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古史今鉴>>正文内容
我国古代驻京办里面的血雨腥风 >> 阅读

我国古代驻京办里面的血雨腥风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2010年1月,中央出台红头文件,数千“驻京办”将面临在半年内被撤销的命运。新闻经媒体披露后,“驻京办”这个名词一时间家喻户晓,还有人形象地将“驻京办”比喻为地方的第二行政中心。实际上,“驻京办”并非新生事物,而是历史上很多朝代就存在的政府机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充当着上传下达的中枢机构,是古代庞大官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驻京办最早发源于何时?都有哪些功用?这里面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吕后用“驻京办”囚禁不听话的诸侯王
 
在汉代,邸的种类很多。其中级别最高的,是国邸。国邸,就是诸侯国邸,专门用来接待前来朝见皇帝的诸侯王及其随从。
 
西汉初年,刘邦逐步废除异性诸侯王,在全国各地大封同姓诸侯王,诸侯王的封地面积广阔,手中握有的权力极大。为了实现对诸侯有效控制,汉朝制定了朝请制度。诸侯王须在规定的时间,到京城觐见皇帝。当时的京城长安,有“赵邸”“代邸”“燕邸”“齐邸”等诸多国邸。
 
一旦和皇家的内部斗争沾上关系,国邸有时候就成了人间地狱。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死后,皇后吕雉的儿子刘盈即位,即汉惠帝。惠帝的皇后没有儿子,吕后就让她假装怀孕,然后找到几个男孩冒充惠帝之子。其中一个叫刘恭的,被吕后立为太子。刘恭与吕后不合,招致吕后不满,吕后借口刘恭并非刘氏后人,将他和其他几位诸侯王送进国邸幽禁,当天夜晚,他们全部被处死。西汉时期,分封各地的诸侯王一旦被废,也会被投入国邸。运气好的,软禁一段时间后,还能回到自己的封地,运气差的,就丧命其中了。
 
当然,国邸的性质也决定了,它有时候会成为诸侯王的福地。例如,《史记》中记载,吕雉死后,代地(“代”为一个地名)的诸侯王刘恒被推举为新皇帝。刘恒(即汉文帝)随即赶往京城。群臣先将刘恒迎接进代国邸,一番计议后,行君臣之礼,皇帝即位。随后,皇帝入住皇宫。汉文帝之后,诸侯王登基皇位,都必须先入住国邸,受过群臣拜谒,才能入住皇宫。
 
汉武帝搞“驻泰办”级别和“驻京办”一样
 
按照制度规定,汉代的国邸由中央政府出资修建,在京师划有专门的地片。但到汉武帝时,却打破常规,不仅将国邸修到了泰山,而且还让诸侯王自己出钱。
 
《史记·封禅书》中记载,汉武帝下诏书称,古时候,天子五年巡守一次,封禅泰山,因此他也要去泰山封禅。于是,在执政的最后二十多年里,汉武帝先后八次到泰山封禅,成为史上封禅泰山次数最多的一位皇帝。皇帝要到泰山封禅,诸侯百官当然都要跟着。于是,汉武帝要求“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除了地位显赫的国邸,汉代还有郡邸。郡是汉代最高级别的地方行政机构,从其政务性质和规模来看,都与诸侯国十分相似。在汉朝初年,郡的存在,的确达到了制衡诸侯国的作用。
 
 


共3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717个字符
作者:佚 名 来源:《现代快报》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