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环球瞭望>>正文内容
谁才是二战初期纳粹德国胜利的缔造者? >> 阅读

谁才是二战初期纳粹德国胜利的缔造者?

作者:【英】利德尔·哈特 来源:凤凰网历史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4日 点击数: ( 字体: )

 
 
可是要德国高级将领改变传统观念,接纳独立使用装甲部队作远距离突击的新观点,被证明是困难的。尽管古德里安信念坚定,但在完全采纳这种新思想时不得不小心翼翼,所以在1939年之前,他的同僚们认为他还没有明确表示要采用新的作战方式。曼陀菲尔(Manteuffel)从1936年起就与古德里安频繁接触,又是古德里安的部下,他回忆到:“古德里安一开始就赞成把装甲部队作战略使用,即深深突人敌方的纵深,不必担心敌人对自己无防御和远远延长的两翼形成威胁,这就是他设想用类似坦克部队的方法——用履带式装甲车运输支援部队(装甲步兵、装甲炮兵、装甲工兵)的理由,也是他主张汽油、弹药、食物等后勤单位同战斗部队结合为有机整体的理由,同时还要保证战斗部队3~5天的自我维持供给的能力。”
 
“在某种场合下,古德里安不会草率地强调这些观点,因为老一代军官不会使用这种新的作战方法,他会尝试用一种更易使人接受的方式向他们推销自己的新方法。”
 
这些情况表明,在德军内部,对后来给他们带来胜利的崭新作战样式的抵触是多么地强烈。在表述自己观点时,由于古德里安天性直率,因而很难抑制、隐瞒自己的想法去迎合上级权贵,他天生就不属于圆滑之辈。诺德霍夫(Nordhoff)先生是著名的欧宝(Opel)汽车厂的董事,他同我的一位丹麦朋友讲述了一件事:在二战爆发前几年,他和一些汽车制造商的代表被邀请参观一个军用汽车展览会,当时费里奇是国防军总司令,“在展品演示后,古德里安向弗里奇的提议使在场的军官和文职官员感到震惊,他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的展览,这些汽车不适合他们的需要,他最后一句话是:‘我的建议如果早被接受,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支真正的装甲部队’。”
 
在展览会上,一些人认为古德里安公然犯上,尤其是他周围头脑僵化的上司们更觉如此。古德里安也对自己的直率感到吃惊,不过他觉得自己只是继承了从18世纪延续到20世纪的旧普鲁士的传统——“即使面对君王,也应直言不讳。”
 
古德里安对普鲁士这一传统的信任、以及相信他的上级对这一传统的尊重被证明是对的。他们在选择新兵种的领导人时,也偏向于掌握专业知识的军官,因此古德里安在仕途上要比英国的同行们幸运得多了。大约在1938年初,他被任命为16军军长,这是德国第一个装甲军。任命日期为1938年2月4日,这天正好德国高级将领层发生突然重大的人事变动,布隆贝格将军和弗里奇将军也在这天被免职,古德里安的回忆亦称这天是“德国黑暗的日子”。但从历史眼光来看,有一点很清楚,古德里安的提升比起两位最高将领的免职,对取得下次战争初期的胜利,更多了几分希望。
 
在那个夏季,当局曾考虑古德里安接替贝克出任德军总参谋长。这给他后来添了不少麻烦,因为一些人宁可让他也不愿让保守的哈尔德出任该职。由于这些人的坚持而产生了数不清的争论,使古德里安同哈尔德双方的情感受到很大伤害。古德里安的对立面把他描绘成一个技术专家,这就暗示他没有资格出任象总参谋长那样的最高级指挥,一部分中间派因此加入到对立面一方。他的对头们经常轻蔑地说他是“一个没有进过军事学院的指挥官”,这是我同其他德国将领交谈时发觉的,这批人把这话经常挂在嘴上,以致逐渐被普遍认可。实际上,古德里安在1913年曾转到陆军大学服役,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打断了这个过程,但他在一战中担任过各种参谋职务,而且在1918年,他成为德国总参谋部名符其实的一名参谋军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古德里安在一个小型的经过伪装的军事学院当了三年教官,它是在什切青秘密建立的参谋学院。“所以我谙熟总参谋部的参谋作业,并了解其中的弊病。”如果说古德里安不适合担任总参谋长,不是指他的知识,而是指性格和气质,他在1938年的装甲军军长职位上发挥的作用,很可能要比六年后担任的总参谋长大得多。
 
