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重磅推出>>正文内容
翁同龢“下岗”:皇帝的老师不好当 >> 阅读

翁同龢“下岗”:皇帝的老师不好当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一晃,小皇上长大了。翁师傅操心的事情也更多了。
 
翁师傅没有看过新书,只知道过去的历史,所以他懂的是帝王之术、强干弱枝、居中驭外,是不可坐视权臣得势,更不容许权臣结为后党乱政。
 
他懂制衡,但不是在多国环境中制衡外部强敌,而是在内部制衡李鸿章。他也懂太后不应干涉政治,但不是为了确立新的宪政制度,而是将专制大权从太后手中转移到他学生的手里。
 
所以他看李鸿章是个怪物,这个怪物手里既有洋枪队,又有新式海军,还能调动两艘排水量七千多吨的巨型铁甲舰。这比安史之乱时的节度使可怕多了。何况,这个怪物不在遥远的塞外,而就在天子脚下。最关键的,这个怪物还是西太后的宠臣。
 
翁同 每想到这一点,就忍不住惊出一身冷汗。
 
无论如何,收拾乾坤,应从收拾李鸿章开始。因为打倒李鸿章是一举两得之举:第一,可以削减官员的实力;第二,可以斩断西太后的手臂。
 
无数次,翁同 如许开导他的学生。而且自己身体力行,处处与李鸿章较劲。
 
可是,李鸿章毕竟有平发捻、办洋务、守北洋的大功,又有太后做靠山,有一群职务显赫的老部下帮衬,有新式海陆军撑腰。要干掉李鸿章,谈何容易?所以要忍耐,要等待。
 
终于,机会在甲午年到来了。这一年,朝廷因为朝鲜问题和日本发生了冲突。
 
在翁同 看来,这是天赐良机。而光绪的悲剧,毋宁说是从他看日本地图的那一刻起就被注定了。
 
他问日本是小国还是大国,正表现了他的一个很单纯的思维:大可以战胜小。其实,这也正是翁师傅的意思:只要大家都齐心协力,大就可以胜小。
 
但遗憾的是,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国家面积的大小不等于国家的强弱,大清国是很大,但内部问题重重,能释放的战斗力太少了;而经历了明治维新的日本则恰好相反。
 
可惜,翁师傅没有看到这一点,光绪也没有看到这一点,他们想,与日本的战争固然会很麻烦,但总归是不会输的,并且还可以借机削弱李鸿章。而一旦战争打赢,功劳就是皇上的,太后就要真的一步步退出中国政治舞台了。
 
这是翁师傅给小皇帝苦心设计的光明大道。
 
小皇帝也果然按老师傅的指引走了。于是,一道,一道,又一道的圣旨,直飞天津:出战,出战,立即出战。陆军要进占平壤,南下汉城,把日本人一路打回釜山,扔下海喂鱼。海军也要出击,要主动外出扫荡,不许猫在军港里。要把日本联合舰队变成水下部队。如果时机允许,还要作好炮击日本本土的准备……
 
一次次,光绪一个人看着康熙和乾隆的戎装像发愣。只有翁师傅知道,皇上的心在燃烧,这火将烧光讨厌的日本军队,也将烧光可怕的节度使,以及不正常的后党。
 
但是,翁师傅也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毛病,总之战争打输了。不仅输了,而且输得很惨,输得莫名其妙。
 
从那之后,皇帝就变了,变得越来越不好理解了。
 
光绪开始对洋人的历史和语言越来越感兴趣,甚至对侵略我大清国最厉害的日本也极度认同和关注。这怎么能行?这怎么能行呢?
 
终于有一天,皇上看到了一个叫康有为的年轻人的上书。量变引发了质变,翁师傅的地位终于动摇了。当翁师傅对这一动摇表示异议时,干脆连那点地位也没有了。
 
说起来,翁师傅在甲午战争后也变了不少。以前被他斥为西洋奇技淫巧的外国器物,无论是铁路、电报、电灯还是新式海陆军,现在他都逐渐接受了。那个康有为当初奔走无门,不正是他推荐给皇帝的吗?
 
但翁师傅有他的底线,科举制度、君主集权是万万变不得的。可是,在康有为的煽动、蛊惑下,皇帝居然都要变。一想到这里,翁师傅就不免一阵引狼入室的叹息。
 
翁同 坐在家里,看着院子里的积水,无力地傻想着。却不知道,此时紫禁城里的光绪,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
 
 
作出罢免翁师傅的决议,对光绪来说确实是太过痛苦的一件事。因为,翁师傅对自己如何,自己最清楚。而自己和翁师傅的感情如何,两个人心里都很清楚。
 
在甲午战争之前,光绪对翁师傅是言听计从的,但自打甲午战败之后,他就变了,变得越来越痴迷于西学了,甚至和李鸿章、张荫桓这些洋务官员越走越近。最后竟然因为看了康有为的上书而要全面变更祖宗制度起来,这令翁师傅痛心疾首。
 
翁师傅急,急皇帝误入歪门邪道。
 
光绪更急,只要能把中国文化传下去,把中国人给保住不灭绝,自己这个皇帝无所谓。是君主专制,还是君主立宪,看什么对国家有好处,咱就怎么变!
 
翁同 无语了,他困惑地想:皇上疯了吗?他坚信皇上不会疯,于是,他更加痛恨那个上书的康有为。
 
这种恨,和他让光绪越来越难以接受的爱,最终葬送了他的政治生命。


共3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8590个字符
作者:王鼎杰 来源:《百家讲坛》(蓝版)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