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围观中国>>正文内容
“水浒英雄反腐”引热议:寓教于乐还是花拳绣腿 >> 阅读

“水浒英雄反腐”引热议:寓教于乐还是花拳绣腿

作者:毕晓哲 来源:《北京晨报》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7日 点击数: ( 字体: )
 
 
梁山县反腐
 
  山东省梁山县建成了国内首个“水浒特色”廉政教育基地。据《人民日报》报道,当地水浒文化研究专家进行整理,形成了水浒反腐“十八招”,即18个经典故事,包括:除暴安良、威武不屈、抱打不平、伸张正义、倡树正义、勇于抗争、以身作则等。该基地投资25万元,建设面积300余平方米。
 
  借水浒英雄反腐,教育形式无疑新颖。但更值得追问的是:一千多年前的江湖文化,还能否在现代社会发挥反腐作用?
 
  反对
 
  可促进旅游难见反腐意义
 
  108个梁山英雄好汉的故事个个脍炙人口,且大都与对腐败的不屈有着密切关联,但这并不意味着,好的故事就一定能成为当下好的反腐教材,能成为领导干部争相学习仿效的对象。
 
  众所周知,水浒英雄的群体性反腐,无一例外出于“路见不平一声吼”式的行侠仗义。在腐败丛生的封建朝代,个人英雄主义的勃兴,本身就是社会腐败的广度与深度的双重写照,同时也是公众渴望借此轰开腐败坚固壁垒的艺术出口。放眼时下,反腐的釜底抽薪之举,显然不能寄望于个人英雄主义的一再辈出,而应回归于法制轨道,由此才可能构建反腐长效机制。从这一层面上讲,如果今天我们依旧渴望或迷恋个别反腐英雄,这与制度性反腐又何尝不是愈行愈远?
 
  提起反腐,教育总是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为了搞好反腐教育,一些地方一些行业费尽心思,有的不惜斥重资,建立种种供参观学习的场所;有的甚至把反腐教育推向孩子,正所谓从孩子抓起;那些落马高官声泪俱下念忏悔书时,放松教育也常常成为首要原因。种种现象指向近乎一致,即反腐教育搞好了,思想根基就牢了,腐败就难以入侵。
 
  反腐教育真有如此神奇疗效吗?未必!“五毒书记”张二江、天津市原检察长李宝金、因“香艳日记”闻名全国的广西来宾市烟草局原局长韩峰等都是例证。就拿《水浒》做反腐教育一事来看,再如何深挖和牵强附会的拔高其反腐教育意义,除了对当地旅游产业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外,对反腐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学习借鉴意义。并非否认对反腐教育应予重视,但更应重视的是反腐的法制化,即提高反腐效率,让事实说话,毕竟事实才是最好的教材。(陈斌)
 
  支持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山东省梁山县借“水浒”搞反腐教育,在我看来未尝不可。
 
  首先,借“水浒”搞反腐教育内容具有亲民性。山东省梁山县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故事的核心发源地,水浒文化底蕴丰富,山东省梁山县的党员干部对“水浒”中的故事、人物、内容等耳熟能详,对他们来说备感亲切。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党员干部对“水浒”文化感兴趣,他们才会愿意参观、主动学习,并对照自己从思想上进行深刻剖析,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借“水浒”搞反腐教育形式新颖。反腐教育需要不断进行形式创新,不可能一成不变,山东省梁山县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挖掘出适合新时代要求、体现新时代特色的“反腐文化”教育党员干部,培养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怀,是一种可贵的创新。
 
  有人以为,这种教育形式缺乏“严肃性”,是一种牵强附会,在笔者看来,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专为反腐倡廉而做,“水浒”这一传统文化更不是为反腐倡廉教育定身打造的,梁山借“水浒”搞反腐教育是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如果这是一种牵强附会,所有的“古为今用”都是一种牵强附会。还有人以为,这样做与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混为一谈,有点不“靠谱”,这有点杞人忧天了,对党员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党员干部难道不知道“今夕是何年”?分不清封建社会伦理观点与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借“水浒”搞反腐教育只是一种探索和尝试,我们不能一味捧场,也不能一味棒喝,冷静对待地方反腐倡廉教育的可贵创新。(蔡毅)
 
