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聚焦>>正文内容
张居正的权力生涯:玩弄上司好友于股掌之中 >> 阅读

张居正的权力生涯:玩弄上司好友于股掌之中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张居正不愧点过翰林,他起草了一个批示,意思没有大改,但是要害地方都给改掉了:曹某“妄言,调外任”!这一改,把排陷高拱的意思拿掉了,就是说,不是因为弹劾高拱,而是因为说的话有些狂妄,证据还不够扎实;降级也改掉了,等于同级调动。
 
  冯保把张居正拟的批示说给皇帝听,估计这时候口齿也不那么清楚,念得也挺快,皇帝也没有听出大的区别,就点头同意了。
 
  至于刘先生,本来就准备把他调到外地的,于是就给予了降一级调兴国当知府的处分。
 
  张居正看到皇帝这个批示,安慰高拱,说曹刘两个家伙,实在太可恶!我要替老兄查清楚,这些人背后有没有主使者,他们想干什么?!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那还不快吗?路上坐轿子里现编就行了。什么结果呢?张居正告诉高拱说,原来是赵贞吉捣的鬼!这个老家伙,还耿耿于怀呢!我查得,这个老家伙不仅在首都挑动弹劾我兄,他还派人到南京活动着呢!老兄你整天只知道工作,可是,常言道,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赵贞吉那老家伙如此不老实,我兄一定要防备啊!
 
  防备?这话没有错,关键是防备谁!高拱知道该防备谁了。还有,被动防备是防备,主动反击是更好的防备。所以,回击开始了。
 
  高拱也有门生故旧,是不是他策动的,没有直接证据,反正有一个叫张集的“议员”站出来了。 张“议员”参劾的是同事曹“议员”,但基本上是借参同事而另有所指。除非是傻子,中央的干部们也都看出来了 张“议员”矛头之所指。
 
  看 张“议员”说什么就知道了。他的中心思想就是,要防止出赵高矫诏杀李斯的悲剧重现于今日啊!要防止严嵩勾结太监诬陷夏言之事重演啊!
 
  这份参折,按照惯例,交内阁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张居正一看,脸色大变!就连喘气也急促起来!倘若这份参折公开了,那事情就坏了,等于把他和冯保勾结的隐秘内幕揭穿了,必然引起轩然大波,后果不堪设想。
 
  同样是惯例,一旦皇帝对参折有批示,就要连同参折原文,都刊登在报纸(当时称邸报)上的。那就是公诸天下了!现在,皇帝已经把参折交内阁了,凡是交内阁的,就是要内阁拟批示的。张居正怎么可能不着急呢?
 
  我说过,张居正很聪明,他的智慧够用的!在反复研读 张“议员”的参折过程中,他采取了推理法。那就是, 张“议员”说要防止出现赵高陷害李斯的悲剧重演,他的意思是说,冯保就是赵高;那么既然冯保就是赵高,当今皇帝就是秦二世了?
 
  推理的结果让张居正非常兴奋,他装作非常惊讶的样子大声说:“这位张御史,为什么把皇上比作秦二世啊?!”这还了得!张居正显得愤愤不平。
 
  有了这个牵强附会的发明,张居正悄悄给冯保传话,要他赶快把这个参折收回去。
 
  果然,第二天,就有小太监到内阁收参折了,理由是什么呢?小太监说:“万岁爷说了,张集如何比我为秦二世?”高拱看了张居正一眼,“嗯,这话好像是你昨天说的!”张居正默然无语。
 
  张居正当然不会一直无语了,他急急忙忙和冯保研究对策。这个时候,恐怕就主要是他说话了。毕竟,他点过翰林,脑子够用。于是,从大内传出消息,说有人居然把皇帝比秦二世,皇帝受不了啦,准备严厉惩处张“议员”。
 
  张集张“议员”毕竟斗争经验不丰富,听到这个消息,吓得胆战心惊。他买好了受刑后用的药,还准备了棺材,写了遗嘱。此事一时竟传得沸沸扬扬。
 
  张居正的亲信找到张居正,问,此事,如何收场,真的要惩治张集吗?张居正说,再困他几天,让他尝尝滋味。
 
  高拱坐不住了,他派人到太监管的文书房查问张集参折的下落。一查才知道,皇帝根本就没有看过这个参折,还存在文书房里呢!
 
  张居正得知高拱在查问,又听到他的幕僚曾先生和王先生都说,快了了吧,不然参折的内容大家也就都知道了!所以,急忙派他的密党幕僚王司长专门找到张集,说,张相公问候你,你上的参折,留中不发(就是留在大内不处理了)就是了,你放心好了。张集这才松了口气!
 
  可是,经过这件事,张居正勾结冯保的事,差不多被中央的大小干部们都知道了,不过,大家未必敢相信,都半信半疑着,猜测议论着,一时间这个话题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是,这事当然不可能止于谈资!高级干部勾结太监,兹事体大,正直之士,安能坐视?很可能,亲高拱的“议员”要集体行动,发动猛烈的攻势。
 
  要说,这是个很好的时机,如果高拱大力支持,很可能一举把冯保和张居正拿下!
 
  而且,恰在这个时候,高拱还发现了一个秘密。他正好看到张居正的“文字秘书”小姚,手持秘帖,急急忙忙往外走,就拦住他问:“拿的什么?”姚秘书可能对高拱挺害怕,一时心慌意乱,加上他可能不了解情况,以为高拱知道这件事,甚至以为是他让张居正拟好送冯保的,就实话实说,“遗诏,送冯公公”!
 
  高拱大吃一惊!
 
  可是,高拱却另有想法。很可能是,“遗诏”两个字,让高拱心潮难平!反倒促使他改变了主意。我说过,高拱和隆庆皇帝有着非同寻常的深厚感情,这种近乎父子之情的情分,成就了高拱,也害了高拱。眼下,高拱正是因为这种深厚的感情,不想再有什么风波了。
 
 
 


共4页 您在第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329个字符
作者:郭宝平 来源:新浪读书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