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公民思考>>正文内容
政绩共同体已成为权力滥用的新形式 >> 阅读

政绩共同体已成为权力滥用的新形式

作者:木 然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31日 点击数: ( 字体: )

 
 
  有人说历史是让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实际上权力何尝不是如此?罗素就是打扮权力的一个高手。在他眼里,权力有僧侣式的、国王式的、赤裸式的、革命式的、经济式的、支配舆论式的、支配信仰式的、动物式等诸种形式。无论什么式的权力归结起来就是两式,一个是战争式的,另一个是和平式的,其背后都有着道德、伦理、哲学观念的影响与渗透。罗素对赤裸式的和革命式的权力拚杀,因为前者的来源是“恐怖和个人野心”,后者是“新信仰取代旧信仰”,结果都是“苛政猛于虎”。权力打扮的目的就是让权力能不受限制、不受制约地自由运用,从而符合权力者和权力旁观者的审美需求,并由此烙上时代的印痕。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利益分化的三十年,不同的阶层形成了不同的利益共同体,人们一直乐观地认为,利益共同体的博弈最终会形成外在的规则与秩序、民主与法治。乐观的看法却带来了不尽人意的结果,在规则和秩序、民主与法治没有建成的情况下,以权力和利益为纽带的官员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强强联合,其它的利益群体却是弱弱分离,成为原子化的个人,在官员的利益共同体面前败阵而归。
 
  官员利益共同体以很多的面目出现,其实质都是权力滥用的形式。“政绩共同体”就是其面目之一,这是于建嵘先生给官员共同体描绘的新肖像画。政绩共同体为了共同的政绩而相互勾结,其实质仍然是利益,但比直接的经济利益要隐蔽。其表现是在政绩面前上级更容易出面为下级推脱,下级在就表现得更为理直气壮。这个肖像画很粗线条,只有加上权力滥用的砝码,填上中国的底色,政绩共同体才能既形象又有神韵。否则,从字面上看并没有滥用权力的赤裸表现。
 
  维护僵化政治体制的现状是政绩共同体的责任。政绩共同体是现有体制的既得利益者,维护现有的体制带给他们收益而不是利益受损。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说,博弈的主体双方应该是平等的,博弈的程序符合正义的要求。在现有的体制下,政绩共同体与其它共同体的主体是处于不平等地位,博弈的程序由政绩共同体决定,还没有进行博弈之前就已经定胜负。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会对政绩共同体造成重大的损害,他们宁愿选择维持现有的体制等死也不愿意选择体制改革找死,两害相权取其轻。
 
  政绩共同体会使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落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的追求并没有松懈,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再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战略上还是从价值追求上,民主都是极其重要的。实行民主就要公开信息,让权力、财政、利益在阳光下运行,让政绩变成人民手中的现实利益,所有人都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公平正义。政绩共同体的封闭性和神秘性与民主背道而驰,驱利避害的本性使他们拒斥民主成为必然。
 
  政绩共同体扭曲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党和政府的宗旨都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而政绩共同体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全心全意为政绩服务。不可否认,政绩里有为人民服务成分,当为人民服务和政绩服务二者统一时,他们会二者兼顾;当二者相矛盾时,他们以追求政绩为首要任务;当二者相背离时,他们会抛弃为人民服务而独选为政绩服务。在政绩共同体的眼里,为人民服务至多是追求政绩的副产品。政绩共同体的乖巧之处在于给传统内容填充了新形式、新花样。
 
  强征土地、强制拆迁是政绩共同体的基本任务。江西宜黄的官员在拆迁死人伤人之后,不但没有认错,反而强调拆迁拆出一个新中国。江西万载县委书记说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强征土地),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在他们眼里,强征土地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政绩共同体里变成了强征土地、强制拆迁就是第一生产力、就是第一要务。
 
  不断侵犯人的价值和尊严是政绩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一些人深受美国学者亨廷顿的影响,认为腐败是现代化的副产品,要实现现代化,腐败必须要得到容忍。中国的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不是来自于西方的那种自生的力量和自生自发的秩序(哈耶克),而是由政府主导的现代化。政府既是政治人又是经济人,政治人的自保与求稳的本能倾向与经济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成为政府强征土地、强制拆迁的理由,损害了人民的权利、尊严、幸福,引发权利与权力的矛盾和冲突。社会上一些人把“杨佳们”视为英雄,把“我爸是李刚”们视为权力猖狂与傲慢是权利与权力发生矛盾的反映。
 
  政绩共同体危害远不止这些,如同潜埋在我们身边的深水炸弹,稍有不慎,就会危害社会机体的生命,破坏中国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限制权力,剥离政绩共同体,有秩序地渐进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但必要而且迫切。
 
相关阅读:警惕:政绩共同体的N个特征(详见下一页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