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围观中国>>正文内容
云南省级文保单位沦为公厕 基层文物保护缺资金 >> 阅读

云南省级文保单位沦为公厕 基层文物保护缺资金

作者:李智勇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9日 点击数: ( 字体: )

 
  【缺】基层文物保护最缺什么?一个字:钱
 
  “英领事馆遗址沦为污秽之地,我们有责任。”腾冲县文广局局长伯绍勤对记者说,“主要有三条原因:第一,它历史上属于粮食局的管辖范围,产权现在还未划拨给我们;第二,周边是粮油贸易市场,公益配套设施不足;第三,群众对文物的价值认识不够。”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定期派人清理。否则,就更没法进了。”
 
  成为省级文保单位8年了,为何还是这副模样?“主要是修缮资金还不到位。”李新波说,“恢复了历史原貌后,有门有窗、精致典雅的苏格兰建筑,谁还会把它当厕所呢?”
 
  李新波拿出一本厚厚的预算册,算起了细账:上部木结构、镀锌铁皮瓦屋面、地楼板、门窗都被战火烧毁,墙体条石不同程度地被炸断,厨房被炸毁——只剩下一部分地基和办公楼后墙、屋面、梁架等遗迹。
 
  “文物修缮,必须修旧如旧。就拿保护屋顶的镀锌铁皮来说,必须通过化验,做到和原样成分一致。”
 
  这样算下来,得220万元。省文物局拨了100万元,还有很大的缺口。
 
  基层文物保护最缺什么?一个字:钱。许钢说,技术,有省内外专家的支持;人手,尽管紧张,但腾冲县从事文博工作的共有32个人,不能算太缺;政府重视不够、让位于经济利益的事情,近些年基本没有了。现在搞建设、盖屋建房,必须文保部门去现场调查、出具证明,才能立项,“现在卡得很严。”
 
  可是,钱的问题,却成了跨不过去的关卡。
 
  文物要定期修缮,这笔花费不菲。“光材料就不好找。比如维修需要特有的楸木,成本非常高。”许钢说。
 
  腾冲共有60个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2个,省级8个,市级6个,县级44个。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修缮。“近几年,政府投入的资金很多,可架不住点多、面广,资金还是困难。”许钢很无奈。
 
  伯绍勤表示,28日一早,县里就召开了专门会议,协调相关企业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解决英领事馆遗址修缮的事。
 
  【难】筹资渠道拓宽乏术,“保命钱”难找
 
  申请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依靠政府拨款,是目前腾冲文保筹资的主要办法。
 
  “如果能纳入国家免费开放项目向公众开放,获得国家支持,源源不断的活水就来了。”许钢说,“文物保护的钱主要应该由国家出。”据了解,凡是进入国家、省、市、县级保护体系的文物,多少都会拿到保护和修缮经费。
 
  但如果申请不下来,怎么办?中国是个文物大国,没有列进分级保护体系的文物,“保命钱”从哪儿来?
 
  对此,许钢和李新波均表示,只好尽现有能力维持。
 
  当地倒也尝试过多种渠道筹资。比如,请企业支持。修缮省级文保单位绮罗文昌宫时,腾冲民营企业家段治葵无偿捐资150万元;修缮市级文保单位药王宫,腾药实业公司拿了200多万元。但这些事儿都可遇不可求。
 
  能不能适当开发,以商养文呢?
 
  李新波坦言,很多文保单位游客量并不充足,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此外,开发和保护如何协调也是问题。一些有开发潜质的地方,旅游部门负责开发,文保部门负责保护,但分成机制现在还没有形成。
 
  向老百姓募捐就更不现实了,法律上也说不过去:文保部门并没有公开募捐的资格。
 
  领事馆遗址外,李新波指着一块空地说:这里,是领事馆的厨房。可一眼望去,哪有半点厨房的影子?一片车辙泥印,像个小沼泽。“下半年,我们争取把它恢复起来。不是有省里拨的100万元吗?先干起来再说!”他介绍说,领事馆维修工程已经被当地发展和改革局列入年度投资计划。
 
  声音或许有点激昂,一群鸟雀从这遗址的骨架中飞起,眼看去得远了。
 
  多些再多些慢些再慢些(记者手记)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红楼梦》中这几句话,用到历经沧桑的腾冲英国领事馆遗址上,倒也贴切。今日腥臊重,当年咖啡香,老墙自耸立,弹痕记兴亡。夕阳下到此,心中能不翻腾几多感慨!
 
  但我们毕竟不是古人,不能光发一发感慨,道几声凄凉。
 
  中英交往、西南通商、抗日烽烟,都浸入这几堵老墙。无论如何,像这样的遗迹,都理应得到妥善保护。“唯将旧物表深情”,这不仅仅是一幢老房子,这里头有民族的记忆。不应该任其荒芜,与污秽为伴。
 
  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再把视野放得广一些,大量拥有历史意义的基层文物,尤其是没有进入各级保护体系的,保护起来,何其不易。
 
  这头一难,难在筹钱。光说修缮,修旧如旧,原样传承,造价不菲。按说这钱得政府出,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各项民生事业,哪一处不要花钱?中国发展又不均衡,当民生和文保都放在天平上,地方政府又该如何抉择?在筹资机制上,如何能更加多元,更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财力,这是一道待解的难题。
 
  难还难在一种冲动难抑。在有些地方,不乏地产开发和文物保护的争斗。商业利益在某些主政者心里总能得到袒护,开发和保护,很多地方还做不到“相看两不厌”。
 
  比萨斜塔,八百年未倒;雅典卫城,数千载常存。我只是希望,穿越古今的中华文物能多些、再多些;也希望历史遗存的消逝,脚步慢些、再慢些。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