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古史今鉴>>正文内容
唐代柳宗元如何用虫子讽刺贪官 >> 阅读

唐代柳宗元如何用虫子讽刺贪官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你看,这个评价有点儿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吧?跟我们的理解不同,柳宗元是在埋怨驴子不会掩盖自己的缺点。也就是说,柳宗元认为驴子之所以被吃掉,主要不是因为没本事胡乱虚张声势,而是不善于伪装自己。换言之,他认为,只要驴子凭着高大的形体,保持沉默的态度,不随随便便暴露自己的短处,装作一个深沉而有内涵的“巨无霸”,就可以永远确保自己性命无虞。
 
这个结论或者角度多少有点儿奇怪吧?其实细细想来,也不奇怪,柳宗元在谈到自己写《黔之驴》的原因时,说: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出技以怒强……然卒迨于祸。(《三戒序》)
 
意思是:世上的人往往不了解自己的本事有多大,他们往往总是借助外在的力量贸然出手,结果一旦激怒了强大的对手,就会丢了小命。柳宗元年轻的时候仕途顺畅,春风得意,三十出头却被贬到偏远的地方,十几年得不到赦免,这种沉痛的经历对于柳宗元来说真是痛入骨髓!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也许是在感叹自己当年过于锋芒毕露,过于逞强好胜,结果触怒了朝廷的当权者,一朝落难,毕生受苦,真是得不偿失!说到底,在柳宗元看来,要在官场上生存下来,就必须善于隐藏自己的缺点,应当说,这是柳宗元从自己身上得出的经验教训,或许也是四十多岁的柳宗元安抚自己躁动不安的内心世界的一个无奈办法吧!
 
与这头贵州毛驴颇为相似的还有一只麋鹿的故事。说一个人买了一只麋鹿回家,家里养的狗都对这只麋鹿垂涎三尺,主人保护着这只麋鹿,并且让麋鹿与狗在一起玩儿,这些狗都害怕主人,只是暗中舔舔舌头,却不敢伤害麋鹿。这只麋鹿渐渐地跟狗们玩儿得熟悉了,就忘记了自己是一只麋鹿。有一天,麋鹿出去玩,看见一群野狗,以为跟家狗一样都是朋友,就高高兴兴地跑过去跟它们玩儿,那些野狗一看这只麋鹿居然主动跑过来,当然就不客气了,一拥而上将其吃掉了,可怜这只麋鹿到死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与那头毛驴相比,这只麋鹿真是死得冤枉。毛驴不管隐藏不隐藏,以它那三板斧,撞上老虎,最终还是逃不脱被吃的命运,可是这只麋鹿多么冤啊,它本来也没想在狗的跟前逞强逞能,它只不过是在主人的安排下,与狗和谐共处,亲密无间,谁知道却招来杀身之祸!
 
柳宗元的这个寓言,讽刺的无非是两个对象:
 
一个是主人,明知狗与麋鹿是死对头,偏偏不顾事实,要将它们强行放在一起,让它们交朋友,它们本非同类,其心必异,只不过碍于主人的威慑,被迫交朋友,主人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想让这只麋鹿能够安全地与狗们和谐相处,保全麋鹿的性命,但是他能够威慑自己家里的狗,却不能威慑天下所有的狗,所以他这种看似善良实则愚蠢的做法必然会使麋鹿招来杀身之祸。这说明好心有时未必就一定能够办成好事,而善良也未必一定能够做成好人,如果没有智慧,没有眼光,不顾事实,不顾实际,好心就会办坏事,善良的人也会成为杀人凶手。
 
第二个就是麋鹿。对于麋鹿而言,并不是错在跟狗交朋友,而是错在不明白应在什么条件下跟狗交朋友。一只聪明的麋鹿只有在主人在场的情况下跟狗玩耍,或者只跟家狗玩耍,因为主人的监管是它跟狗能够交朋友的必要条件,失去了这个条件,它跟狗的关系就只能是敌人,跟敌人交朋友是要倒大霉的,是要丢掉性命的!这就是柳宗元要告诉我们的结论:天底下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在一定条件下,敌人也可能是朋友,朋友也可能是敌人,如果不顾及条件,盲目地交朋友,或者盲目地打敌人,其结果往往可能是伤了朋友,害了自己,最终让敌人得了便宜。
 
我想,这应该是柳宗元在多年的政治漩涡中摸索出来的感悟吧!
 
说完了这几只动物,最后再来看一个猎人的故事。这故事里说鹿最怕的动物是(chū),最怕的动物是虎,虎最怕的动物是罴(pí),也就是棕熊。有个猎人很聪明,能用竹笛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他为了捕猎鹿,模仿鹿的鸣叫声,招来了鹿,将鹿杀死。没想到听到了鹿的叫声,也赶来了,猎人慌了,就模仿虎的叫声,果然吓跑了,结果又招来了虎,猎人更慌了,就模仿罴的叫声,结果吓跑了老虎,但是却招来了罴,这下子猎人没什么好模仿的了,最终成为了罴的美餐。
 
在这个故事的结尾,柳宗元说: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罴说》)
 
用现在的大白话来说,就是:现在这个世道上,那些没有真本事,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的家伙,最终都免不了被棕熊吃掉的下场!
 
