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探索发现>>正文内容
光绪皇帝与《圣经》的一次相遇 >> 阅读

光绪皇帝与《圣经》的一次相遇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皇宫的“上行下效”
 
  以慈禧的教育水准和文化修养,在缺乏传教士带领和教导的情况下,确实很难独自阅读和理解圣经。但是,此事却使光绪皇帝对圣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清末教案频繁,每次教案都让朝廷头疼不已。基督教的迅速传播,也激发了士大夫阶层在文化及道德上的反感。但是,朝廷在处理教案的时候,又不得不屈服于西方的武力和条约的限制,最终大都偏向于传教士一方。光绪帝本人对基督教,并没有普通的士大夫那种天然的反感,此种宽容大度的心态大约承自于他的祖先康熙皇帝。早在1891年,光绪就颁布过一道具有感染力的谕旨:“至泰西之教,本是劝人为善,即从教之人,亦即中国子民,仍归地方官管辖。民教本可相安。”
 
  但是,究竟基督教的教义是什么,究竟圣经的内容是什么,光绪所知甚少。他仅仅从新派士大夫的著作,如汤震之《危言》、陈炽之《庸书》中,得到一些二手材料。
 
  在此背景下,光绪对阅读全本的圣经原文颇有兴趣。是什么力量,让如此众多的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陌生中国、甚至在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仍然要传播福音呢?这大概就是光绪最希望知道的吧,而答案惟有从圣经中才能寻求到。
 
  何德兰写道:“第二年,皇上派人到美国圣经学会去要几本新约和旧约,就是卖给百姓的那种。”光绪皇帝派人购买普通版本的圣经,显然是出于本人阅读的需要,而非叶公好龙般地装点门面。后来发生的事情,足以证实光绪确实仔细阅读过圣经。
 
  何德兰记载:一位每天带著花和蔬菜进宫的花匠,偷偷来告诉他:“以往我进宫的时候,太监都对我不理不睬。昨天他们忽然坐下来,跟我极为亲切友好地谈起来,问我基督教方面的问题。我把我所知道的都告诉了他们,他们仍然跟我谈,直至过了午饭时间很久。最后我饿得肚子咕咕叫,站起来想回家。他们一再挽留我,送进来一桌饭菜,邀请我跟他们一起吃,就这样一直把我留到晚上。他们有人告诉我,皇上正在学习《路加福音》——皇上叫人把《路加福音》用大字抄在一张纸上,他每天就坐在桌子前学习。”
 
  这个在何氏笔下绘声绘色的故事,大抵是真实的。宫廷权力的运作规则便是“上行下效”:楚王好细腰,于是后宫皆减肥;光绪读圣经,太监焉能毫不理会呢?如果不是皇上对基督教产生了兴趣,太监岂会没事找事,热衷了解圣经,甚至不惜讨好一名与洋人有较多来往、对圣经多少有些了解的花匠呢?
 
  探索“更广阔世界”
 
  光绪能够读懂汉译圣经吗?显然,当时的光绪,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西学基础。长期担任帝师的翁同和,虽然对新学西政所知不多,却充当了让学生了解新学西政的管道。在光绪19岁时,翁为了讲说“圣贤治绩,不必尽同”,特进呈冯桂芬所著《校庐抗议》,谓为最切时宜,劝光绪留心洋务。1891年,光绪开始学习英文,堪称近代中国历史上率先学习英文的帝王。
 
  想想当初恭亲王主张建立同文馆的时候,经过了多少的周折,就可以推知,光绪学习英文需要克服多大的阻力!
 
  光绪学习英文和西学是真心实意的。何德兰在书中详细记叙了光绪学习英文的经过:“他下令任命了两位教师,并一反所有的惯例,允许他们教学时坐著,而不是跪著。因我和其中一名教师的孙子互学中英文,故对他学业上的进步很了解。”
 
  光绪对英文老师在礼仪上的尊重,表明他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西方文化中的平等观念,对明代之后逐渐强化的、至高无上的皇权,进行了某种形式上的“自我约束”。
 
  光绪迫切地学习英文,并不是为了掌握一门新的语言,而是要用这门语言去探索一个广阔的新的知识系统。“他急于学习,等不及向英国或美国订书了,所以官员们拜访各个学校和宗教团体,寻找适合初学者的初级课本——我就把当时我在书院教的天文学、地质学、动物学、生理学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科学书籍,转交给光绪帝。”
 
  由此可见,光绪求知欲望之强,以及振兴国家愿望之迫切。
 
  “体制和秩序”失败
 
  不过,作为一名职责明确的传教士,何德兰指出,光绪帝阅读圣经,还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没有进入“生命”的层面。由于皇家体制所囿,西方传教士或中国信徒,无法入宫面见光绪直接向他传播福音。没有传教士或信徒的指导,光绪很难领受圣经真理。
 
  何德兰充满遗憾地写道:“不要据此推测皇上正在变成基督徒。完全不是这样。”但他笔锋一转,又写道:“当然,他对基督教教义的兴趣,使得北京以及许多省的民众也开始学习、了解基督教,这从当时基督教书籍的销量可以看出来。”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光绪被慈禧幽禁在瀛台,也被剥夺了阅读包括圣经在内的各种西方书籍的权利,终是与基督信仰失之交臂。
 
  光绪帝一生的悲剧,根源在于他皇帝的身分──尤其是在那旧的世界已经失去,新的世界还未来临之时。光绪大概不太可能谦卑地接受圣经的真理,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更不可能认识到基督教文明与西方崛起之间的深刻关联。但是,我想:假如光绪成了一名基督徒,至少在他生命中最后的悲惨岁月里,还能获得永生的盼望和温暖的安慰,不至于在心爱的珍妃被害之后,彻底被孤独、羞辱、仇恨和疾病摧毁。
 
  澳大利亚学者沙培德在分析清末皇权的变迁时指出:“自秦代以降,所有的浩劫与不幸,都演释了君主无法维护人民、创立正规体系、或甚至扩张其原始所赋有的权力的缘由。反而,君主与臣民、官吏与百姓、甚至君主与朝臣之间,却产生了无以衡量的鸿沟──这鸿沟印证了中国的一蹶不振与人民的懵懂无知。”
 
  在此意义上,光绪皇帝接触和接受西方政教之努力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失败,而是帝王专制的政治体制及其背后的文化道德秩序的失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共2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18个字符
作者:余光益 来源:凯迪社区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0日
上一篇:清代北京乞丐是如何组织行乞的[ 08-18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