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古史今鉴>>正文内容
虎头蛇尾的大清炮队:大炮曾轰垮“骆驼城” >> 阅读

虎头蛇尾的大清炮队:大炮曾轰垮“骆驼城”

作者:张志建 来源:《辽沈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2日 点击数: ( 字体: )

 
 
中国最早的自行火炮。
 
  虎头蛇尾的大清炮队
 
  从捡到一门大炮开始,大清朝全力发展火炮。到康熙时期,清朝制造火炮的成就达到顶峰,三十门大炮轰垮一万三千头骆驼组成的“骆驼城”……然而,靠大炮平定天下的大清朝最终却被外国人的大炮轰开国门。
 
  一提起大清八旗军,人们首先想到呼啸而来的马队,寒光闪闪的大刀,暴风骤雨般的箭矢。所以有人说,大清朝正是靠着满人精于骑射才打败明朝、打败李自成夺得天下的。
 
  细查历史,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马上民族固然精于骑射,但大清朝在入关后不长时间就平定了天下,靠的不是弓箭、马刀,而是大炮。
 
  皇太极捡了一门大炮重赏下仿造研制成功
 
  1626年1月,后金军大败于宁远城下,努尔哈赤也被明军的红衣大炮所伤,最后不治身亡。登基后的皇太极敏锐地意识到,要想战胜明朝,夺取天下,光靠马队冲杀是不行的,大清朝也必须有自己的火炮。然而,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当时,铸炮技术属于国家最为尖端的技术,明朝自然秘不外传。而且连最为简单的火药炼制秘方,明朝也进行了严密的封锁,皇太极是一筹莫展。
 
  1630年,一渔民在海边发现一门被冲上海岸的铜炮,上面刻着“镇国龙尾大将军”的铭文。这门铜炮经过海水的洗刷已经锈迹斑斑。尽管如此,渔民还是将此事报告给了地方官。经过层层上报后,报告到皇太极这里。皇太极听说捡到一门红衣大炮,喜出望外,亲自去海边查看。并将大炮运回盛京,在盛京各城门贴出告示:谁能仿照此炮做出火炮来,重重有赏!
 
  贴出告示没多久,一个早年投降后金的名叫佟养性的汉人揭下了这个皇榜。
 
  佟养性,辽宁开原人,投降后金之前曾在北京做过生意,并因此认识了几个会造炮的外国人,懂得造炮的基本原理。就这样,凭着捡来的这门破烂铜炮,佟养性经过一年的研究,于1631年正月初八,造出了第一门红衣大炮。
 
  大炮制成后,皇太极亲自来到盛京城外,观看大炮的试射。但见火炮点火后,一团火球冲出炮口,将远处的一个砖石垒的靶子炸得粉碎。皇太极龙颜大悦,重赏了佟养性,并将这门大炮赐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给一门火炮赐封大将军的名号,可见这大炮在皇太极心目中的地位。此后,清朝给大炮赐以将军名号的习惯就一直流传下来。
 
  试射成功后,大清第一批制作了40门“天佑助威大将军”。这批红衣大炮在当时堪称先进,不但有瞄准装置,炮口高低可调,而且有炮架,移动方便,可称中国最早的自行火炮。
 
  “乌真超哈”炮兵鼻祖几场大战旗开得胜
 
  火炮试制成功后,皇太极下令集中俘虏的汉族炮手,编成了一支炮兵部队,起了个满语名字——乌真超哈。
 
  这支炮兵部队成立不久,便参加了大凌河之战。面对着同样有红衣大炮驻守的城池,“乌真超哈”集中40多门红衣大炮猛轰,炸得明军魂飞胆破,一举拿下大凌河。战后,皇太极专门检阅了这支炮兵部队,给每个炮手都赏了银子。
 
  1639年,明清双方展开松锦大战。战前,清军调运了炮弹一万多发,火炮37门,炸药一万斤。有了大凌河之战的经验,松锦战役中,每次进攻,清军先是一阵集中猛轰,把城墙炸毁近百米,然后,呼啸的马队就从这偌大的缺口冲进,几场大战将关外的明军消灭殆尽。
 
  明军虽然先有了大炮,但只是用于守城防御,真正把大炮用在冲锋前的目标摧毁和冲锋后的延伸射击上,清军是第一个,这应该算是现代战争的鼻祖了。
 
  明朝上下对清军火炮突飞猛进的发展十分震惊。当时尚为明朝效劳的军火专家汤若望惊呼:清军的火器水平已经和明军不相上下!清军将领也扬言:只要将一百门大炮摆好,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城池!
 
  清军势如破竹入关大炮追着李自成打
 
  清军不但对火炮的战术掌握极快,而且技术改良也极快。1643年,清军又生产出复合大炮“神威无敌大将军”。此炮以铜铸之,前细后粗,长2.83米,隆起四道,重1950公斤,每弹用药2.5公斤、铁子5公斤。炮身安装在四轮炮车上,具有炮管长、弹药量大的优点,无坚不摧。至此,大清铸炮技术已经独步全球,火炮性能已超越当时西洋火炮。
 
  1644年,清军在吴三桂的帮助下顺利入关并占领北京城。李自成的大顺军虽然在山海关败于多尔衮和吴三桂的联军,可实力仍然非常雄厚。而清军满打满算只有二十万人。再说了,关内可不比关外,关内山川、隘口、河流多如牛毛,八旗铁骑要想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消灭大顺军,难度极其大。然而,清军却做到了,而且过程非常顺利,这一切都得力于清军的大炮。
 
  1644年10月,多尔衮命多铎攻打大顺军重兵防守的潼关。潼关地势险要,为关中的天然屏障,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大顺军据山布阵,以重兵防守,静候清军来攻。多铎率部到达潼关后,立刻指挥部队猛攻。清军虽然勇猛,但攻打一个多月,死伤无数,却毫无进展。多铎见久攻不下,向多尔衮报告,请求援兵。多尔衮接到求援书以后,既没有征发部队,也没有传授机宜,只是下令将北京城中的红衣大炮运往潼关前线。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