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重磅推出>>正文内容
唐朝封疆大吏哥舒翰: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 阅读

唐朝封疆大吏哥舒翰: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18万大军出潼关后,整整走了三天,才到达灵宝(今河南灵宝东北)西原。此处名为西原,实际上并不是一马平川的平原,而是北有黄河之险,南有崤山之阻,中间仅有一条狭窄隘道的险地,隘道长达70里。
 
很显然,这样的地形对于大兵团的行军是极为不利的。哥舒翰的18万大军不仅不能快速行进,而且很容易在隘道中成淤塞之势。
 
更为致命的是,敌人如果在这个地方打伏击,18万唐军势必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成为任人宰割的18万头羔羊。
 
如此得天独厚的伏击地形,如此难得的全歼唐军的机会,崔乾祐会放过吗?
 
当然不会。
 
他早就在这里张好了一个口袋,只等唐军乖乖往里钻了。
 
初八清晨,哥舒翰与部将田良丘先行乘船进入黄河,在河流中央观察敌情。他发现燕军兵力并不太多,就下达命令,让大军缓缓开进隘道。他命王思礼率五万人为前锋,命庞忠等将领率主力十万继之,自己则另率三万人渡过黄河,在北岸的一处高地上擂动战鼓,为南岸的唐军助威。
 
哥舒翰如此布阵,足见其内心还是非常谨慎的。他把大军一分为三,显然是不希望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此外,亲率三万人渡到黄河北岸,一是以此作为预备队,二是万一南岸主力遇袭兵败,自己手里头至少还能留一点本钱—从消极意义上说,这是逃命的本钱;从积极意义上说,这是日后整兵再战的本钱。
 
尽管哥舒翰已经作了最坏的打算,可他万万没有料到,这场战役的结局还是比他预想的要坏得多。
 
王思礼率前锋进入隘道后,发现前面的燕军最多不过万人,而且十个一伙,五个一堆,“散如流星,或疏或密,或前或却”,根本没有一个像样的阵形。
 
唐军的官兵们不约而同地笑了—看来朝廷接到的情报是准确的,崔乾祐的军队的确是一帮军纪松懈的老弱残兵。
 
此刻,正在崤山的峭壁上密切监视唐军的崔乾祐也笑了—因为羊入虎口了。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可想而知了。唐军前锋刚与燕军接战,燕军的散兵游勇就赶紧卷起军旗,抱头鼠窜。唐军士气大振,立即乘胜追击。等到毫无防备的唐军前锋全部进入伏击圈,崔乾祐令旗一挥,无数的巨石檑木自悬崖峭壁上滚滚而下,顷刻间就把大部分唐军士兵砸成了肉泥。剩下的唐军在逼仄的隘道里挤成一团,手中的长枪长槊不仅派不上用场,而且时不时还捅到自己人身上。
 
就在唐军乱成一团的时候,崔乾祐已经派出一支同罗骑兵,从崤山南麓绕到唐军背后,对隘道中的唐军发起进攻。唐军前方被堵,后路被截,顿时彻底崩溃,人人争相逃命,有的丢弃盔甲逃进了山谷,更多的因相互推挤而掉进黄河,纷纷溺毙。
 
至此,王思礼的五万前锋基本上全军覆没。
 
按理说,尽管王思礼遭遇惨败,可唐军还有足足13万人,和燕军比起来,在兵力上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只要稳住阵脚,调整战术,不见得就打不过燕军。况且,哥舒翰之所以在战前就把兵力一分为三,目的也是为了降低风险、保存实力,以便在暂时失利后能够组织力量进行反击。
 
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哥舒翰的一厢情愿。
 
因为庞忠等人率领的十万主力一听说前面的五万人全都被燕军吃掉了,顿时士气尽丧,随即不战而溃。而哥舒翰自己率领的三万人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看见南岸的15万大军死的死、跑的跑,再也无心恋战,于是也跟着一哄而散。
 
18万东征大军,就这样在一天之间星流云散。哥舒翰怔怔凝望着滚滚东逝的黄河水,感觉一种彻骨的冰凉瞬间弥漫到他的全身。
 
一切难道就这么结束了?
 
是的,一切都结束了。
 
绝望的哥舒翰现在脑袋里只剩下一个念头—跑。
 


共4页 您在第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695个字符
作者:王者觉仁 来源:《百家讲坛》蓝版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0日
上一篇:中俄结盟:海誓山盟为何成了一场苟且的闪婚[ 12-3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