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聚焦>>正文内容
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 阅读

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世界和中国内部,都在“改变中国”
 
鸦片战争不是孤立事件,也不是两个国家的双边冲突,而是有着深刻的文明背景。
 
在英国看来,他们有权利拥有与巨大的中国市场自由贸易的机会,有权利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和中国开展平等的贸易和交流,英国希望清朝政府能够承认,英国是和清代中国是地位平等国家。
 
而清代中国则以天朝自居,以腐朽的天下秩序和朝贡理念,来轻视世界,在当时的北京,不允许设立外国使馆,也没有近代意义“平等外交”的外交部,这和当时的国际社会彻底孤立,格格不入,也就造成了清朝对世界无礼,而世界与清朝为敌,在鸦片战争中,没有一个国家对中国表示同情和援助,清朝也不懂得利用国际关系的矛盾来进行制衡。只是到了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在李鸿章的操作下,清朝才利用日俄矛盾,赎回了割让给日本的辽东半岛。
 
鸦片战争的失败,没有给清朝带来巨大的震动,相反,清廷继续以天朝“羁縻”蛮夷的自我麻醉政策来面对近代世界。而是对中国和世界各国平等的关系感到巨大的不安,继续沿袭旧有的政治、文化制度。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的清朝才真正地承认国与国的平等关系,北京才允许设立大使馆,出现了兼有外交部职能的“总理衙门”。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腐败不是清代覆灭之因,必须“还原中国”
 
清朝亡了,中国却没有亡,反而获得了新生。有人说腐败是清朝失败的原因,这是错误的。中国文明向开放性和多样性转变,有人说这是西化的,是外来的,其实,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还原中国”,通过文明比较和文化重建的方式,来还原一个真正的“文明中国”。
 
16世纪的中国,传统哲学、民族宗教意识和社会习俗的结合体,逐渐走向解体,价值观体系呈现多样化,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市民阶层出现。发自于中国本土思想的人文主义关怀,在中世纪时期,悄然地拉开启示录式的曙光。1500-1644年,是中国真正融入世界的开端,世界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明代中国文化也由此呈现了开放和包容的特性。
 
中国近代文明史,不应从19世纪1840年算起,而应该从16世纪开启,从文明研究的角度看,没有一种人类文明只经历了100多年,就实现了近代文明的转型。10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无数个思潮的洗练,但我们发现,中国文明还是保存了自身的特质,这说明,我们的“改变”,其实只是一种“还原”,经过了开放,经历了多样化,中国只是在一步步地更像“文明中国”,更回归中国文明的本来面目。
 
“改变中国”是一个文明话题,历史表明,我们其实在做的是“还原中国”。今天,我们通过文明比较和文化重建的方式,来还原一个真正的“文明中国”。今天,大国和平崛起,沿着“还原”的路径,寻找真正的“文明中国”。我所进行的明曲研究和明代思想探求,在《明朝那些曲》里,也是从一个角度去努力地“还原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共2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994个字符
作者:裴 钰 来源:作者博客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