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环球瞭望>>正文内容
二战中有多少人死于纳粹集中营 >> 阅读

二战中有多少人死于纳粹集中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此外,20世纪40年代以来纳粹在波兰建立的奥斯维辛、马伊达奈克、施图特霍夫、格罗斯—罗森等大型集中营,以及在德国本土的布亨瓦尔特、拉芬斯布吕克、达豪、毛特豪森、萨克森豪森等集中营,也均在营区内部辟出专地作为灭绝营。1941年冬天,毛特豪森集中营开始使用现代化的大型毒气室杀害犹太人;1942年5月奥斯维辛,1942年9月马伊达奈克,1942年秋瑙因加默,1943年上半年纳茨维勒,1943年秋萨克森豪森,1944年6月22日施图特霍夫,1944年12月拉芬斯布吕克先后使用上述毒气室,即使最小的一间,每次也可以毒杀150人。除在本土和奥地利、波兰外,纳粹分子及其外国帮凶,还在德军占领区和卫星国内建立了一系列集中营。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挪威的格里尼集中营,爱沙尼亚的韦瓦拉、克卢加集中营,拉托维亚的萨拉斯皮尔斯集中营,立陶宛的考恩、考那斯集中营,捷克的特列森施塔特集中营,南斯拉夫的雅塞诺瓦茨、塞姆林、普里什蒂纳集中营,的里雅斯特的圣萨巴集中营,荷兰的海尔佐根—布施、威斯特勃克、古森集中营,法国的纳茨维勒、德朗希、康边集中营,等等。其中,萨拉斯皮尔斯、雅塞诺瓦茨、普里什蒂纳、纳茨维勒以及考那斯集中营均为杀人过万甚至十几万人的“名牌”魔窟。
 
  还有一类规模较小因而知名度也不高的灭绝营,即1941年7月秘密延续下来的几个处决中心,主要分布在德国本土及奥地利境内(纳粹当局在内部文件中称之为处决中心),杀人数量多为数千人至数万人,即所谓处决中心。包括勃兰登堡、贝恩堡、格拉芬奈克、艾希堡、哈达马尔、佐恩施泰因、哈尔特海姆等,其中贝恩堡一家就处死了5万多名犹太囚犯。
 
  至于劳动营,犹太人生活在这里也并不意味着生命有了保证。其实,纳粹分子只是出于劳动力紧缺,才暂时放过他们,对其执行慢性的处决——让超负荷的苦役、营养不良、寒冷与瘟疫在无形中夺取他们的性命。一旦他们的使命告终,他们随时会被党卫军拉去枪毙或驱赶进毒气室。《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主人公奥斯卡·辛德勒所拯救的1 200多名犹太人,就是波兰普瓦绍夫集中营中的犹太劳工。1943年秋冬,该劳动营被纳粹当局解散,并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绝大部分犹太囚犯面临被送进毒气室的危险。
 
  在上述各个集中营、劳动营和灭绝营当中,对于揭示纳粹分子丧尽天良和人性泯灭的众多罪恶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在上万个各类集中营中,奥营囚禁犯人的规模是最大的,每天有18万—25万名囚犯在这里生活(其实是在受罪),到1944年夏最盛时,高达43万人以上;它杀害囚犯的数量是最大的,是唯一一个杀人逾百万的灭绝营。(“二战”后,波兰和苏联的官方报告曾认定,马伊达奈克集中营——灭绝营杀害了150万名囚犯;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波兰在内的欧洲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这一数字明显偏高;该营遇难人数估计只有50万上下。)它处死犹太人的方式是最为骇人听闻的,它折磨囚犯的手段是最惨无人道的,它给予囚犯的生活待遇是最为恶劣的,因此奥营中囚犯的残存率也是最低的,大概只有3%—5%。这不仅低于设在德国的各个集中营,也低于设在波兰和其他占领国的集中营。相比之下,马伊达奈克、格罗斯—罗森、施图特霍夫等设在波兰的纳粹集中营,杀人规模均未突破60万。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希姆莱根据党卫军驻波兰弗劳茨瓦夫地区最高司令官兼保安警察管理局局长艾利希·冯·戴姆·巴赫—杰列夫斯基于1940年2月的建议而批准兴建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位于波兰的上西里西亚地区小镇奥斯维辛附近,总面积15平方公里,东北距华沙200多公里,距古都、第二大城克拉科夫只有30多公里。它地处维斯瓦河上游,一面靠山地,三面都是开阔的平原。这里交通便捷,是西欧通往东欧的道路交会处,有铁路通往欧洲各主要国家,便于纳粹实施放逐各国犹太人到集中营的罪恶计划。然而,这里的自然环境又恶劣到极点:春秋两季连日里刮着大风;夏天浓雾弥漫,酷暑难当;冬天严寒刺骨,滴水成冰,气温低到零下20多摄氏度。流经奥斯维辛的维斯瓦河区段的河水已被严重污染,河中密布有毒的化学物质,使得河水与附近的空气均被毒化。前集中营囚犯奥托·克劳乌斯战后回忆当时的生活环境时,如此这般地描写道:“比克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第二分营)位于沼泽地带中,气候恶劣,死神在那里到处向人们招手,疟疾、伤寒、痢疾及其他疾病无情地折磨着骨瘦如柴的囚犯们。重病人遭受着高烧的折磨,却哪儿也找不到可以饮用的水。酷暑季节,蚊虫云集,包围着奥斯维辛沼泽群。从早到晚,整个地区都被沼泽中升腾起的蒸汽笼罩着,蒸汽中还包含着焚尸的恶臭气息和焚尸场烟囱冒出的浓烟。囚犯们穿着木鞋,不时陷入泥泞的淤泥中,耗尽他们最后的一点体力。”1941年2月,比克瑙分营动工前夕,希姆莱派遣德国大学教授、工程博士岑卡尔前来奥斯维辛化验水质。岑卡尔于同年3月26日写的书面报告提出,奥斯维辛集中营所使用的水水质极差,不但不适于饮用,就是连洗漱也不宜。党卫军驻奥斯维辛守备部队长官处为此下发命令:奥斯维辛的水质和空气都有害于健康,因此禁止党卫军官兵饮用未经煮沸的水,也不得用此水洗涤,以免引起严重疾病。尽管如此,纳粹当局仍然坚持在这里建立集中营,其险恶用心不外乎就是尽快加速囚犯们的死亡。
 
