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蓝版专区>> 逸史>>正文内容
晚清疑云:刺马奇案 >> 阅读

晚清疑云:刺马奇案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马新贻口述遗疏的时间很长,从二十二日下午开始,直到二十三日中午才结束,下午二时许身亡。
 
八月二十三日,一个庞大的审案小组成立。除魁玉将军外,还有知府、道台共14名官员轮番审讯凶犯张汶祥。
 
然而,结果让人沮丧。连续四天车轮式地审讯,官员们没有从凶犯嘴里得到更多有价值的答案。
 
凶犯张汶祥即使说话,也是满口胡言。无论怎样拷打,他都不交代刺杀缘由。
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身亡已经五天。二十七日,无可奈何的魁玉将军上疏朝廷。他在奏折中说,怀疑凶犯张汶祥就是一个地痞无赖。
 
清廷对魁玉的推测非常不满,当即连发四道谕旨。这四道谕旨犹如四支飞箭,于八月二十九日就到达魁玉手中。每一道谕旨都让魁玉心惊肉跳。
 
第一道谕旨:命魁玉将军主审马新贻被刺案。
 
第二道谕旨:任命曾国藩任两江总督一职,未到任之前,总督事务由魁玉将军全权主持。
 
第三道谕旨:提醒安徽巡抚英翰注意长江防务和地方治安。
 
第四道谕旨:强调重申,命魁玉将军用心审理此案,务必要挖出该案的幕后指使者。
 
魁玉将军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不彻底查明案情,他是没有办法向朝廷交差的。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朝廷发出这四道谕旨的时候,给事中王书瑞向同治皇帝上了一奏折。奏折中说,两江总督竟光天化日之下死在一名刺客手里,此案甚为古怪,其他的总督又会怎么想?希望朝廷派亲信大臣彻查此案。
 
于是,九月五日,朝廷又发出一道谕旨,内容是两江总督马新贻被来历不明的刺客刺杀,于情于理不符,务必要查出幕后真凶!
 
面对来自朝廷压力的魁玉将军没有更多的办法,他只能督促审案小组成员,让官员们从张汶祥嘴里找出幕后真凶。
 
13天过去了,案情的审理没有丝毫进展。朝廷又传来谕旨,内容没有变化,只是重申—此案必有幕后真凶,速查明。
 
审讯组官员对张汶祥使用酷刑,不堪折磨的张汶祥终于又交代出一点东西—他声称自己参加过太平军。接下来,又无后话。
 
一周后,魁玉将军上奏朝廷,说案犯供词“一味闪烁”、“语言颠倒”。根据案犯自称参加过太平军的供述,已将其女儿张宝珍、儿子张长幅及舅母罗王氏拿获。
 
魁玉的这道奏折,俨然是为了应付朝廷。无论如何,案情终归有了进展。可是,朝廷方面对魁玉的奏折十分恼火,奏折中根本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关于案犯“一味闪烁”、“语言颠倒”的供词也无具体说明。
 
由此,朝廷方面开始对这位魁玉将军产生了怀疑。难道魁玉在偏袒案犯吗?于是派出时任漕连总督的张之万,赶赴江宁府会审。然而让各司道府官员颇感疑惑的是,在整个审讯过程中,张之万都没有对张汶祥动刑。张汶祥自然也未交代出更有价值的材料。
 
张之万不对张汶祥动刑原因很简单,他担心万一不小心将案犯拷打致死,无法向朝廷交代。张之万明白,此案的背后一定有幕后策划、主使者。而幕后主使者敢派刺客杀害两江总督,自然不是一般人。无论这个案子怎么审,怎么了结,都讨不到好。审不出幕后主使者朝廷不答应,马新贻的家人也不会答应。
 
在这种情况下,张之万能做的就是等待。他要等来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朝廷八月发出的四道谕旨中,执行第二道谕旨的曾国藩。
 


共4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42个字符
作者:罗杰 来源:《百家讲坛》(蓝版)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