1938年11月,古德里安改任机动兵总监,在这个位置上,他作为监督者可以对这个兵种的建设制定各项政策并给予指导。在战争爆发前的九个月任期中,他加快了组建装甲部队的步伐,但对整个德军的现代化没能产生更多的影响。他发现总参谋部对于自己的兵种更多地是遏制而不是支持,他谈到这段经历时说:“对于装甲部队,陆军元帅冯·勃劳希奇在战前早就表示理解,当时他担任驻莱比锡的第4集团军司令,该集团军编成包括摩托化和机械化部队,勃劳希奇没有百分之百地使用这些新兵种,因为在机械化作战及战术方面,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他喜欢自己亲自驾驶车辆。总的来说,勃劳希奇不拒绝军队摩托化。相反,哈尔德是旧军校出来的军官,一切墨守成规、按步就班,不追求新意,他一点儿也不喜欢装甲师。在他的头脑里,步兵现在以至永远都是战场上的主角。”
 
当战争到来时,古德里安对这个重返战场的机会感到愉快,因入侵波兰的需要,他被任命为一个装甲军的指挥官,隶属包克的“北方集团军群”,但大部分坦克分配给了龙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古德里安一开始便发现自己的装甲军仅有一个第3装甲师,师长是盖尔·冯·施韦朋堡(Geyrvon Schweppenburg),他在1933年~37年担任德国驻英国使馆武官,曾是古德里安的上级。直到1938年,古德里安任装甲军军长时,施韦朋堡成了他的部下。这两个人脾性相同,意志坚强,坚持己见。他们之间很快出现不和,摩擦自然也就产生了。波兰战役开始时,古德里安只有一个装甲师,却发挥了他全部的思想和主动精神。在这种情形下,要排除来自师级指挥范围的障碍是困难的,施韦朋堡居然直截了当地要求古德里安管好军长份内的事,别超出自己职权范围。在切断波兰走廊后,古德里安得到另一个装甲师的加强,他率领这两个师完成了从东普鲁士到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Brest-Litovsk)的长驱直人,向南插到波军后方,这是致命的一击,也是一个卓越的军事行动。
 
波兰战役后,大多数坦克手都希望在进攻法国时,古德里安出任装甲部队最高指挥官,当负责阿登突破的最重要的“装甲集团军”由冯·克莱斯特(Kleist)担任指挥时,他们再一次感到了保守派的偏见。但古德里安这次负责指挥先头部队,这是一个强大的装甲军,由三个装甲师组成(其余装甲军都由两个装甲师组成——译者),古德里安率领这个装甲军成功地达成了一个叹为观止的战略突破,圆了他多年的美梦——运用装甲部队切断对方所有退路,达成深远的战略贯穿,创造了一个决定性的胜利。
 
充满戏剧性的法国会战在第二部分的章节里已经作了叙述,这里不妨再花点笔墨。值得一提的是古德里安对龙德施泰特和克莱斯特的评价,这不仅可以为他的这两位上司提供一个有价值的间接说明,还能间接地显示:当古德里安遇到能理解他的上级时,他并不象自己常常描绘的那样,是个“难弄的部下”。“费尔德·马歇尔·冯·龙德施泰特具有非常好的战略头脑,他也许是我们最好的战略家。他喜欢骑兵甚于装甲兵,但他不象其他人那样阻碍装甲兵发展,他性格中的骑士精神令人感到在他手下工作是件非常愉快的事。即使他不采纳部下的意见,也会解释并安排时间来讨论。他甚至对希特勒也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后者对他为人正直表示尊重。费尔德·马歇乐·冯·克莱斯特也是一位品格高贵的人,战争开始时,他一点也不喜欢装甲兵,但在作战过程中,他改变了过去的看法,并且学会了使用装甲兵种的方法。”
 
古德里安战前的几位部下曾向我表示:尽管古德里安在其他方面值得称道,但在处理人际关系、权衡各种意见以及适应高级指挥方面,龙德施泰特和克莱斯特比他高出一筹。他手下的一位军官评价道“古德里安缺乏让人理解、接受自己观点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才能,这是一个统帅应有的、也是最重要的品格。”“他天生不具备耐心听取部下和同僚意见的素质。他在发布命令或作出决定之前,他会制止他们发表不同意见。他是一个强悍的‘骑手’,个人技术完美无缺,但他缺乏一种智慧和心理洞察力,使他不能进入‘马’的精神世界,在第一流的比赛场合,对驾驭‘马儿们’的骑手来说,这是一种必备的本领。虽然如此,作为德国装甲部队的组织者和专业领导人,古德里安是必不可少的。”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