  1940年4月,正在达豪集中营任职的党卫军上尉鲁道夫·霍斯,因工作成绩显著,被希姆莱提升为即将成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他的班底包括:从克拉科夫党卫军骑兵队中调来的一批官兵,从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要来的几十个德国刑事犯,当地的纳粹占领当局拨给他的200名犹太劳工。不久,以当年奥匈帝国时期的一座火药库的20间平房和前波兰烟草公司下属的一家分公司的建筑为依托,霍斯及其下属开始在奥斯维辛镇外围的扎索拉区兴建这座后来闻名全球的杀人魔窟。两个月后的6月14日,第一列载着728名波兰政治犯的列车抵达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最初的囚犯。一批党卫军中下级军官也到此担任各级管理人员,守备部队也扩充到上百人。同时,纳粹地方当局开始迁移当地居民,1940年11月,扎索拉区的居民全被迁出,巴比迪、布达、雷斯科等远近村庄的居民也被陆续迁出。
 
  根据中央保安总局的规划,维斯瓦河与索瓦河河汊地带大约40平方公里的大片空间,都属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范围之内。继1940年夏天接见霍斯后,希姆莱又于1941年3月第一次视察奥斯维辛集中营。在全面巡视了集中营与邻近地区后,他指示霍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面积应扩大,以便能够关押3万人;还要在通往比克瑙的铁路两侧建造一座能够关押10万名苏军战俘的新集中营,这个新营要远离奥斯维辛镇。1941年10月,工程博士汉斯·卡姆勒率领的党卫军经济管理总局三处的一批官员来到奥斯维辛。汉斯提出,要在比克瑙建造一座足以容纳20万战俘的大型集中营。计划中的大集中营立即动工,比克瑙铁路两侧的庄园全被拆毁。这个新营包括三个营区,整个可以容纳14万人;第四个营区未及建成,计划容纳6万人。奥斯维辛地区的集中营经过不断扩建,到1943年已经容纳了3万人;而比克瑙分营已经关押了15万人。杀人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集中营当局继续扩建。到战争结束,奥斯维辛已经包括主营(又称1号营)、比克瑙分营(又称2号营)、布纳分营(又称3号营)。此外,主营还管辖着另外39个卫星营,遍及上下西里西亚的广大地区。
 
奥斯维辛主营里驻有集中营长官处、管理处,党卫军司令部、政治部,医学试验中心以及为德军服务的军工企业。2号营的主要职能就是杀人,其主体部分是使用现代化技术杀人和焚尸的焚尸场。它下设几个支营——雷斯科蔬菜营、哈尔麦策养禽营、布达农业营和化学试验室,还有主要供对囚犯进行绝育手术和其他人体试验的医院。3号营主要由一系列化工企业及相关化学、药品试验室组成;它也设立了一些小型集中营,囚犯们在此进行合成汽油、人造橡胶、水泥的生产,并从事建筑和采煤等劳动。
 
 


共6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4139个字符
作者:冯存诚 来源:新浪读书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