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古史今鉴>>正文内容
清代的中国第一个现代外交使团 >> 阅读

清代的中国第一个现代外交使团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1868年1月26日,两江总督曾国藩接见即将率中国外交使团出国的前美国公使蒲安臣。
 
中国第一位赴美国及欧洲的特命全权使节是谁?把中国第一面国旗带向国际社会的是谁?签订美中条约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并为中国人留学美国打开大门的是谁?他就是美中外交先驱蒲安臣。
 
反击奴隶制拥护者不惧决斗
 
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1820年出生在纽约州。他毕业于密西根大学底特律分校以及哈佛大学的法学院,曾在麻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做律师,后来从政,在1854年当选国会众议员。他以雄辩的口才和反奴隶制的立场而著称。不过,他在国会最出名的经历还是和一位支持奴隶制的众议院同僚几乎持枪对质。
 
1856年,参议员查尔斯.萨姆纳在国会发表措辞激烈的反奴隶制演说,来自南方的众议员普雷斯顿·布鲁克斯用手杖在国会殿堂把萨姆纳打成重伤。支持奴隶制的人纷纷叫好,蒲安臣在报纸上撰文痛骂布鲁克斯。气势正盛的布鲁克斯向蒲安臣下了战书,要和他决斗。蒲安臣表示愿意奉陪。
 
按照习俗,决斗方式和地点由被挑战的一方挑选。蒲安臣决定在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加拿大边境一侧决战,以避开美国法律。他选择的武器是步枪。原来,蒲安臣不仅有伶牙俐齿,还有百发百中的枪法。最后,布鲁克斯以在穿越“敌国”不安全为理由不战而退。蒲安臣名声大振,被北方反对奴隶制的人敬为英雄。
 
首位美国驻华公使倡议“合作政策”
 
1860年,蒲安臣竞选连任失败,第二年,林肯总统任命他为驻奥地利帝国公使,他未能就任,改派为美国驻中国特命全权公使。
 
当时,大清帝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打败,签订城下之盟,被迫同意让外国公使常驻北京。清政府还同意在公文中不再用“夷”字来称呼外国人,并成立了临时性的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中国在对外关系上走出了重要一步,开始脱离“朝贡”、“理藩”和“夷务”的古老传统,渐渐向国际外交制度靠拢。
 
蒲安臣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成为美国第一位驻华公使的。面对欧洲列强的扩张,蒲安臣在华期间大力推动“合作政策”,力主维持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列强在开放口岸割占土地。在蒲安臣的推动下,列强公使都对“合作政策”表示了支持。
 
“遇有中国不便之事极肯排忧解难”
 
在这段期间,中外关系缓和。清政府利用外国力量帮助镇压太平天国反叛运动。天平天国被镇压后,一些务实的中国官员学习西方技术,开始了“自强运动”(“洋务运动”),中国进入所谓“同治中兴”。
 
清政府延揽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担任顾问。蒲安臣鼓励中国政府聘用美国地质学家彭北莱(Raphael Pompelly)做野外勘探,证明中国北方存在着优质煤矿。他还建议美国政府利用“庚子赔款”在北京设立学堂,不过这一主张在他生前并未被采纳。蒲安臣还支持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 P· Martin)为大清帝国政府翻译亨利·惠顿的《万国公法》(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
 
蒲安臣得到了中国官员的好感。负责总理衙门的恭亲王在给朝廷的奏报中这样称赞这位美国人:“其人处事平和,能知中外大体……遇有中国不便之事,极肯排忧解难。”
 
蒲安臣任公使的头几年,美国内战方酣。蒲安臣致函恭亲王,请求中国禁止南方邦联政权的船只进入中国水域。中国政府答应了他的请求,在美国内战中站在了林肯总统的一边。
 
美国驻华公使成为中国首位赴美特使
 
随着外国使节驻京,西方各国和一些中国官员也建议清政府向外国派遣使节。但是,朝廷一开始缺乏兴趣,也缺乏了解国际事务和熟知西方礼仪的人才。总理衙门想到了派外国人充当中国使节。
 
1867年11月,蒲安臣身为美国公使的任期将满。恭亲王大驾光临美国使馆,宣读了一道圣旨。美国人蒲安臣被大清帝国钦点为办理中外事务大臣,由他率领中国外交使团出访美国和欧洲。蒲安臣于是由美国第一位驻中国全权特使摇身变成了中国第一位派驻美欧的全权特使。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98个字符
作者:佚名 来源:启蒙历史网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