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聚焦>>正文内容
离开房龙,走向圣经:讲给孩子们的圣经故事 >> 阅读

离开房龙,走向圣经:讲给孩子们的圣经故事

作者:王怡 来源:共识网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5日 点击数: ( 字体: )

  因此好的儿童圣经,和讲章一样,也应当包涵三个主要品质
 
  第一是有根基的释经。儿童圣经尤其需要释经。目前很多翻译或编写的圣经故事,也有很多基督徒作者,但水准仍参差不齐,缺乏“以经解经”的释经学根基,也缺乏大公教会及改教以来的信经传承,及一套整全的神学立场的支持。所以坊间最好的圣经故事,也不过是那些不敢过多解释、因此决定最大限度忠实于圣经原文的作品。但是,一本没有释经的、仅仅是翻译为了白话文或儿童语的圣经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将过红海的故事听上一千遍,也与他的灵魂无益。
 
  第二是有切实的应用。圣经之道在儿童世界的传讲,是古老的启示在鲜活的生命中的应用。我们的世界可能显得一成不变,儿童的世界却日日新奇。我们的生存经验可能20年颠覆一次,儿童的生存经验可能20天就颠覆一次。在孩子进入每一种新的生活经验时,圣经之道若不能道成肉身,住在他们的耳目口鼻中间,耶稣就不过是与史努比、维尼熊分享孩子灵魂份额的众多故事之一而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父母向孩子的讲道,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唯有父母,能够将圣经之道,应用在自己孩子天天更新的生命中。这就像外请讲员和驻堂牧师的差别。儿童圣经的意义,反过来定义了父母的意义。所谓父母,就是你们家的驻堂牧师。既然没有其他人和你孩子同吃同住,也就没有其他人能替你向你孩子讲圣经故事。
 
  第三是对话性。约翰·斯托得牧师曾说,好的证道应具有对话性。意思不是停下来向会众提问,而是在心思意念中,察验听众的回应,体会听众的处境,预先进入信息在听众心灵中可能的响应、困惑和感动,在预备的过程中,就以上帝之道与不在场的听众进行数个回合的教牧协谈。对话性是应用的延续,使圣经之道的应用,不是一次性和单方向的。而是一个在讲者与听者之间激发与省察的螺旋,就像光在钨丝之间奔跑,叫整个灯泡亮起来。
 
  台湾长老会的刘清虔牧师,在《儿童神学》一书中,也提到这种对话性。他尤其强调,在主日学用圣经信息来操练、挑战和激发孩子的神学思维的重要性。讲述圣经故事的意义之一,是挑战孩子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刘牧师以自己的经验作见证,说孩子的神学思维的能力远超过成人的想象。所谓神学思维,不过是在他一切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一切的童言无忌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中,插上对上帝敬虔和爱慕的翅膀,也剪去那些影响飞翔平衡性的羽毛。所谓神学思维,就是一个认识上帝的人的全部的思维,而不是与孩子的整个智力、理性和思维训练和发展无关的,或者被分离出来的一部分。换言之,孩子所接受的最挑战、最有深度、最丰富而最温暖的智力栽培,就是圣经故事对他们大脑一切理性与悟性的冲击。
 
  如果你不同意我对儿童圣经之意义的描述,你只想有一本书,替代和打发你作为父母的责任,占据你儿女生命中一部分空白,好让你在敬拜上帝时,心有所安,领受圣餐时不至于满面羞愧。那么有下面几种儿童圣经故事也就够了。
 
  1、美国作家肯泰勒的《我的第一本圣经小故事》。他是著名的《当代圣经》的译者,有十个子女,这是他专门为自己孩子编写的家庭圣经读本。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做父母的责任交给肯泰勒。
 
  2、英国作家狄更斯写给他孩子的福音故事,在家族中流传了80年。因为狄更斯生前要求,在孩子全部离世前不能公开这个家庭版本。这个故事表明了家庭中的传讲是如此美好而不可替代。如果没有狄更斯的口音和壁炉前的沙发,只拿着他写的小册子,是功用有限的。除非决志定意,也要在你家的床前,眉飞色舞80年。
 
