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重磅推出>>正文内容
光武帝:爱知识分子,更爱阉割知识分子 >> 阅读

光武帝:爱知识分子,更爱阉割知识分子

作者:谌旭彬 来源:《百家讲坛》(蓝版)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2日 点击数: ( 字体: )

 
酷爱阅读二十四史的毛泽东则有言:“东汉两头均无意思,只有光武可以读。”那么,光武帝究竟有什么地方值得毛泽东如此推崇?
  
爱儒士,更爱不捣乱的儒士
  
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5年在河北称帝,重建刘汉皇朝。次年,即建武二年,在国家职官上重新设置了太傅,并让名儒卓茂担当此职。
 
光武帝很明白,自西汉宣帝、元帝之后,儒家知识分子群体获得充分发育,已然掌握了对国家政权合法性—也就是“道统”的解释权;光武帝本人在公元25年登基称帝,所获取的还仅仅是国家机器—也就是“治统”;“治统”必须获得“道统”的认可,才能够获取合法性,进而绵延传承后世。
 
收拢知识分子,最棘手的问题其实倒还不是如何无差别、无歧视地把不同背景之人编织到统治秩序中去,而是如何处理不同政治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群体之间的关系。
 
正如今日之知识分子群体多有“左”与“右”、“自由”与“权威”之类的区分一般,汉代的儒家知识分子同样也存在着截然的政治思想对立。具体则表现为古文经派和今文经派。个中分歧被历代学者研究得极为复杂,不妨简单言之:古文经派主张回归儒家经典本身,而今文经派更看重后人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也就是前者有“原教旨倾向”,而后者则有“离经叛道之嫌”。具体到汉代的政治思想领域,则是今文经派比起古文经派来,更重视谶纬。
 
相对而言,刘秀更喜欢被谶纬之学笼罩着的今文经学。
 
不光是刘秀喜欢今文经学,西汉自汉武帝而下,除却王莽,几乎所有的皇帝都喜欢今文经学—西汉时期,国家所立的十四经博士,都是今文经。其原因正在于:今文经学已被怪力乱神的谶纬之学所污,对社会的批判性严重降低,朝廷正好可以借其为“治统”的合法性正名,又少了许多“知识分子”捣乱的忧虑。
 
爱经学,更爱用经学搞迷信
  
光武帝本人在学术造诣上相当有限。其对今文经学的热爱,也与学术无关,而是关乎迷信。这一迷信就是“谶纬”。
 
刘秀以谶言来决定自己下一步如何行动的事例相当多。譬如:在他即皇帝位后,在确定重要职官的人选上,往往依据的就是谶文。《后汉书•方术传》说:“王梁、孙咸,名应图箓,越登槐鼎之任。”意思就说:王梁、孙咸这两个人,因为与谶言里的人名相吻合,就被光武帝破格提拔,做了大官。
 
对谶纬的极端迷信,以及谶纬对行动和决策产生的重大影响,直接导致刘秀在推广儒学的同时,也在积极倡导谶纬。
 
首先,刘秀本人即是精心研习谶纬书籍的模范。《后汉书•光武帝纪》称:“初,军旅间贼檄日以数百,上犹以余暇讲诵经书,自河图洛书,谶记之文,无不毕览。”
 
这真是相当诡异的一幕:戎马倥偬之间,三军主帅帐中灯火通明,主帅看的不是军事地图,而是一本本算命卜卦的迷信鬼神之书。
 
上行下效。刘秀的率先垂范,自然会对下级及民间产生巨大影响,研习谶纬的社会风气,伴随着刘秀势力的不断壮大,一路高涨。
 
其次,刘秀对敢非议谶纬的臣下,一律严厉处罚,或长期不加重用。
 
基本上,刘秀对臣僚非议谶纬是相当敏感的。大儒郑兴曾与刘秀谈论关于郊祀的事,刘秀询问:“用谶纬来决定用哪套方案好不好?”郑兴回答:“臣不为谶。”刘秀当场翻脸,逼问郑兴:“你不为谶,难不成你是反对谶?!”郑兴不得不诚惶诚恐地再三解释:“臣只是没有学会谶纬之术,完全没有反对的意思。”史载,郑兴最终仍然因为不懂谶纬而未获重用。
 
刘秀利用最高皇权,极力向社会各个阶层灌输谶纬知识,维护谶纬的政治地位,可以说是竭尽全力。这也直接导致谶纬在东汉初年的传播,较之西汉后期和王莽时期有着更明显的普及性,谶纬在社会中的影响更为深远。
 
水到渠成。刘秀在他当政的倒数第二年,即中元元年(56年),终于下诏:“宣布图谶于天下。”从此以后,谶纬所凭借的根本经典—《河图》、《洛书》(合45篇)及七经之《纬》(合36篇),总计81篇—被正式确立。这样,谶纬取得了近乎“国教”的地位。朝廷也由此彻底垄断了对谶纬的解释权,并严厉控制任何私造谶纬的行为。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