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围观中国>>正文内容
“喝茶谈话”:纪委的“茶”好喝吗 >> 阅读

“喝茶谈话”:纪委的“茶”好喝吗

作者:刘 俊 来源:《南方周末》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5日 点击数: ( 字体: )

 
 
包间里除了一些有寓意的字画,别的并不特别。图为纪委付28元茶资后获得的一杯茶和几样小吃。 (南方周末记者 刘俊/图)
 
“喝茶”也要喝出线索
 
拱墅区纪委可以“请喝茶”的7种类型中,第一条就是:“党员干部本人申请,希望和组织谈心或说明问题、提供线索。”这一情形占到了已有的11个案例的三分之一。“‘请喝茶’时线索提供者可以找指定的纪委分管领导单独聊,这是以前少有的。”崔晓峰说。过去,向纪委提供线索的渠道并不少,但无论电话还是信访,只要是实名,同样面临跟被提醒谈话干部同样的压力——生怕别人知道,甚至报复。“请喝茶”让渠道畅通了不少。
 
那么举报人的安危如何得到保障?崔晓峰说,有报备制度,“喝茶一般只有在场的3个人知道,一位约谈领导,一位工作人员,如果第二天这件事传出去了,那肯定就是你这个领导的责任。”
 
可能得益于主动约谈良好的互动氛围,一些官员也说出了平常不敢说的话。“过去可能是表面服从,但内心有想法。”张路红举例说,比如纪委出台的新制度跟现实还有哪些差距,党风廉政建设还有哪些方面的操作性不是很够,干部们都直言不讳。“这给拱墅纪委一个信号,原来外界对纪委不仅仅只有一种声音。”张路红说,对纪委来说,这是好事。
 
拱墅纪委启动这套喝茶制度的另一个目的,是想监督干部8小时之外的生活,“从查处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来看,一些干部存在‘两面人’现象。”崔晓峰说。上述区纪委可启动“喝茶谈话”的7个情形中,就有一条是“社区纪委提供党员干部8小时外监督信息的”。
 
中国基层纪委的角色常常很尴尬,虽然中纪委的文件规定同级纪委可以监督同级党委,但基本上很难办到。“请喝茶”,试图打破这个障碍。“如果发现区内干部8小时之外在廉政作风上有不好的苗头,可以越过领导它的街道办事处,直接向区纪委反映。”崔晓峰说。
 
而答疑解惑是“请喝茶”的另外一大初衷,“转变纪委来找干部的思路,希望他们碰到疑惑,或者在十字街口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他们能够主动找我们。”张路红说。
 
争论与回应
 
如果不是今年2月《杭州日报》的一篇报道,拱墅纪委其实并不希望这个悄悄进行的“喝茶”试验这么快公之于众,“这是我们一项探索性的工作,还不是很成熟。”张路红说。
 
之后的一些舆论走向,完全超出了拱墅纪委的预料,网民和媒体开始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杯清茶又能洗去多少腐败?”“茶馆反腐莫成茶杯风浪”;也有人担心,一张28元的喝茶券,可能是拱墅纪委打着预防腐败的幌子悄悄跟约谈干部“搞腐败”。
 
一些官员听了,觉得观点太偏执,私下跟张路红抱不平:“哪怕纪委请我们到办公室谈话,也总要泡杯茶给我们吧?”
 
至于茶楼的背景,受访官员说,也远没有外界猜测的那么复杂。“早在2008年,拱墅区司法局就将这个茶楼定位为法制文化茶楼。”崔晓峰说,“选这个茶楼,主要是因为近和静。”区纪委这杯茶,根据纪委和茶楼的协议,每位只收28元,包含一杯绿茶,加两三份小食,没有自助餐点。至今为止,11次喝茶约谈中,只有两次在“清风阁”喝茶,金额总数不超过200元。
 
很多人喜欢拿香港“喝咖啡”与“喝茶”做对比。这个令香港公务员甚为惧怕的制度是香港廉政公署设立的一项调查处理程序,如果谁被“喝咖啡”了,就意味着已经被查出有问题。
 
“实际上我们约领导干部‘喝茶’,并不是启动调查程序,谈话对象也不是嫌疑人。”崔晓峰说,拱墅的“请喝茶”的前提是干部正处在可能出问题的前夜,而不是已经出了问题。
 
也有人抨击中国的廉政谈话花样很多,但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才是反腐的根本。崔晓峰对这个观点不能认同:“反腐败一定要教育、制度、监督多方合力推进”,请喝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只要能解决一些,我就觉得不错了”。
 
拱墅区纪委监察局当下最迫切的愿望是,希望广大区管干部能把纪委当成娘家,多来谈谈思想。
 
当然,要实现这个想法,可能比让干部来“喝茶”,难得多。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