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聚焦>>正文内容
徐光春详解中原文化: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 阅读

徐光春详解中原文化: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第三部分:河南历史的价值 励志壮行
 
 
  历史为现实服务,历史为未来壮行。“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厚重的历史文化对今天河南发展来说,是一本深刻的教材、一面明亮的镜子、一笔巨大的财富,为我们揭示了客观规律,积累了宝贵经验,带来了深刻启迪,留下了资源富矿,提供了精神支撑。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有这样一段警世之言:“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用这句话的道理来对待河南历史文化的辉煌,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不能坐守观望,不能欣赏把玩,更不能目空一切,而要像古人一样去奋斗、去开拓、去创造。我们要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把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转化为加快崛起的强大力量,让中原儿女复兴圆梦的强烈期盼早日变成美好现实。河南历史文化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励中原儿女的精神源泉
 
  历史铭刻记忆,历史铸就传统。一个地区历史形成的过程,就是文化积淀的过程、精神塑造的过程。河南悠久灿烂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为今天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一方面,历史的辉煌凝结着中原儿女的伟大创造,是提升自信心的重要来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河南历史上每一项非凡成就,无不是中原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创造活力的见证。宣传河南历史,就是宣传中原人民;打开尘封记忆,就是点燃发展激情。“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足以让中原儿女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另一方面,历史的沧桑铸就了中原儿女的奋斗精神,是增强进取心的强大动力。无论是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还是撼人心魄的重大史实,无论是圣人大师的深邃思想还是英雄豪杰的铿锵行动,都昭示着河南人民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开拓创新、和衷共济等奋斗精神。这些不仅是河南历史数度浮沉而屡创辉煌、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的根本原因,更是今天河南人民推进跨越发展、加快中原崛起的制胜法宝。我们要宣传好厚重历史,改变目不识宝、妄自菲薄、浅尝辄止等错误认识,进一步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对历史的认知度、对家乡的热爱度、对未来的自信度;要引导好干部群众,着力克服盲目陶醉、夸夸其谈、坐而论道等不良心态,把对历史的赞叹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火热激情和自觉行动,锲而不舍、脚踏实地地重铸中原辉煌;要弘扬好优秀传统,在学习借鉴中把握本质,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创新,大力彰显中原儿女的优秀品质,努力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更多时代楷模,在奋发进取、克难攻坚中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提升河南形象的金字招牌
 
  历史文化底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形象的灵魂和标志。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因其历史文化而名扬天下、载誉四海,如大家提起金字塔就会想到埃及,提起泰姬陵就会想到印度,提起海神庙就会想到希腊。我省的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龙门石窟、少林寺等都是河南乃至中国的靓丽名片,厚重的历史对于提升区域知名度和美誉度作用十分突出。
 
  河南历史具有广泛的凝聚力,让人亲近。追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寻根谒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河南是中华民族根之所在、脉之所维,让国人乃至全球华人了解河南,就能以“同根同祖、一脉相承”为纽带把河南与其他地区、中原人民与其他人民紧密地联系起来,激起心灵共鸣,拉近情感距离,扩大河南影响。
 
  河南历史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让人仰慕。大力宣传河南历史,把我们最具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精华展示出来,让世人了解河南、认识河南,必将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河南历史的景仰与赞叹、对河南现在的尊重与向往。
 
  河南历史具有强大的穿透力,让人共鸣。以历史为媒宣传河南,就能以其独特魅力而跨越区域、民族和文化界限,直抵心灵深处,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引起普遍而持久的共振和认同。我们要准确定位,着力突出一个“中”字,紧紧围绕河南历史上长期是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来搞好选题策划;彰显一个“根”字,让河南中华民族之根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光彩;打造一个“特”字,大力宣传河南独具特色的武术文化、民俗风情等,让河南形象更加鲜明、标识更加凸显;要丰富载体,借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原文化系列行等活动成功经验,挖掘选准更多题材,统筹考虑、科学策划、精心打造,让重大宣传活动既接连不断、亮点频现,又各具特色、相得益彰,打开一扇扇展示河南的窗口;要拓宽渠道,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政府推动与民间参与相结合,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高密度地进行宣传推介,使厚重河南、文化河南深入人心,让河南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三)促进文化繁荣的战略资源
 
  中原大地历史遗存众多,处处都是宝、拂尘能见金,是一座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的文化资源大宝藏,可谓“两手一摸春秋文化,双脚一踩秦砖汉瓦”。
 
  从储量看,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世代传颂的历史典故,争奇斗艳的文艺瑰宝,斑斓多姿的民俗节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开发利用这些宝贵资源,不仅有利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而且能够创造巨大经济社会价值。
 
  从特色看,许多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深深的河南印记、浓郁的中原风情,一旦与时代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就能焕发出旺盛生命力和强大竞争力,占领广阔市场。拿少林功夫来说,近年来我省精心打造的大型山地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前来欣赏的观众络绎不绝,被业界称为国内实景演出的扛鼎之作;舞剧《风中少林》各国巡演,引起轰动,荣获国家舞蹈大奖;大型原创功夫剧《少林武魂》成功登陆美国百老汇主流剧场,首演日被纽约州长及市长宣布为“百老汇中国日”,获得了被誉为美国戏剧界奥斯卡的“托尼最佳特别节目奖”提名,充分展现了巨大影响力和发展潜力。
 
  从品位看,许多文化资源或者历史传统悠久而无形价值巨大,或者群众基础深厚而市场前景广阔,只要善于慧眼识珠,稍加开发就能迅速见到成效,闯出一片新天地。比如,嵩阳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书院之首,传承之久、影响之大全国知名,近年在开发上已有初步成效,成立了郑州大学嵩阳书院,还应该在挖掘利用上下功夫,使它的国学价值、国学地位更加彰显,成为我国学习国学、弘扬国学、研究国学、发展国学的重要教学研究基地。再如“楚河汉界”,只要略知西汉、略懂象棋的人,都知道这一故事,我们稍加打磨和挖掘,就能成为叫得响的“文化名片”、“旅游名片”。可以说老祖宗为河南今天的文化发展留下了十分充足的原料,只要有技艺高超的“大厨师”、“大裁缝”,就能烹制出“饕餮盛宴”、裁剪出“华丽时装”,实现由资源沃土向产业高地的转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创新中求发展求突破。
 
  思路上要更加清晰,按时代要求审视文化资源,抢抓发展机遇、把握时代特色、找准发展定位;按市场规律谋划文化产业,不断探索激活消费市场、拓展融资市场、培育中介市场的新路子,在市场化、产业化中实现大发展;按群众需求设计文化产品,把握不同群体的欣赏情趣和消费需求,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活力上要更加充沛,放宽准入大门,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领域、参与国有文化单位的改组改造,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催生多元化市场主体;搭建融资平台,加快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的培育和发展,加大文化领域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优化政府服务,加快由“办”向“管”的转变,着力抓好政策制定、体制完善、市场监管等,创造更好发展环境,让更多的资金、人才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中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更大价值。
 
  业态上要更加丰富,利用网络、数字、声、光、电等先进技术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用先进经营理念和方式进行运作和推广,注入时代基因,催生新兴品种,让“死”的“活”起来、“旧”的“新”起来、“静”的“动”起来,牢牢抓住观众心理、吸引观众眼球,激活文化消费,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共6页 您在第5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4503个字符
作者:徐光春 来源:《河南日报》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