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环球瞭望>>正文内容
“梵蒂冈模式”能否解决西藏问题? >> 阅读

“梵蒂冈模式”能否解决西藏问题?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2009年9月,英国议会代表团访问西藏。这次受邀访问,是近年来英国对西藏问题采取温和立场所换来的中国政府一次善意回馈。2008年底,英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取消了过去认为中国是西藏宗主国的“过时观念”,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遂有了英国议会代表团这次访问。访藏归来后,英国议会代表团发表《西藏报告》,其中别出心裁地建议采用“梵蒂冈模式”来解决西藏问题。
 
  所谓“梵蒂冈模式”,是BBC中文网的翻译总结;在《西藏报告》中提法如下:“达赖喇嘛可能被视为政治麻烦,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精神领袖之一。埃尔顿爵士(代表团团长)建议与达赖喇嘛达成宗教协议,把拉萨划定为圣城,类似于意大利境内的梵蒂冈圣座(Holy See)和教皇。”
 
  鉴于英国人在国际政治冲突解决方案上,创意极强、效果极差的先例,比如《蒙巴顿方案》之于印巴,“犹太国”之于巴以,这个极富创新色彩的“梵蒂冈模式”值得仔细分析。尽管,这个模式目前对中国大陆毫无影响力可言,海外藏人对此方案,也基本上没有太多评论,但是通过分析方案本身,却可以了解西藏问题在英国政治中的未来走势,以及英国在西藏问题上的思考逻辑;其次,这种试图以宗教切入政治改革的思路,看似切割达赖喇嘛宗教地位与世俗政治,两全其美,却有可能造成宗教超越政治,在西藏独特的宗教氛围与中国特色政治体制中,给汉藏民族带来巨大灾难。
 
西藏问题热度冷却
 
  英国的藏人社区是欧洲最大的,同时“自由西藏运动”在2008年的伦敦火炬传递中声势浩大,也令世人震惊。因此,英国政府突然倒向中国政府,令自由西藏运动在感情上受伤不浅。面对英国外交部承认西藏归属中国的声明,自由西藏运动发起了申诉运动,即通过游说英国议员在西敏斯议会发起动议,要求就外交部声明展开辩论,试图以听证结果迫使政府改变立场。但是按照英国惯例,绝大多数动议,仅仅被列入议会动议名单,很少能进入辩论程序,这场申诉运动也不例外。
 
  据英国时政网站“英伦在线”报道,这场游说征集了66名议员签名,在2009年800多个早期动议中,位列第137名。笔者分析了过去几年数据,发现凡是涉及西藏问题的动议,签名都可以达到60名议员(议员总数为646人)左右;相比之下,英国议会大多数动议征集签名数不到10个。可以说,西藏问题是一个活跃程度中等偏上的话题。更值得关注的是,西藏话题是跨党派的,这次动议签名的过半数为工党议员(31名),其次是自民党(22名),保守党议员仅有3名——也许暗示以英式自由主义自居的保守党,对西藏问题缺乏兴趣。
 
  西藏问题在英国政界似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关注度。但是,西藏问题依然会成为未来中英外交的症结之一。在今天,英国依然能够发挥全球性政治影响,关键就在于帝国时期殖民全世界的遗产。西藏也不例外,英国是当今西方国家中唯一与西藏地区有过实际接触的国家。以西藏问题和达赖喇嘛的国际影响力,西方首脑只要接见达赖,都可以造成对中国一定程度的影响,或者说“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英国必然可以居中表态。另一方面,西方政府的立场,可以顺应民意做出修正,一旦游说得力,英国可以再次修改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中国还是要防止唐宁街在已作过的承诺上倒退。
 
梵蒂冈模式
 
  2010年初,中国政府与Google的冲突,普遍被认为是一场商业纠纷和信息自由之争。但是多数论者却忽视了一点:中国政府实际上是在与一个庞大的跨国组织战斗。这不是没有先例,比如1990年代末中国政府与梵蒂冈的外交纠纷。梵蒂冈是天主教的中央政府、世界1/6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冈面积不足半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0人,却拥有国际性影响。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与跨国机构的最大冲突,今天的Google退出风波应该是在这种冲突模式之内。
 
  仅仅就外交而言,梵蒂冈通过“圣座外交”,与世界上17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联合国设有自己的观察员。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头疼的是,梵蒂冈与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保持外交关系,而不是大陆;在香港政改问题上,梵蒂冈也是一个潜在的反对力量。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716个字符
作者:曾 飚 来源:《南风窗》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2日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