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聚焦>>正文内容
1927年至1937年间,谁对青年思想影响最大? >> 阅读

1927年至1937年间,谁对青年思想影响最大?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一二九运动
 
“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青年的变化,最大、最剧烈的是1927年到1937年这段时间。我在这期间思想的变化,并不是看了共产党的什么书,而是上海左翼的一些书,我归为两大系统。一是郭沫若系统,革命浪漫主义的;一类是鲁迅系统,批判现实主义的等。”——曾彦修
 
 
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青年的变化,最大、最剧烈的是1927年到1937年这段时间。这个思想的变化,并不是看中国共产党的什么书,也不是直接看到了马列的著作。对中国共产党不了解,而对苏联的了解超过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对苏联的介绍,在1934年、1935年、1936年,很详细。国民党不禁止,因为对他的政权没有直接的威胁。苏联的书中没有打倒蒋介石,推翻国民党统治的内容。再加上中国有租界,国民党还管不到。上海的书店全在租界里。
 
目前有一些说法,说当时的青年,抗战前受了多少真正的马列主义的影响,太夸大。但很多人,都读过郭老、鲁迅的书。“九一八”前后,冰心已经过时了。当时是国难当头,日本的侵略,使青年人非常激愤。冰心的文章,已经不起作用了。冰心的文章我也读了一点,但觉得已不是谈那些东西的时候了,要抗日了。
 
郭沫若系统和鲁迅系统
 
1927年到1937年这段时间,对青年的思想影响,远远超过“五四”。“五四”运动的影响,当时还不能到达我们四川一个县这样的地方,而鲁迅的书,郭沫若的书,蒋光慈的书,只要有小学,就能看到。
 
这些书,我归为两大系统。一是郭沫若系统,革命浪漫主义的;一类是鲁迅系统,批判现实主义的,包括鲁迅、茅盾等。
 
郭老的革命浪漫主义思想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的那些诗我都读过。他的诗剧影响很大,完全是靠感情打动人。之后是田汉等的歌词,不少歌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学过一首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冼星海作曲,到现在还能记住,还能唱:“难友们,不要呻吟,我们得把牙根咬紧,又粗又长的铁链,把我们锁成一条心。我们冒着黑暗前进,我们向着黎明前进。”
 
这些诗歌启发人们要求变革这个社会,要求推翻旧社会。通过革命浪漫主义唤醒年轻人,比较容易些。革命的浪漫主义适合小青年,不管男女青年,都容易接受。
 
解放后,郭老只讲官话,但在历史上的作用不低于鲁迅,特别对内地的影响。
 
鲁迅的那些话,也是刀刻在脑子里。“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当时十三四岁,读到这些,深刻得很。比方说,讲中国的历史:“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又如鲁迅讲:“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十二三岁记下来,好几十年了,今天还能记得,是因为它们太深刻了。
 
郭老给我们的是什么教育,鲁迅给我们的是什么教育,清楚得很。
 
宣传共产主义的一些书籍报刊,当时什么都找不到。《共产党宣言》都知道,但是找不到。抗战前上海没有,内地更找不到。当时马恩列的书,正规的书,抗战前不大有,只有一些介绍,从日文翻译过来的,根本看不懂。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检查,许多名词都不一样。比如列宁,叫依里奇,或者叫乌里加诺夫;意识形态,是纯英文的音译,叫意德奥罗基;布尔乔亚,是小资产阶级;恩格斯,叫弗里德里黑;突变,叫奥佛赫等。1932、1933、1934年,这些书都是这样。一看,都看不懂。国民党查得严,偷偷出一点,都要用这种化装的方法。但仍得硬着头皮看,求真理,救解放呀。
 
郭老的作品,在客观上就突出了这些。比如《棠棣之花》,讲的是战国时义士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故事。聂政离开姐姐前,在母亲坟前,姐姐吹箫,他唱歌。他唱道:
 
 
明月何皎皎, 白杨声萧萧。
 
阿依姐与弟, 离别在今宵。
 
侬欲均贫富,侬欲茹强权,
 
愿为施瘟使,除彼害群遍!
 
你说怎么不感动,除非是石头!因为我们想到的是抵抗日本,杀掉汉奸,打倒蒋介石,人民大解放。我,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能不感动吗?虽然讲的是历史,但灌输了对现实社会不平等的仇恨。快八十年前的这些歌,现在还能背能唱,为什么?因为它已经像刀刻一样在记忆中了,是把它们完全现实化了。
 
现在,除了对鲁迅,评价都不大高。我说这些,是想说明这些老前辈对我们的影响。这些老前辈对我们青年的影响,比马列主义的影响大得多。我不是读马克思的东西觉悟的,我是读这些人的书觉悟的。不是我一个,那个时候的中国青年,大多是这样!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4335个字符
作者:曾彦修 来源:人民网—《大地》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