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聚焦>>正文内容
脸谱化与思维的弹性:中日韩宫廷戏的历史观 >> 阅读

脸谱化与思维的弹性:中日韩宫廷戏的历史观

作者:赵博渊 来源:南风窗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3日 点击数:

韩国的宫廷戏也存在历史资源狭窄的问题。韩国在新罗时代实行贵族政治(2009年MBC热播的月火剧《善德女王》讲的是新罗第27代王的集权努力),高丽时代前期君主依赖地方豪强治理天下,中期之后又有武人专权,后宫对现实政治影响不大。直到进入朝鲜王朝时代,因为模仿明朝典制的关系,君权加强,作为君主附属物的宫廷也开始影响现实政治,所以韩国的宫廷戏多数取材于朝鲜王朝。朝鲜王朝中期出现类似中国唐代牛李党争的内耗,加上国有土地制度松弛,地方望族兴起,朝廷政治也常常与后宫女人的战争纠结在一起,是故以这一时期为背景的韩国宫廷戏中,后宫女性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牵动朝廷大员的注意力。
 
  总体来说,中国宫廷戏多而杂,题材广泛,近年来又追求规模效应,排场一个大过一个,对历史资源的利用过于粗放(最近上映的汉室后宫戏《美人心计》另辟蹊径,以古装版的《潜伏》著称,似有改观)。相比起来,日本宫廷戏很能体现大和民族严谨精细的性格,画面华丽精致,服装道具很是认真考究,难挑出毛病,但不占其历史剧主流。韩国的宫廷戏素材最为狭窄,常常是几部电视剧主角各异,国王却是同一位。不过,这些内容层面的差异都与各自的历史形态有很大关系,本身无甚大碍,真正引人深思的还属各自的历史思维差异。
  
历史思维的分野
 
《苍穹之昴》作者浅田次郎在谈及该书创作时说道:“中国人看历史人物喜欢做一个好坏之分,得出一个绝对性的结论来,好像历史人物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他认为中国人在评价慈禧时过于狭隘和死性。从网上反馈来看,想让国人接受一个人性化的慈禧并不容易。
 
浅田次郎说,慈禧不是恶女,是被当时的英国人故意丑化的。的确,从慈禧扳倒八大臣,镇压各地起义,推进同治中兴以及后来排挤恭亲王的表现来看,她绝非庸碌之辈,但作为宫廷女性,其教育背景和生存经验决定了她只擅长内斗,对海外大势的了解有限,难以适应时代巨变,并且也未能超越满清贵族背景,主张保大清,而非保天下。概而言之,慈禧只是一个努力改变流弊,却又充满时代局限性的政治强人。至于道德上的硬伤,倘若她是男性或生在中华文明的强盛期,恐怕一切都会变得顺理成章了。同为女强人的武则天,不就少了许多骂名?反过来想,将武则天或清孝庄后放到慈禧的位置和时代,难道一定能扭转乾坤?
 
儿时观看京剧,有懂行的长辈娓娓讲述脸谱的分类,譬如红脸主忠、白脸主奸、蓝脸主刚、绿脸主勇。这种简单明了的划分,最初是演艺中人为了照顾广大文盲半文盲观众而想出的人物识别法。只要看下脸色,就算不了解历史,不知道谁是谁,至少也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蛋。这种脸谱化的思维方式也被带进了学校的历史教育,譬如教科书中大凡农民军必定是正义之师,搞改革的必定是代表先进的一方。而特殊年代举国灌输的政治阴谋论也让国人的政治观念流于绝对化和道德化。问题是,政治的恶与个人的善不是非此即彼,有它无我。
 
比起中国人的绝对化历史思维,日本人来得相对灵活一些。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很难看到日本人众口一词的场面,而且多有自己的一套论据。不过,看得多了也就总结出了规律:在评判历史事件或人物时,日本人以职责和义务为标准,认为身处一个社会,不同的人应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只要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即使不算好人,也不应太坏;而不同身份的人,职责和义务各异,所以评判标准其实并不那么统一。譬如樱田门之变,刺杀井伊大老的攘夷志士是正义的,而被刺杀的井伊直弼也不是坏人,他们都在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拯救国家,只是因立场不同而成为敌人。如此富于弹性的历史思维使得日本人在历史认识上姿态显得有些暧昧和模糊,是非观念看起来较为淡薄。观看大河剧时,感觉男主角人人都是英主,个个都是明君,即使干了什么坏事,也总有这样那样不得已的苦衷。
 
韩国人在文化上长期亲近中国,故而历史思维也更贴近中国,韩国历史剧的脸谱化比之中国尤甚。看得多了,不用听台词,光是看剧中女性的坐姿和官员的长相,就能估测出是否善类。罕有的特例是2004年的《明成皇后》,虽然镜头仍局限于宫廷的狭小空间,但却把闵妃和大院君的斗争演绎得入木三分。记得当时央视八套播映后,身边人讨论剧情时经常会问,里面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能够让观众产生这样的疑问,该剧已经脱离脸谱化的低级趣味了。不过,近年来韩国的历史剧创作也流于浮躁,《朱蒙》、《大王四神记》等都因用神话传说篡改历史而被中国内地“禁播”。其实《苍穹之昴》也有这样的倾向,剧中慈禧、春儿和梁文秀都被设定为昴星照命,还杜撰出了所谓的“龙玉”好将人物活动串连起来。
 
历史思维是民族文化心理长期积淀的结果,本质上不是政治,但常常受政治影响。宫廷戏在具体内容上大同小异,无外乎妃嫔争风吃醋和继嗣之争等主题,但同样的内容,各国观众的反应不尽相同,恰恰能体现出各自在现实中的政治处境:现实中的日本人不太关心政治,所以猎奇感一过宫廷戏便后继乏力了;现实中的中国人经历了不少政治运动,对政治有着近乎本能的敏感,这也是宫廷戏在中国格外流行,且更注重表现权谋之术的主要原因所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