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聚焦>>正文内容
黄公望果真葬于庙山坞?墓地按太极图形建造 >> 阅读

黄公望果真葬于庙山坞?墓地按太极图形建造

作者:娄炜栋 徐建国 赵国青 朱涵月 来源:钱江晚报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6日 点击数:
 
    核心提示:“画是如此,人何以堪。”3月14日,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一番话,让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及其本人的关注度迅速“升温”。黄公望隐居地富阳最近的一次发现,可能会让关心黄公望的人们再次兴奋起来。目前墓地已确定是元明古墓。
 
富阳市的庙山坞是个山脊,这里是公认的黄公望隐居地。但是,山上那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土堆”是不是真的葬着黄公望?这个墓是怎么被发现的?说它是“黄公望”墓的依据又是什么?
 
  老猎人:庙山坞“灯台瀛”上,藏着座古墓
 
  庙山坞山脚的黄公望村一直就流传着一个传说。说在庙山坞的山头上有两座古墓,一座是刘千斤家的。另外一座却更加神秘,是怎么样的?在哪里?大多数村民都说不上来。
 
  今年5月,一些研究黄公望文化的专家得到了当地一个卢姓老猎人的帮助,在山上找到了一个墓,墓前确实有一块碑,经过仔细查看,无论从选址或是墓地的外形,都很像传说中那个刘千斤母亲的墓。
 
  正当大家有些失望时,卢猎人说出了另一个秘密,在这个山上他还知道另一个古墓。 老猎人说那里叫做“灯台瀛”。“瀛”字怎么写,他不知道,只知道有三点水,大家很快猜到了是道教中经常用的“瀛”字。
 
  “黄公望是道教的,‘瀛’代表神仙住的地方,这个名称会不会就是黄公望起的?非常符合黄公望道士的身份。”这个线索的印证令专家们十分兴奋。
 
  这个墓,按太极图形建造
 
  跟着卢猎人,专家们找到了一处位于石崖上的平台。那个平台面积很大,很平整。平台的外圈靠近悬崖处,里面有一古墓靠近后山,但和一般的墓地不同,一般的坟墓都是葬在弧形土垅的中心,这个墓虽处在石垅中心,但相对于外圈土垅来说,却只占了一个角,也就是说,有些比例失衡。
 
  很快专家们发现,这个平台中间还有一条S形的界线,界线左边明显要低于右边。那条S形界线将整块墓地划分成两半,而墓则正好位于右下方较大的一角上。
 
  这个现象让专家组中的一位画家首先发现整个墓地形状其实就是个太极图:墓葬的地方应该正好是阳极的鱼眼处。“另一个阴极鱼眼处刚好是一处形如墓状的山石,非常巧妙。”他们马上将这个发现汇报给了富阳相关部门。
 
  之后,经过勘舆专家用特定公式计算,得出的太极图形数值与测量数值完全一致。至此,墓地按照八卦图形建造这一结论已是确信无疑。
 
  墓地选址符合道家风范,《县志》也有记载
 
  “我们查找了有关资料,国内还没有发现过像这样的墓地。如果不是精通阴阳八卦,一般人不可能按照这样的造法。而且整个墓地除了这个太极图形,没有石碑、石兽,也正符合了不为名利、从自然而来又回归自然的隐士风格。所以我们猜测,所葬者就是黄公望。”富阳黄公望研究会副会长蒋金乐说。
 
  除了这个论据,研究会还提到了县志。
 
  据清朝光绪年间《富阳县志》记载:“元处士黄公望墓(钱令旧志)在县东北二十里庙山(浙江通志同)”。这就表明黄公望曾经住在这里。
 
  《钱令旧志》和《浙江通志》也有相同的记载,而这两部志书分别是康熙和雍正、乾隆时修的。一个更重要的证据是,《富阳县志》中还记载有黄公望“……住筲箕泉终老富阳,年八十六……”也就是说,黄公望是死在富阳的。
 
  古人阳宅在前,阴宅在后,墓地所在处,是一处朝阳的悬崖,面前左右列着两座小山(据说好比青龙、白虎),穿过两山相夹的大空隙,可以清楚地看到庙山坞坞底的平地(这里被认为就是黄公望隐居的小洞天)以及稍远一些的富春江。
 
  这是一个绝佳的位置。
 
  勘舆专家说,对于一个风水好的地方,这样的穴位只有一个。而庙山坞上的唯一一个,就是这个墓地。“这个墓地的选址,除了黄公望这样的高人,不是一般人能选到的。”
 
  专家们认为,根据文献的记载以及实地独特的形制,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了这可能是黄公望的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