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史海钩沉>>正文内容
张静江:革命幕后推手转型为独裁塑造者 >> 阅读

张静江:革命幕后推手转型为独裁塑造者

作者:周 昂 来源:《中国周刊》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6日 点击数: ( 字体: )

 
让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营地的一声枪响,迅速演变成波及全国的革命高潮。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进入了收官阶段。
 
革命党一方,远在巴黎的张静江得知这个消息兴奋异常,随即启程返回上海。此前,他在写给吴稚晖的信中提到,“中山资格最老,人格文明,若南京一下,我党必联名请其速来欧洲。”无疑,他已经看到,列强的选择是决定未来中国谁主沉浮的重要因素。
 
身在美国的孙中山同样雄心勃勃。他认为在革命中被公推为领袖的黎元洪“突然的成功可能带来野心。但是他缺乏领导才能,不能支持多久。各地组织……全都期待着我来领导,如可得到财力支持,我可完全控制大局。”
 
豪气过后,现实袭来。
 
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竭力争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却遭到冷遇。例如美国驻华公使嘉乐恒即称“一般认为袁世凯是今日中国最有能力的人物”。至于孙中山,“无论从其品质和能力看,此间人士都不认为他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所以孙中山能控制局势“是很可疑的”。至于孙中山之前得到列强的一些贷款承诺,也全然没有了下文。南京政权立即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困难。
 
如何经理一个新生国家?“不善理财”的张静江和其他革命党人都给不出完美答案。
 
孙中山原本打算“以武力扫除北京势力”,但四处碰壁的窘境,令他只得接受南北和议。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取而代之,跳脱于大清棋局的这个强人,成为了最大的胜利者。在此之前,张静江已经返回巴黎专心打理生意,他在一封信中写道“国党力竭,只有小为休息,然后研究根本之解决”。字里行间,透出一丝落寞。
 
然而,事情还没完。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两天后身亡。世人一致认定袁世凯为主谋,全国局势骤然紧张。很快,孙中山祭起了“二次革命”的大旗。张静江闻讯从巴黎马不停蹄地赶回上海。血本无归的风险,在他面前影影绰绰。
 
这位巨商的唯一选择,就是孤注一掷。
 
转身
 
1913年7月18日,陈其美奉孙中山之命在上海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攻打江南制造局。张静江不仅捐资助饷,还一反常态地从幕后走到幕前,他不顾腿疾亲临前线,视察战事进展。
 
张静江甚至亲自策划了一起暗杀。1913年5月,张静江打听到袁世凯手下有一位名为徐宝山的军长喜欢收集古董,便委托革命党人制成一枚炸弹放入古董箱内,送往徐宝山处。待徐宝山打开箱子的刹那,炸弹爆炸,徐宝山当场毙命。
 
为尽快筹饷,心中焦灼的张静江竭尽所能。据其二女婿周君梅回忆,当时张氏家族中数张静江之兄张石铭有钱,于是张静江便来向其索要捐款,张石铭当场拒绝,两个人大吵起来。最后,张静江拔出手枪,命令张石铭立即答应,张石铭只得同意。
 
无奈力量差距悬殊,仅仅几个月时间,全国各地的革命党人先后被北洋军击溃,孙中山、黄兴等人重新流亡海外。张静江也在通缉之列,他在南浔的住宅被查封,在上海的资产受到监视。最为致命的打击是,张氏族人生怕受到其连累,为了保全财产,联名向政府呈文,要求驱逐张静江出族,请求备案。这对于一个豪门望族而言,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张静江败得体无完肤。
 
痛定思痛,孙中山认为此次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实同党人心之涣散”。他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大幅强化自己的权威。
 
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筹建中华革命党,该党要求党员向孙中山个人绝对效忠,要按手模宣誓,“凡人党各员,必自问甘愿服务文一人,毫不犹豫而后可。”对此,原同盟会中的重要成员黄兴、汪精卫等人持有异议,认为有辱人格。可张静江不仅拥护,还欣然接受了财政部长一职,这与他当年“无政府主义”的信仰,相距甚远。
 
同时,张静江开始着手培植新的强人,一位名叫蒋介石的幸运儿进入他的视野。
 
蒋介石原本是陈其美的手下,被张静江视作可造之材。1916年5月,陈其美惨遭袁世凯暗杀后不久,张静江与蒋介石结为兄弟,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提携随即开始。
 
