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聚焦>>正文内容
李敖暨大演讲:中国不能走美国发展道路 >> 阅读

李敖暨大演讲:中国不能走美国发展道路

作者:张胜波 陈震霖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2日 点击数: ( 字体: )

 
 
 
4月1日,暨南大学敦聘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为名誉教授仪式,在广州暨南大学礼堂举行。
敦聘仪式后,李敖为该校师生作了题为“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讲座。中新社发 罗仰明 摄 
 
   李敖说
 
  “我这辈子最大的功德就是拆穿了很多谎言。”
 
  “经过那么多人帮我折腾,还能存活到现在,我的名誉很坚强。”
 
  “有人说李敖喜欢捧自己。这个是很正常的,因为别人不捧我,我只好自己捧自己。”
 
  “我不用电脑写书,我写书的场面是:笔不动,纸张动,像缝纫机一样,三个月就可以写一本,我希望一辈子都写下去。”
 
  蓝色墨镜、暗红夹克,依然是人们熟悉的行头。“神州文化之旅”六年后,台湾知名作家李敖再次登上大陆高校讲台。受好友潘毓刚邀请,李敖昨日来到“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纵论辛亥革命与当前时局。
 
  李敖暨大演讲的主题为“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正式演讲前,李敖受聘担任暨南大学名誉教授。暨大校长胡军向其颁发名誉教授证书,还为他佩戴暨大校徽。此时,李敖像小学生一样双手贴着裤缝,直立着微微前倾,很“乖顺”地让胡军校长给他戴好校徽。
 
  黄花岗有七十三烈士?
 
  “黄花岗七十三烈士”是李敖新书的书名,这本书他只用了70多天就写完了,却是其50多年来的心愿。人们常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何来“第七十三烈士”?
 
  李敖解释说,一般认为黄花岗起义的时间是从3月27日起义到4月3日清朝总督张鸣歧同意把起义者的尸体埋起来,但实际上起义的过程颇为复杂,例如有人直到4月7日才死去,还有的人死在了家里。
 
  李敖考证,一名叫做莫纪彭的先锋队长起义后活了下来,最后来到了台湾,这段故事鲜为人知。
 
  新书中的“第七十三烈士”是否指代某个人?李敖坦率地说,这是本小说,起这个题目是要让大家看这本书,“就是真真假假,有好几个人都是第七十三烈士。”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李敖在演讲中对台湾青年的历史观念表示了担忧。“有媒体在街头采访学生,问什么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竟然有学生说是跟日本人打仗牺牲的。”
 
  中国不可与美国“比阔”
 
  在演讲现场,李敖拿出一张一美元纸币说,这里面有4毛1分钱是美国领土以外人的,因为美国在全世界发行的纸币比本土还多。金融海啸之后,美国借货币向世界输出困难,相当于6000个世贸中心大楼的价格。
 
  他提醒说,中国切不可与美国“比阔”,不能走美国的发展道路。如果全世界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那就需要三个地球的资源支撑,这样的发展道路是没有前途的。
 
  对于大陆当前的发展情况,李敖评价说,经济和军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软实力”上仍有欠缺。他举例说,《时代》杂志曾用毛泽东作为封面,但用尼克松作封面的次数却高达64次。大陆的畅销书只有几十万本,而美国一个惊悚小说家就卖出一亿七千万本。
 
  李敖在演讲中提出,某些情况下,政治上的眼光要超过个人利益。例如,还在一穷二白的时候,中国就下决心搞出原子弹。李敖说,美国也曾有过类似情况。19世纪,美国国务卿西沃德用720万美元买下151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当时全美国人都在骂他,说是买下了一个“大冰柜”。而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如此英明。
 
  内地有很多“假李敖”文章
 
  “内地有很多李敖的假文章在网上流传,还有一本谈男女恋爱的书,这不是我写的。”李敖澄清。写过100多本书,却被查禁了96本,李敖说,这也算是一个世界纪录。
 
  在演讲现场,李敖拿出台湾歌星邓丽君的照片,讲起一段往事。邓丽君去世时,台湾媒体曾报道说,天刚刚亮,一个人就去拜奠,这个人就是李敖。李敖澄清说,自己不认识邓丽君,也不参加任何婚丧喜事。追究消息来源,竟然是一位李敖和邓丽君的“师奶”粉丝制造,有意要“撮合”两人。
 
  老友点评
 
  “他说交朋友浪费时间,很多朋友几十年没换”
 
  2005年,李敖开启著名的“神州文化之旅”,相继在北大、清华和复旦发表演讲,阐述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李敖回忆说,当年凤凰卫视的刘长乐邀请自己到大陆访问。
 
  2011年,李敖把文化之旅的足迹锁定南方。记者了解到,李敖此次大陆之行除参加“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外,还将赴汕头大学、厦门大学演讲。
 
  据悉,李敖此番在暨大演讲活动由其好友、美籍华人量子化学家、暨南大学名誉教授潘毓刚牵线。潘毓刚与李敖同为1937年出生,祖籍广东梅县,哈佛大学博士后,美国波士顿学院终身教授。李敖曾评价说,“潘毓刚是我所见过的科学家中最有人文修养的一位。”
 
  在演讲中,李敖还特意提及老友的一段轶事。在台湾大学地理系读书时,还是大一学生的潘毓刚竟然翻译了化学系的课本,后来潘毓刚转学去化学系,却遭到当时系主任的嫉妒,潘毓刚一气之下离开化学系,发誓要成为化学家,如今他的愿望已经成真。
 
  谈及与李敖的友谊,潘毓刚笑称,“他说交朋友是浪费时间,所以很多朋友几十年没有换。”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