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观点交锋>>正文内容
太原赖宁雕像“被消失”:赖宁精神何处安放? >> 阅读

太原赖宁雕像“被消失”:赖宁精神何处安放?

作者:冀 业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7日 点击数: ( 字体: )
 
 
图为赖宁雕像。(资料图片)
 
  近日,山西太原东仓巷赖宁雕像“被消失”,让这位久违的小英雄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尴尬的是,近年来每一次赖宁受到关注,无不与其受到“冷遇”相关:赖宁淡出小学语文课本、北京中小学摘下赖宁相片、中小学生守则取消“见义勇为”……到今天太原为整治城市环境需移除赖宁像,而各单位均不愿接收,最后只好将其搬至山村荒野。
 
  赖宁为何遇冷?有人说,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来说,赖宁扑救山火的举动今天不宜再提倡了。也有人说,在当下多元的社会形态下,少些榜样也是一种进步。
 
  22年前,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教委联合作出《关于授予赖宁“英雄少年”光荣称号的决定》,号召全国各族少先队员“学习赖宁同学胸怀大志,从小做起;学习赖宁同学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学习赖宁同学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学习赖宁同学热爱祖国,临危不惧”。可见,即便在当时,倡导的也是小英雄所反映的时代精神,而非简单地仿效救火举动本身。
 
  其实,从战争时期的刘胡兰,到建设时期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再到今天的抗震小英雄林浩,每一个时期的小英雄都带着时代的深刻烙印,但他们所传递的牺牲、奉献、利他的精神却从未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阻隔。
 
  随着时代发展,小英雄的做法在当下看起来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但在一个可以为西门庆、潘金莲故里争抢得头破血流的时代中,在一个可以为吸引眼球而推出“日军抢花姑娘”、“土匪抢亲”等旅游节目的环境里,赖宁所代表的精神显得尤为可贵。
 
  对于许多“70后”和“80后”来说,赖宁是童年岁月中珍贵的共同精神记忆。赖宁雕像的流浪,不仅是对这位英雄少年的奚落,更是对一代人精神家园的强拆,让曾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依托分崩离析。
 
  还好,赖宁雕像“被消失”后,东仓巷的居民们多方努力寻找,网友们纷纷发帖呼唤赖宁重归家园,在许多英雄烈士被“冷处理”的今天,令人倍感温暖和欣慰。因为我们对待英雄的态度,就是我们如何对待历史和自己的态度。
 
  只是,雕像也许能够回家,但赖宁精神却又将何处安放?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