1918年春,张静江向孙中山推荐蒋介石担任上校作战科主任;1922年夏天,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时,张静江让蒋介石到广州中山舰上侍奉孙中山40余日,之后蒋介石撰写《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一书,大大提高了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声望。1924年5月国民党黄埔军校成立,张静江再次向孙中山力荐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一度受到党内派系围攻,又是张静江帮助他稳固了地位。种种襄助,尽心尽力,蒋介石将自己与张静江的相逢视为“枯木逢春”。
 
1925年7月,蒋介石被张静江提名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领导北伐事宜。
 
翻盘的时机终于来临了。
 
梦碎
 
1926年7月,蒋介石于广州誓师,举兵北伐。张静江以国民党代主席的身份坐镇广州,为蒋介石看家护院。仅一年时间,北伐军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张作霖的军队,革命党人一雪前耻。
 
这个消息,张静江无疑等候了很多年。
 
1927年,张静江就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据李力经回忆,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吴兴县政府调阅“南浔镇张氏弟兄驱逐张人杰出族”的全部档案,阅后吩咐秘书“此件要传之子孙,存入银行保管箱!”
 
此言一出,张氏族人立即慌作一团,赶紧设宴欢迎他衣锦还乡。席间,张静江志得意满,告诉大家:“革命是破坏工作,现在破坏成功,我要开始建设了,请诸位多多帮忙!”
 
1928年2月,张静江就任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长。他仅靠10万元的启动资金,先后办起了南京发电厂、国际无线电台、长兴煤矿、江南汽车公司,以及江南铁路和淮南铁路等,1929年还在杭州成功举办了举世闻名的西湖博览会。
 
但是,辉煌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
 
北伐之后,蒋介石意犹未尽,将主要精力投入在武装“ 剿共”和对西南、西北等地方军阀的战斗中,一切政策均以战争需要为准。张静江对此十分不满,不仅频频指责,还对蒋介石的指示阳奉阴违。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时蒋介石出于“剿共”的需要,主张先建杭州到南昌的铁路,一次建成重轨;而张则从经济发展考虑,先修浙江境内及周边地区的铁路,建造成本低、客货运输量大的轻轨,于是他置蒋介石的主张不顾而开工。倚老卖老,不听指挥,这让今非昔比的蒋介石恼火不已。
 
蒋介石开始有意打击张静江在国民政府中的威望,他借一起治安案件,对张静江为省长的浙江治安大加批评,并将“训令”转载于各报。张静江气愤之极:“要我辞职,何必玩这种手段!”乃主动辞去浙江省长,但能令他成就功业的建委会委员长,张静江不让。
 
蒋介石自有办法。1931年6月,国民党三届五中全会决议“建设委员会应将属于各部主管事业分别移交各部主管”。不久又成立了由宋子文领导的全国经济委员会,将建委会彻底架空。曾经帮助张静江实现梦想的强人,最终将他的梦想击得粉碎。
 
张静江心灰意冷。从那以后,他逐渐远离了国民党权力核心。
 
1936年8月,印光法师抵上海,张静江专程登门拜访,聆听法师讲道。离别时,印光对张静江耳语数句,张静江突然大哭,自觉大彻大悟。1938年,建委会被撤销,张静江得到一笔“照顾费”后,从香港启程赴国外治病。临行,他伤感地说道:“此去恐尸骨亦难回本土了。”当被问及是否电告蒋介石,张静江怒道:“我去哪里是我的自由,用不着通知他!”
 
此前,李力经接办张静江账户,发现账面的应收款项内,绝大部分是长期不还的私人借款,蒋介石、戴季陶、于右任、周佩箴、孙科、宋子文等名字赫然在列。张静江得知后说:“看来都是些烂账,不必再记,把它全部勾销了吧!”
 
1950年,吃斋念佛、少问政事的张静江病逝于纽约。
 
据说,淡出政坛后,每当看到年轻的僚属和亲戚,张静江总要劝道:“不要做官,没有做头!”他还对人说:“我一生被人利用,今后将不再给人利用了。”兜兜转转,终于恢复了一丝无政府主义者的本色。
 
有时对儿子讲起家世,张静江也会提及祖父当年的荣光:“因为张家人对朝廷立了功,作为回报,官家给了盐票,从此经营盐业,就更加发财。”
 
如同一个古老的传说。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