好了,故事讲到这儿,越来越有意思了。让我们从头到尾来看看这几只可爱又可怜的动物,看看它们开口能够告诉我们点什么样的道理。
 
先来看那只小虫子蝜蝂。蝜蝂的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作假,不作秀,是这个世界上人们勤奋刻苦的象征。但是蝜蝂的致命缺点在于勤奋得过了头,走向了贪婪,它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并认为这样的能力还在不断提高,这种对自身能力的错误判断让它丢了性命。
 
再来看那头毛驴。毛驴很规矩,老老实实,没招谁没惹谁,自己有多大本事就显露多大本事,这本来也没什么错,可惜的是它生不逢时,生活在一个居心叵测的环境当中,周围到处都是像老虎一样窥伺它的阴谋家,所以它一尥蹶子,露出了底牌,不幸就成了老虎嘴里的一盘菜了。
 
至于那只麋鹿,是个很善良的家伙,它从头至尾都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骗局当中,这是一个貌似温情的骗局,但是再温情,其本质也是欺骗,所不同的是,比起其他的骗局,这个骗局更富有欺骗性,让麋鹿的善良最终变成了愚蠢,当它浑然不觉地走进骗局时,迎接它的当然就是残酷的现实了。
 
说到底,最愚蠢的还是那个猎人。比起蝜蝂,这个猎人不够勤劳,不够吃苦,不练枪法,不练内功,尽练习模仿秀,没有真本事;比起毛驴,这个猎人不够诚实,没有真本事也就算了,却想方设法掩盖败絮其中的真相,玩骗子的手段,蒙完一个蒙下一个,最后把自己的命给蒙进去了;比起麋鹿,这个猎人不够善良,狐假虎威,在这所有的故事当中,看起来他是最聪明的一个,其实是最愚蠢也最可恶的一个。
 
其实大家也看出来了,所有这些故事,都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是否能够认清自己的本性,换言之,是不是能够真正客观地准确地认识自己?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那还怎么认识别人呢?连别人也看不清,又怎么能看清周围的环境与社会呢?就好比一面镜子,如果本身是个凹凸镜,又怎么可能如实地反映出世界的面貌呢?
 
那么,柳宗元笔下的这一只小虫、一头毛驴、一只麋鹿、一只、一只虎、一只棕熊,再加上一个猎人,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一个人不能迷失了他自己的本性,要时刻认清自己的本性,认清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内涵,自己的分量。小虫子认不清自己的能力极限,毛驴认不清周围险恶的环境,麋鹿分不清朋友和敌人之间的界限,而猎人自作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所有这些,都是因为认不清自己的本来面目,掂量不清楚自己的分量,所以招致祸患。
 
我在想,柳宗元这个政治家、哲学家、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寓言小故事?我们知道,中国的先秦时代,是寓言文学的大发展时期,《庄子》、《韩非子》当中都有很多很多的寓言故事,它们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重要表现。柳宗元大概是先秦诸子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寓言文学家了。我觉得,柳宗元写这些寓言故事,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对现实政治不满,对现实政治人物不满,对朝廷不满,对朝廷对待他的态度不满,但是在当时那种风刀霜剑的政治环境当中,柳宗元的这种不满是不敢也不便直接说出来的,那怎么办?只好通过寓言小故事的形式含蓄地表达出来,通过这些动物的嘴巴转个弯说出来,算是发泄发泄内心的愤懑吧!第二个原因,正如前面说过的,应该是柳宗元对自己当年言语行为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同样也不便直白地表达出来,于是也借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比较含蓄地说出来。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寓言小故事篇幅都很短小、结构也很紧凑,具有极强的讽刺性、启发性,动物形象也具有强烈的拟人效果。应当说,这些寓言小故事,在柳宗元创作的时候,也许都具有特定的内涵与目的,但是经过千年流传之后,早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智慧小故事,人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些故事,解读这些故事,这些小故事、小动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启发智慧,抒发情感,针砭坏人坏事的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
 
谁又能想到,当年柳宗元因痛苦的遭遇、艰难的生活、理想的失落以及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而创作的寓言小故事,现在却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也给我们带来智慧与灵感。柳宗元的寓言小故事,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重要象征。
 
犹太格言曾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常想,上帝如果真的笑了,那么就不大妥当了,比起全知全能的上帝来说,人类需要面对的灾难和苦难实在是太多了。愤怒出诗人,苦难出哲人,在面对和解决苦难的过程中,人类不得不思考。就像柳宗元,深处永州、柳州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不得不思考,不得不为自己的心灵、自己的精神世界寻找出路,在这条艰难的寻找之路中,这些寓言故事中的动物帮了他不少的忙。此外,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帮过他的忙,那么,这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跟柳宗元都是什么关系?靠什么来帮助柳宗元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共2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6070个字符
作者:康 震 来源:作者博客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