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重磅推出>>正文内容
刘邦与叔孙通:草根男与儒家文化的奇妙联合 >> 阅读

刘邦与叔孙通:草根男与儒家文化的奇妙联合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汉五年(前202年),刘邦已统一天下。叔孙通拿出秦朝朝仪、官制给新皇帝应用。刘邦认为过于复杂,指示一切从简。结果朝堂成了菜市场,群臣在朝廷之上饮酒争功,拔剑击柱,刘邦又觉得这样太没有规矩。这时候善于察言观色的叔孙通不失时机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意去征召鲁地的儒生们,与臣的弟子们共同制定朝仪。这句话说得非常有力度,意思是说:打天下我们儒家不行,治天下你们这些粗人不行,还要靠我们儒家。
 
由此可见,叔孙通已接触到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政治体制的区别问题。秦始皇没有将中央集权制度和战时体制厘分开来,结果秦穷兵黩武,二世而亡。从这个角度出发,叔孙通的观点无疑是权力文化层面上的一大进步。
 
于是,汉高祖请叔孙通制定朝仪,他的训令只有一句话:“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者为之。”
 
叔孙通的朝仪草成后,先在野外搭篷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请高祖参观演习。高祖看过之后,觉得这种游戏有搞头,就用四个字对叔孙通所做的工作给予评价:吾能为之。
 
这是君主对臣下最高的奖赏,为了给叔孙通捧场,他命令群臣都学习这个新朝仪。
 
汉七年十月,易知易行的朝仪制度在长乐宫正式实行。可以想象,当时的气氛多么肃敬庄重,群臣按尊卑秩序喝酒,叩拜皇帝,没有敢失礼者。朝仪结束,刘邦喜道:“老子今天才体会到当皇帝的尊贵。”尝到皇帝滋味的刘邦于是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叔孙通乘机进言:诸儒生跟自己这么久了,朝仪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应该也给他们封官。可见叔孙通虽儒但并不腐,懂得做人做事的进退。于是高祖刘邦将这一百多名儒生全部封为郎官。
 
善于审时度势的叔孙通,随着时局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但没有改的是儒家的信念和从政的决心。他的思想和行为务实而踏实,不唱高调,制定朝仪易知易行,因此得到了高祖的青睐和信任。他的行为,使得儒家知识分子陆续进入权力机构,也为儒家进入权力场中心夯实了基础。
 
叔孙通一炮打响之后,儒生们的胆子更大了。他们发现孔夫子周游列国寻找的权力魔杖和政治理想正向他们这些儒家后生靠近。这个发现,让儒生们蠢蠢欲动,陆贾就是其中一个。
 
儒生和汉高祖刘邦有过一次重要谈话,极有深度。刘邦文化水平不高,但有听书的习惯,类似于今天听学者的讲座,所以学者有接近皇帝传播自己思想的可能。但皇帝毕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生,所以对学者的要求也很高。陆贾在谈话过程中就开始顶撞刘邦,我们知道文化偏低的汉高祖,治国远远高于秦始皇,一方面是他出身低微,了解民生疾苦;另一方面是他能听取不同意见,利于发挥身边有头脑的思想家的作用。像陆贾那样的顶撞,能够容忍和接受,确实拥有着豁达大度的政治家风范。
 
刚开始,陆生时时在汉高祖面前念叨《诗》、《书》,听得高祖耳朵都生茧子了,有一天刘邦实在听得烦不胜烦,指着陆生的鼻子吼道:“老子骑在马上得了天下,要《诗》、《书》何用?”陆生也没回避,反问道:“骑在马上得天下,难道可以骑在马上治天下吗?况且汤武以武力取天下而以文治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过去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代任刑而治,得到天下以后依然不变,终于亡国。假如过去秦国在吞并天下以后,实行仁义之治,效法先圣,陛下安能得到今日之天下?”
 
高祖被陆贾顶撞之后,面有惭色,说:“你试为我写出秦之所以失天下,我之所以得天下,以及古代国家兴亡的道理。”陆贾于是扼要叙说国家兴亡的事迹,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祖未尝不称赞陆贾讲得好,左右皆呼万岁,名其书曰:《新语》。
 
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方针的落实,中国儒家知识分子从此正式走上权力的舞台。这时候朝廷之内儒家已经渐渐占多数,儒家的理论优势和政治优势在诸如叔孙通、陆贾、贾谊等儒家知识分子的“权力穿孔”下,已经愈益明显了。16岁即位的汉武帝,身边环绕的都是信奉儒家的大臣,受儒家的影响,他所重用的大臣也多是儒家的信奉者。年轻的汉武帝能形成独尊儒术的方针,恐怕和这些身边的影响不无关系。
 
叔孙通解决了朝仪问题,使皇帝真正尝到了做皇帝的滋味;陆贾废弃战时体制,采纳中央集权制度,使得汉王朝的权力运作有了自己的国体和政体;贾谊强调德政、教化的作用,废弃了秦法体系,极大地缓和了统治集团和民众的矛盾;董仲舒讲究儒家士风,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良性循环作用。
 
叔孙通能够抛弃儒家的形式,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钻空子,把儒家的影响打入权力机构,可谓用心良苦。通过变成心腹人物,王权背后的权贵,儒家也慢慢按照他们的愿望在改造现实。虽然知识分子放弃自主权,接受了决策者强加于自己的种种限制,但他们恰恰利用这些限制又将自己的政治思想实施出去,可谓一种双赢,及至最后形成了一种睥睨千古的浩荡霸气,天下之大,舍我其谁!
 
 
 
 
 (全文约4100字)以上文字选自《百家讲坛》杂志,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本刊纸版杂志电子杂志。订阅电话:0371—65866446(邮购部)

共2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4235个字符
作者:姚传清 宗承灏 来源:《百家讲坛》(红版)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