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观点交锋>>正文内容
“鬼子来了”:历史经不起胡乱消费 >> 阅读

“鬼子来了”:历史经不起胡乱消费

作者:凤凰自由谈 来源:凤凰网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5日 点击数: ( 字体: )

 
 
日本第二次移民团在伪三江省(今黑龙江省)桦南县武装占据七虎力河沿一带后,
把原来不过200人的村庄,扩展为能容纳四千余人的大城镇,并名为“千振乡”。
 
 
 
在“千振乡”,日军为镇压黑龙江省桦南县土龙山农民对日本武装移民、
强征土地的反抗,血洗了12个村庄,杀害1000多同胞。
 
娱乐成为最高追求,历史失去了“以史鉴今”的力量
 
当历史成为消费品的时候,“历史”被绑在战车上开进了发家致富的轨道。在这种情况下,其定位便是为了制造一场可以吸引大多数人参与的全民娱乐,而不是去建构什么文化精神。在这样一种娱乐的、功利的和商业的对待历史的态度下,历史何来“教育意义”,如何“以古鉴今”?
 
渐渐地,人们发现,历史成了茶余饭后的消遣之物。人们很少将屏幕上进进出出的古人想象为自己一脉相承的祖先;故事不过是故事,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于是,人们就在哈哈大笑或者惊险刺激之中得到了某种心理的餍足,从而彻底地忘掉了“历史”所应具有的力量。
 
拿历史乱消费,是因为历史太过久远,还是利益至上的理念模糊了太多的是非,或是这个民族太过擅长“淡忘”?然而一个民族是不应该这样对待历史的。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同样是二战这段历史,在西方世界,相关的著作和影视剧作品汗牛充栋。《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都是著名的讲述这段历史的电影,近年又有《朗读者》这样优秀的新作。对于艺术家而言,历史是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但却不仅仅将它当做娱乐,而是严肃地进行反思。
 
“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参加过60年前那场战争的老兵们这样说。记住历史不仅是对曾经作出贡献的人的尊重,也是为了避免再犯类似错误。西方之所以如此连篇累牍的讲述那段历史,是为了再也不要发生法西斯这样的悲剧。一个善忘的民族是很危险的。
 
不辨是非如何继续前行
 
许多时候,以历史的名义发言拥有某种不可违抗的威严。因为历史并非一些陈年旧事的无聊考证,而是立规矩、定是非、激浊扬清,主宰现实的判断。孟子认为,孔子作《春秋》的动机即是规范现实:“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让后人评说”、“交给历史评判”,这都是人类社会对历史的尊重。人们相信历史自会给出一个公正的评价,历史能明辨是非。对于现代人而言,历史确实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人们分辨出是非对错,并以此对照今日之事。
 
“对本国历史持一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
 
有些错误是能力问题,如某些历史作品中有史实错误,这仍可以原谅。然而最可怕的是对历史没有丝毫敬畏之心。日本侵华的历史真实发生过,有人在那次战争被凌辱、被杀害,这些人是同胞,甚至有的就是你的祖先。这本是一个民族的惨痛记忆,需要严肃的反思,却被当做娱乐噱头,良心何在?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卷首开篇便对读者提出读史的态度,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读者要对本国历史持一种“温情的敬意”的态度,这值得这个毫无敬意的时代中的每一个人去反思。
 
“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要重犯历史的错误。”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的话令人深思。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