  评判
 
  不如制度反腐威力大
 
  借梁山好汉吓唬贪官污吏,缘于《水浒传》里所弘扬的“杀富济贫”、“除暴安良”的“快意恩仇”。“快意恩仇”虽有正义的一面,但有悖时代精神和法制伦理。贪官该不该杀,不是公民的个体意志所能决定的,而是至高无上的法律说了算。反观梁山好汉,无一不是个人意志的过度宣泄,如果用这种方式反腐,则无异于“暴力反腐”。事实证明,个体行为上的“暴力反腐”非但吓不住贪官污吏,反而还会加剧“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昔日贪官污吏横行,根子在于法制不彰和制度缺陷。可江湖“快意恩仇”和道德暴力显然不是提振法制和修复制度的良药。作家鲍鹏山对“新说水浒”曾有这样一段评说:“要用一个好的制度去保护人们的道德,而不是要人民用个人道德去保护有缺陷的制度。道德教化不可怕,可怕的是用人的道德去填平制度的缺陷。”放眼现实,近年各地反腐新招倍出,比如广东龙门的“廉洁操”、莞城培训“贤内助”、安徽铜陵公选“廉内助”等,这些新招之所以收效甚微,有的甚至沦为笑柄,正是因为偏离了“制度反腐”的命根。
 
  由是观之,昔日梁山好汉的威慑力,远不如“制度反腐”威力之大。因为真正的威力不在“杀贪官”,而在于贪官贪腐之前能够有效地遏制权力,能否用制度规范、分解、监督、制约权力,能否让他们产生制度敬畏感。借梁山好汉吓唬贪官污吏,其实是“制度反腐”不力的现实焦虑,这种焦虑恰恰提醒我们,威慑贪官的最大利器还是“制度”。(李继彦)
 
  观察
 
  借江湖文化反腐不合时宜
 
  《水浒传》中的一切故事,都是在江湖文化的语境中展开的。在法制社会的语境中,拿江湖文化中的廉政故事教育后人,恐怕牛唇不对马嘴。梁山泊的口号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从江湖社会与庙堂社会在政治上敌对、在价值观上相融的关系看,梁山英雄反腐败的逻辑是错乱的。以宋江为例,此人享有“及时雨”的美誉,在于他仗义疏财。但宋江毕竟是个押司,自己每月薪水不过三五两纹银。他挥霍金钱笼络人心,目的在于直接经手办案,灰色收入甚为可观。不义之财不仅可以用以包二奶——导致宋江政治立场和人生轨迹不得不发生逆转的阎婆惜,还成就了宋江在江湖上的美名。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以反腐败为旨归的造反是符合历史进步潮流的,但梁山英雄在反腐败的手段上,却是完全功利主义的。一些梁山好汉深知向朝廷要员乃至高级妓女行贿的“潜规则”,就是明证。此外,梁山英雄的价值观集中体现在忠、孝、仁、义,尤以忠义最为突出。但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忠和义都异化成了对本集团、本帮派的出生入死,走向了公平正义的反面。很显然,这样的反腐观无法创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对于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也不过是缘木求鱼。
 
  江湖文化包含很多合理内容,但对于反腐败的作用往往趋于消极。在相当一部分腐败窝案中,江湖文化对于官员价值观的影响力和对社会的破坏性不可小视。在重庆“打黑”斗争中,文强就依靠手里的权力笼络了一大批“兄弟伙”,自己也长期盘踞“老大”的位置。有些官员通过笼络人心构建唯我独尊、唯本帮派利益为上的江湖,阻碍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再歌颂梁山好汉的反腐败,对于当前的反腐实效很可能南辕北辙。(朱胜国)
 
  ■遗憾
 
  不过是花拳绣腿
 
  反腐败教育的“花拳绣腿”,玩多少花招意义都不大。关键之关键还是在反腐败机制和体制性规定上出真招、实招。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迟迟未见“落地之时”,至今也不过囿于“组织内部申报”。这样的反腐败“终极利器”,梁山县为什么不率先而为?“三公消费”铺张浪费已是地方通病,尤其是令人诟病的“公车改革”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梁山县为何不出出这样的“实招”呢?
 
  “目标决定效果”,“基础决定高度”,梁山县的水浒文化反腐“参照物”本身就有偏差,更遑论什么效果。这样的虚招太过于“虚”,既浪费资源也亵渎水浒,不如趁早收兵。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