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探索发现>>正文内容
“大邑白瓷”被推断为杜甫笔误 >> 阅读

“大邑白瓷”被推断为杜甫笔误

作者:于 洋 齐书勤 来源:《半岛晨报》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6日 点击数: ( 字体: )

 
 
本期主题:白瓷象
 
□类别瓷器
□文物原属隋朝至今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圆明园管理处
□栏目主持齐书勤
□讲解嘉宾于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保会主任、修复专家
 
身世之谜   白瓷最早产于窑业落后的北方
 
白瓷一般指瓷胎为白色、表面为透明釉的瓷器。白瓷在制作上非常讲究,胎土淘洗洁净,杂质少,个胎很细,而且白度比较高,上了一层透明釉以后,反映出来的颜色很白,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曾推崇唐代邢窑白瓷为上品,并形容它的胎釉像雪和银子一样洁白。
 
青瓷与白瓷两者之间的特征区别,表现为前者胎色较重,釉呈青色碧绿无瑕;后者靛色较淡,釉色洁白匀净。然而,为什么中国瓷器最早出现的是青瓷而不是白瓷呢?这主要由古代制瓷的原料及工艺所决定。瓷器的外观色泽是由胎和釉决定,而各种色釉的瓷器均是以铁、铜、钴、钛、锰、锑、铬等金属元素作呈色剂,器物才会呈现出红、绿、蓝、紫、黄等色彩缤纷的釉面。但如果将釉中的这些呈色金属全部清除干净,特别是使含铁量降至最低点,就能烧出纯洁的白瓷,而当原料中的含铁量达到8%左右时,釉面就会呈现暗褐色,由于颜色过浓看起来又是墨色,所以要烧出纯粹的白瓷就必须掌握一定的除铁技术。
 
此外,青瓷早于白瓷出现,还与历史变迁、社会习俗的潜移默化密切相关。例如,江南地区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色,必然形成人们尚青的审美情趣,而长期生活在白雪皑皑的自然环境下,北方各族人民注定要追求一种以白色为美的旨趣。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国早期白瓷出现在北方,而不是出现在窑业历史悠久、制瓷业颇为发达的南方地区的原因之一。
 
今天介绍的这款出土于圆明园的白瓷象,归属地即为北方。象牙呈白色,镶有浮雕,造型为侧俯式。象体呈椭圆形、肥硕,四肢被隐去,凹底。弓形双钩目,右耳完整,形如阔叶,筋络似叶脉;左耳只表现出上边沿内侧。上额、鼻根及向两侧顺延部分和嘴岔、背部布满褶皱,长牙上翘,长鼻隐没在双牙间。头部和面部有形状各异的嵌槽,原应有镶嵌物,现已不存。
 
釉色之特   靠铁元素含量来控制白度
 
白瓷的釉色在做工上主要分为四种,即白釉、甜白釉、青白釉和象牙白。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瓷土和釉料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氧化铁,器物烧出后必然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如果釉料中的铁元素含量小于0.75%,烧出来的就会是白釉。古代白瓷的制作并不是在釉料中加进白色呈色剂,而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进行加工精制,使含铁量降到最低。这样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白度很高的白瓷。白釉出现于北朝,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中国至今所见最早的白瓷。
 
甜白釉是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明清时代的斗彩、五彩、粉彩,只有在白瓷取得高度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显示出它的鲜艳色彩来。甜白釉在清代还有烧造,康熙甜白釉有奶粉般的色泽,白而莹润,无纹片,也称“奶白”。
 
青白釉又叫影青,它是景德镇窑在北宋初中期的独创。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釉层细薄晶莹。器上的暗雕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在花纹边上,现出一点淡青色,其余几乎都是白色,故称青白釉,也有人将它叫作映青、隐青或罩青。南宋时,青白釉瓷器产量激增,以景德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南方青白瓷系。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都有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进入元代以后,青白釉略显青色,也不像宋代那样清澈透亮。
 
象牙白即明代德化窑的纯白釉。因釉中三氧化二铁含量特别低,而氧化钾的含量不是特别高,再加上烧成时采用中性气氛,所以釉色特别纯净。从外观上看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欧洲人又称这种釉色为鹅绒白、中国白。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