我厚待于他,今朝却来打我,简直一恶狗也!
 


共4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5082个字符
作者:罗 杰 来源:《百家讲坛》(蓝版)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