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民俗百科>>正文内容
南通话不好懂:都怪曹操和朱元璋? >> 阅读

南通话不好懂:都怪曹操和朱元璋?

作者:毛雨森 来源:《现代快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9日 点击数: ( 字体: )

 
■探源
 
沙地先民陈朝玉是崇明人
 
大约公元7世纪初,胡逗洲(壶豆洲)以东和东南长江口黄海上相继出现了南布洲、布洲、东洲等几个较大的沙洲。这些沙洲,就是今天的海门、启东一带。由于沙洲多为岛状分布,相对闭塞,岛上人口也多是江南来的流放人员,吴语便成为这里的主要方言。
 
14世纪中叶,海门曾是一个人口较多的县。公元14-15世纪间,由于地球气候一度转暖,海面上升,引起长江入海口北岸大坍削。元至正十年(1350年)左右,海门县开始坍削,明洪武八年间,大潮泛滥,吕四场被淹,三万余盐丁淹死,盐灶被迫停火,国库收入减少,于是明太祖便将一部分拥戴过张士诚的江南百姓强迁至海门吕四,以补盐丁之不足。这些被迁的江南百姓于常熟白茆集结,渡江来到吕四,这就是民间所说的“白茆抽丁”。这些江南移民带来了江南地区的方言,使古老的海门方言有了新的发展。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海门县大半坍入江中,人口仅剩下2200人,不得不裁县归并通州,成为通州的一个乡。因此,古海门方言一直受到通州方言的影响最终导致了方言的分化:随县治地西迁和被迫逃亡至金沙场的海门人,最终形成了以金沙镇为分布中心的金沙方言;而居住故土的海门人,因距通州城较远,方言受通州方言的影响相对比较小,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通东方言。
 
海门县坍塌最终废县并入通州后,到了公元17世纪末、18世纪初,江流回向南泓,长江北岸开始涨积。公元1706年前后,崇明人陈朝玉(1688-1761)与妻刘氏来到这里垦殖,带动了一大批崇明人迁来江北。他们披荆斩棘,辛勤垦殖,不久沿江新垦地渐成村落。这些崇明人便是今天海启方言地区最早的先民。以后200多年间,续有崇明人来到海门,崇明话自此称为海门话。而今天的启东市南部大部分地区,曾是崇明属地,1928年始析置启东县,自此,那里的方言称之为启东话。海门话和启东话合称海启话或启海话,俗称沙地话。
 
B
 
方言视角下的南通习俗
 
方言是地方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南通种类繁多的方言,是南北文化交汇融合的产物,折射着南通的历史变迁,也是我们了解南通的重要文化符号。
 
生活习俗:“捡澡”“夜饭”“挑鲜”“撂街”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人们起居方式、生产方式的独特性,南通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这种气候因素也体现在了南通方言词语之中了。比如在南通,除了“洗澡”一词外,还有“捡澡”一词,它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南通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它既不像北方那样严寒,人们较长时间才需要通过洗澡来去除身上的污垢;它也不像广东、海南一带,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大,洗澡频繁。在南通,人们一般在夏季才会天天洗澡,到了冬春秋季,要是不怎么出汗,三五天洗一次澡,平常用温水擦擦身子即可,也就是“捡澡”。
 
在南通,晚上的正餐称为“夜饭”,它与“晚饭”有着区别。“晚饭”表示下午三四点左右的餐前小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晚餐。夏季五六月份正是南通的农忙季节,此时白日较长,人们下午干活饿了就吃点“晚饭”,再到田里干活。“晚饭”一般没有什么讲究,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
 
南通人的生活来源除了农业生产外,过去,黄海一带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盛产海鲜。由于交通因素,海里捞上来的鱼虾贝类等,需要先用牛车拉,再由挑夫用篮子挑到集镇市场出售。这种挑夫的工作有个形象的称谓叫做“挑鲜”。再比如“撂街”,春夏季节,天气炎热,渔民没有任何的冷冻设备保鲜,挑鲜者就只好与八鲜行掌秤的沿街叫卖,有人需要就卖,没人买的话,他们就抓起一两条金闪闪、黄灿灿的黄鱼往临街店里一撂,不报斤两不说价钱,这种沿街挨户丢鱼卖的海边习俗就俗称“撂街”。
 
饮食习俗:大事小事都用“吃”命名
 
过去的南通,生产水平低,经济不发达,“吃”是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人们只求吃得饱,而不讲究吃什么,但“吃”作为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倍受重视,所以“吃”字在南通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搭配对象较广。人们见面打招呼时一般问“你果曾吃嘎?”聊天时也常问“今叨吃的什呢?”除此,“喝茶”南通方言叫做“吃茶”;“喝酒”叫“吃酒”;抽烟叫“吃烟”;吃饭不花钱叫“吃白搭”;赴婚宴叫做“吃喜酒”;人家有白事叫做“吃米饭”;人家有斋事就称“吃斋饭”;形容要吃好的叫做“吃好食”;信教叫做“吃教”。
 
“茶”在南通方言里也被泛化使用,姑娘“订了亲”都称作“吃了茶”;洞房花烛夜,新郎新娘喝茶称作“富贵茶”;旧时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城隍老爷”被抬着上街巡行,也要“喝茶”,称作“奠茶”。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