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公民思考>>正文内容
杜君立:品牌“韩寒” >> 阅读

杜君立:品牌“韩寒”

作者:杜君立 来源:作者来稿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4日 点击数: ( 字体: )

【导读】在一个“娱乐至死”时代,随着严重商业化的央视“百家讲坛”现象出现,没有“知识分子”的中国倒是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知道分子”,作家、专家和教授越来越娱乐化,变成了“作假”、“砖家”和“叫兽”。公共道德的严重焦虑与商业利益的深度渗透,“公知”一度甚嚣尘上。一群“伪知识分子”充分发扬“圈子文化”,迅速搭建了一个叫做“公知”的名利金字塔,而最后被捧上塔尖的竟然是“韩寒”。
 
 
假如人们把条件定义为真,则根据其结果它们即为真。——托马斯定律
 
韩寒在“沉默”了2个月之后,终于带着《光明与磊落》重出江湖。在第一次公开露面中,他用一只优盘骂方舟子“U-S-B”,依然保持着强烈的“韩氏”风格。“韩寒”连续几篇新博客,同样体现的是嘲讽权贵的旧日“韩寒”。
 
谁也想不到,这场由“韩寒代笔”引发的势同水火的网上争议竟然持续了这么久,从冬天打到春暖花开。面对排山倒海的“质疑”,韩寒在长时间的“消失”之后,依然以“有春天,无所畏”重新回到闪光灯下。
 
这种吊诡的局面说明,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是大象与鲨鱼的战争,因此也就无所谓胜负。韩寒的粉丝仍是支持韩寒,不关注韩寒的人依然不喜欢韩寒,这一风波性事件并不能改变太多。
 
 
无论麦田、方舟子还是肖鹰,这些中年读书人其实从来都不是“韩寒”品牌的目标受众,因此他们对“韩寒”的杯葛并不能对“韩寒”产生多大的损害和影响。正如勒庞所说:“经验几乎是惟一能够让真理在群众心中牢固生根、让过于危险的幻想归于破灭的有效手段。……通常,一代人的经验对下一代人是没多少用处的。”
 
“韩寒作品”的受众是非常准确的,以15到35岁之间的未成年“愤青”为主,特别是不喜欢文学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对一个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男生来说,“韩寒”就是他们走出“青涩”走向“成熟”的标签,而且这个标签是唯一的,目前尚无替代品。虽然王朔的作品更有接近文学,但与韩寒相比,王朔已经太老了,“过气”了。周杰伦代表了一个MP3时代,而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从“韩寒”这个标签上,这个“青年”群体可以得到“叛逆”、“时尚”等,他们所需要的各种精神需求,而他们付出的仅仅是买一本书。事实上,大多数“韩寒”的购买者和拥趸并不读书,也包括韩寒的书,但拥有或占有就足够了。因此,“韩寒”只是一面旗帜,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挂起来,以显示自己的姿态,但姿态并不意味着理解。
 
在此次质疑“韩寒”的事件中,质疑一方基本全部都是中年人,而支持“韩寒”的,除过一些利益相关者,其主力恰恰都是“韩寒”的目标受众,这一群体数量众多。对他们来说,“韩寒”已经构成其身份识别系统,“韩寒”的崩溃也必然会导致其身份焦虑和青春迷茫,因此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接受的。对他们来说,一切都已经上升到精神层面和宗教层面,就像上帝一样,是不容“亵渎”的。
 
韩寒曾经说,他与郭敬明的“区别”是“男人与女人的区别”。事实上,他与郭敬明的相同要远远大于差异。他们都是写手,而不是作家。从来没有一种文学是为了金钱而诞生,金钱换来的是文字,而不是文学。他们都是商业文字的知名品牌,这与文学无关。
 
作为一个成功的书商,路金波极其敏锐地区分了文学与文字的不同。他将小说作者分为两种,一种帮助人做梦,比如琼瑶海岩金庸;另一种帮助人从梦中觉醒,比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格拉斯、鲁迅、王小波等。毫无疑问,后者才是真正的文学,或者说纯文学。纯文学的受众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特点是理性化,而一个理性化的人往往是非“大众”的,因此绝不是一个理想的消费群。路金波就说,他从来不敢去挣30岁以上人的钱,特别是男人的钱,因为他们“太理性”了。反过来也就是,20左右的青少年最好“忽悠”,因为他们还没有理性意识,最容易爱屋及乌。因此,“帮人做梦”的前者就成为图书市场的主导者,这就是所谓的“畅销书”。阅读的商业化使写作商业化,有机的文学就变成了无机的文字,富于灵感、智慧和激情的作家就变成了玩弄文字、编故事的写手。
 
对书商来说,“畅销就是硬道理”。做营销最大的手段就是制造“群氓效应”,使人陷入非理性化,从而进行操纵。群体中的个人会不由自主地失去自我意识,完全变成另一种的智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生物。奥维尔在《1984》说:“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在群氓状态下,人的思想就会自行关闭,所有行为——包括消费行为走向非理性,营销便水到渠成。最典型的如看电影和听音乐,都是非理性的。在非理性人群中,青少年构成消费主流,最容易引导的就是16岁左右的孩子,这部分消费者恰恰构成校园文学的主流。针对16岁以上读者的写手以郭敬明饶雪漫为代表,而“韩寒”则主打“叛逆期”男生的消费需求。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