  3、英国作者玛丽·巴切勒的《圣经故事》,著名翻译家文洁若女士在1949年前译了此书。作者有很好的释经学基础,针对儿童也有一些应用性阐释。只是惜乎简短,缺乏整全性。
 
  4、美国作家阿瑟·马克斯威尔,是一位圣经学者。他的《圣经故事》,在上世纪90年代出版后,一直畅销欧美。仅从文学性的角度评论,除了弥尔顿的《失乐园》,我从未读过描写伊甸有那么动人的文字。这是目前我所见最优美、完整而准确的、适合成人阅读的圣经读本。但基本上不是儿童圣经,而是供父母使用的教师版。
 
  5、此外有几个图画本,德国作家克里斯蒂安·埃克尔编写的《50个经典圣经故事》;奥地利作家福森奈格编写、波兰画家格拉宾斯基绘图的《圣经故事》;以及德国版画家卡洛尔斯费尔德的《版画圣经故事》。在孩子低龄、父母尚未决心做一个家庭讲员之前,是很好的实习教材。
 
  最后,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未放手。你要的就是这本我爱不释手的儿童圣经。本书作者Joh.Vreugdenhil,是荷兰改革宗教会的牧师。这是我目前所见,最合符我对儿童圣经之定义的作品。读这本书,即使对传道人预备讲章,都会极有收获。但它却是为儿童的灵魂预备的。这就是我说,儿童圣经必须首先是圣经。换个说法,这是一个牧师俯下身来,向着儿童讲解整本圣经的、叙事式的证道集。就像基督俯下身来,言成肉身,进入我们的世界。
 
  像当年的《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本是给儿童主日学用,但对今天的成人信徒而言,都颇有挑战。这本儿童圣经也一样,直接拿着就讲是过于骄傲了,你要先读,先被感动,使它帮助你成为自己家里的儿童牧师。它也适合有圣经基础的少年读者,自行阅读,或与父母在对话式的阅读中分享提升。
 
  篇幅的完整和信息的丰盛。也是这套书的最大优点,Vreugdenhil有清晰的释经学基础,即归正信仰在一个“纯正话语规模”下的释经传统。作者随时穿插历史背景。应用性的阐释也很贴切(遗憾的是,再好的翻译作品都无法在中文语境下具有同等贴切的应用)。以《新约》中亚拿尼亚夫妇倒毙在使徒跟前的故事为例。作者最后说,“上帝在此强而有力的表明他是审判罪恶的神。小朋友,我们要从这个悲惨的故事学一个功课,欺骗对我们来说见怪不怪了,不诚实也在我们的社会居上风。可是你认为这是上帝改变了吗。那是不可能的。上帝永不改变。当日他憎恶亚拿尼亚夫妇的假冒为善,今天他也一样。小朋友,要诚实,千万要说实话。但愿你能靠着恩典对上帝诚实,对自己诚实,对别人也诚实”。寥寥几句,在律法与恩典、审判与救赎、个人与社会等议题上的平衡触及,颇见功力。
 
    虽然是叙事体的讲述,但Vreugdenhil仍按着“解经式讲道”的原则,非常重视在上下文语境中的线条勾勒和描述,这样就把每个故事都放在整本圣经的启示中,不至于论为短篇故事集。同时,在清晰的神学立场的审视下,作者的详略裁剪也十分得当。尤其是讲述《启示录》部分,是我所见儿童圣经中,对最一这一主题既有解释、又根植于圣经、同时也恰如其分的叙述。
 
  我的孩子三岁了。我若不像那个坐在圣殿中的孩子,学习以上帝的事为念。我和他的生命关系,不是拥抱、唱歌、礼物和陪伴可以建立的。唯有我们都一天天像那个孩子的时候,我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圣经史话:讲给孩子听的故事》重版即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