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观点交锋>>正文内容
《红楼梦》被腰斩乃曹雪芹有意而为 >> 阅读

《红楼梦》被腰斩乃曹雪芹有意而为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以及畸笏叟的数条批字说明,曹雪芹生前已经基本完成了《红楼梦》全书的写作。但是他留给后世的仅仅只有前八十回,后三十回(一说二十八回)一直绝存于世。对此,红学家也是凿凿有词,一说作者泪尽撒世未能完成书稿,一说朋友传看书稿遗散,当然最具证据和掩人耳目的还是畸笏批语中所说的“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畸笏的这段批字存在几个漏洞:
 
一是这五、六稿在已经被遗失的书稿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不存在后三十回整体绝世的情形发生;
 
二是即使这五、六稿真的被遗失,依曹雪芹的坚韧个性和写作才能,这部沥血之作,在较短的时间就能补写恢复起来。而且曹雪芹是一个追求文学完美的作家,对其缺失的五、六稿不进行恢复,相反任其株连后三十回绝迹于世,并且影响整部作品的完整性,于情,于理都很难说得通。
 
三是大家都知道,写一部作品从初稿到最后一稿,都被作家视为生命,十分爱惜和加以珍藏,而且自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完全书,到他逝世止有十年时间,这期间脂砚斋有过四次“脂评”,也就是说除了前五稿,红楼梦后来还修改整理过四稿,这样其二十年间就很有可能保留了九个上下较为完整的底稿。即使其交付的誊清底稿《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曹雪芹前面所写的或一稿,或二稿,或三稿,或九稿的写作原件应该还保留在雪芹手中。绝无可能出现后三十回完全断稿绝迹于世的情况发生。个人以为畸笏“因为珍惜八十回后的残稿,怕再迷失,就自己保藏起来,不轻易示人”的说法显然存有无间道的嫌疑:既有腰斩之痛的难言之隐,同时也于心不甘向世人暗示书稿的完整性。
 
四是,为什么前八十回基本不失,而后三十回章章绝迹?这种结果的发生除非作家本人人为所致,否则在现实里不会有这么蹊跷的巧合出现。
 
按一般平常人的正常思维逻辑和曹雪芹追求文学完美的天性,曹雪芹自毁八十回以后书稿的可能性几乎不会存在。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曹雪芹偏偏就是一个超乎常人,有着非常叛逆性格的人。他可以把明清的白话文体写的炉火纯青,也是中国诗,词,曲,赋,诔,象征,魔幻样式的大手笔;他可以把中国的传统写实手法发挥到淋漓尽致,也以把灵魂写意推向登峰造极;可以把家长里短生活琐碎叙述的维妙维俏,同时也写出了背逆常序对个体尊严的强烈呼唤和人文关照情怀;他不仅具备一流的写字智商,而且组织了一个精心策划的红楼炒作团队。所有这一切看来,腰斩红楼(虽然是不得已为之),既吻合曹雪芹一生的性格逻辑,也符合脂砚斋这班炒作高手的处事手法.但这只是他们于心不甘情形下的一种可能,一种臆测。
 
腰斩虽然出之无奈,但客观上却是一道绝招。只要看看红楼梦问世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续书解读,有多少大师学子为其肝脑涂地著述揭秘,单从红楼梦历经数百年不衰的轰动效应这点来看,说明这套出书班子不仅有一手漂亮的码字活儿,还有一套不逊于好莱坞大片的市场炒作手段。
 
腰斩红楼梦,既是绝招,也是下策。试想有那个母亲忍心残害自己孩子的手脚,有那个作家会残忍到亲眼目睹黛玉焚稿的凄惨场面。个人以为曹雪芹自焚书稿不得已为之在先,主动焚稿在后。
 
腰斩书稿的几点原因;
 
  1.迫于文字狱。红楼梦后半部越写越尖锐,且曹家始终在皇室的眼皮底下。据冯其庸考证,现在流传下来的己卯本并不是脂砚斋整理的手稿本,而是根据怡亲王府的抄本过录的(因其中避大怡亲王允祥和小怡亲王弘晓讳)。而怡亲王府同曹家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雍正曾在《江宁织造曹俯请安折》中批旨:“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子(允祥)照看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况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与王子。”可见怡亲王府和曹家保持着非同一般的关系。所以怡亲王府过录的己卯祖本,很可能来自曹家。而且书稿的后三十回涉及抄家情节,难免伤时骂世,很容易让皇室产生与曹家经历相同的政治联想,怡王府出于对曹家的“疼怜”爱护,便可能规劝“教导”曹雪芹父子砍去抄家大结局,避免招惹杀身之祸。
       
2.腰斩书稿,客观上开了文学先例,留下无尽余味。文学的魅力也许不在给出答案,音在弦外。尽管腰斩是不得已为之,但前八十回便是一套较为完整的故事,有完整的人物造型,较为完整的故事线索,有被《芙蓉诔》推向顶端的个体尊严关照和人文情怀。后三十回虽然被毁灭掉了,但第五回的金陵十二钗判词和前八十回的许多文字已经暗示了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后三十回的缺失对作品的整体艺术和思想境界不仅没有造成重大伤害,相反为后人拓展了无尽想象空间。如果后三十回完整的保留下来,还会有人为它续书著述吗?还会有那么多的人穷尽一生精力去搜刮那些书中主要人物命运天花乱坠的种种假设和考证吗?暂且不管曹雪芹是否有意,但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正是由于这三十回的缺失,才调动了亿万粉丝的再创造热情,使一部曹雪芹个人的红楼变成了亿万粉丝的红楼。造就了红楼的久远魅力和无极境界。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312个字符
作者:紫砚斋 来源:凯迪社区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