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古史今鉴>>正文内容
一百年前,山东曾经“独立”了十一天 >> 阅读

一百年前,山东曾经“独立”了十一天

作者:任宇波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8日 点击数: ( 字体: )

 
 
 
清山东巡抚院署大堂位于珍珠泉院里,此系珍珠泉正门前的牌坊,1930年拆除。
 
  1911年11月13日,在济南召开的山东独立大会上从早上八点一直开到晚上九点。
 
  会场外有新军持短铳相向,会场内有群雄严词相逼,山东巡抚孙宝琦走投无路,嘴里含糊其辞道:“大家既都认为独立相宜,与山东有利,我也不坚持己见!”他自动将头上的顶带花翎摘下来,放在桌子上,露出了剃得黢青的头皮。至此,这就算“孙抚台已经承认全省宣告独立了”。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911年11月初,一则“谣言”在济南学界流传。说清廷拟借外债三千万元,以山东土地作为抵押;山东当局也准备向德国借款三百万元。这一传言激起了济南社会各界的无比愤怒,群众情绪骤然达到“不可遏抑”的程度。
 
  一队队青年学生纷纷走上济南街头,他们打着“山东要独立”、“山东人自有主权”的横幅,高喊着“万众同心,建设共和大业”的震天口号。济南民众加入进来,他们涌上街头,有的跟着学生一道振臂高呼,有的大声念起学生散发的传单“山东全省自今以后与清廷永远断绝关系!”
 
  一个月前,武昌起义爆发,在全国掀起了风起云涌的反清浪潮。山东同盟会的核心人物徐镜心立即联络一批立宪派人士从日本赶回济南,筹备山东独立事宜。要知道,本对满清心存眷念,希望在立宪中分一杯羹的立宪派,逐渐看清了少不更事的满清权贵欲将权力收归中央与满人的企图,让他们带头起事断是不愿冒此风险,但面对蓬勃的革命形势,如果大厦将倾,顺手推一把的胆量还是绰绰有余。于是,11月5日,济南各界代表在咨议局召开会议。会议提出由徐镜心事先拟好的《山东独立大纲》,要求立即组织“民族大帝国”,实现山东独立。
 
  但《独立大纲》一提出,还是遭到了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反对。被山东各派专门从北京请回来的和平派人物夏继泉等人将其改定为《劝告政府八条》,并声明:如三日内不答复,山东即宣告独立。“八条”阉割了革命派提出的推翻清王朝的基本精神,代之以温和的妥协性要求,使得孙宝琦暗暗窃喜,他在11月6日的电报中称:“昨日省城各界人聚集,本已倡言独立,幸有和平派劝解,改为劝告政府八条。”
 
  11月8日,清廷就山东《劝告政府八条》来电,分条作出答复。清廷的答复不着边际,避重就轻,敷衍群众,激起山东各界人民的强烈不满。出人意料的是,反应最迅速的竟是作为国家政权主要支柱的清朝军队——第五镇协统贾宾卿,明确表示支持独立。拿到了军界这一砝码,力量对比的天平终于向要求独立的一方发生倾斜。
 
  急剪辫子去,勿再留!
 
  11月12日下午3点,山东各界联合会举行万人聚会。会间,突然有三名第五镇军官闯入会场,高呼:“各省皆已独立,山东岂可落后。我等军人情愿助诸君以武力,如若迟延不决,当以兵器相加。诸君速决,吾等厉兵秣马以待!”各方经过激烈争执,会议决定,宣布独立时推举孙宝琦为大总统(后改称大都督),贾宾卿为副都督。
 
  次日上午八点,山东独立大会于省会济南召开。又是一个万人聚会,山东各派政治势力的代表,如山东巡抚孙宝琦以及联合会、同盟会、第五镇官兵、商界和学界,都派代表出席了大会。
 
  虽有夏继泉居中斡旋,关键还是在于第五镇军人的威摄,孙宝琦不得不放弃“为朝廷守土,土不能守,惟有死耳。即不死,亦不能率领诸君宣布独立”的立场,自行摘下了象征权力的顶带。会上作出了三条决议,核心是脱清入民国。
 
  革命党人以山东各界联合会名义将独立情况报告上海军政府,山东独立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
 
  随后,济南部分青年学生举行大游行,以“山东独立”大旗为先导。游行队伍行进到商埠公园(今中山公园)时,举行了群众集会。学生代表向广大市民演讲了山东独立的意义,整个会场群情激昂,欢声雷动。当日,济南各校学生大半剪去发辫,为了动员剪辫子,一些学生和军政人员还走上济南街头,高唱《剪辫子歌》:“我同胞,梳辫子,何时起?自从清军进中原,发辫起。叹二百六十年,做奴隶!你看那庙宇里一班神,自关帝、包公、岳王一班神,问谁人编发辫拖背后?况到今,全地球五大洲,有哪一国编发辫拖背后?愿同胞,急剪辫子去,勿再留!”
 
  独立前夜的济南情势,确如孙宝琦8日急电袁世凯所说:“此间军界、学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力为维持,恐难遏抑。”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