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讲堂>>正文内容
史学大家许倬云说历史:大国的兴衰 >> 阅读

史学大家许倬云说历史:大国的兴衰

作者:许倬云/口述 陈珮馨 陈 航/整理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6日 点击数: ( 字体: )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的兴衰之三
 
我们要表决一下,这个题目,最初从帝国崩溃开始岔出去的,一岔出去就跑到宗教了,在宗教上就讨论了许多问题。这两个话题都没有完。我们是唯崩溃还是唯宗教?上次讲到罗马帝国的崩溃,讲了一半,着重点是指明吉朋的说法,有点倒果为因,认为是基督教让罗马帝国崩溃掉。其实不是,罗马帝国自己没有信仰以后,留下的空白,基督教正好填补进去了。实际上来说,还有许多其他的原因。
 
打一个比喻,任何一个大的系统都是多元的复杂的。帝国是系统之一——我们人的身体也是一个系统,也是非常复杂的——帝国当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我们以罗马帝国为例来说。
 
罗马帝国实际上是继承希腊——一个没有完全成型的帝国而来。希腊帝国是没有真正的国家属性的东西,它的核心就是以雅典为中心的几个城市,构造了殖民和商业的概况。这一强权,最大功劳不仅是把地中海变成了内海,整合起来大的商业网,而且因为它各处殖民的生产,包括农业生产和其他产业,比如说生产盐、挖铁矿这类的工作,也都集中到了地中海周边。希腊大帝国,希腊化的世界,有点像今天美国的情形,它不是称霸,可它是一个核心,工业、经济、产业的各种分布都扩散出去,而核心支柱在中间。核心富足,才能维持必要的武力,维持帝国的秩序。
 
可是等到整个大的地中海世界形成以后,因为希腊内战,不仅有城邦与城邦之间的内战,城邦之内还有内战,核心除了有核心的雅典,整个帝国因为不断有不同政见团体和不同利益团体的争斗,核心都垮掉了。这以后,在罗马帝国——罗马城市,还有意大利半岛地区,以边缘的地位,没有卷入希腊世界的大争斗,因此保存的实力最多。另外,它后面还有一大片西地中海大腹地。西地中海包括什么呢?包括法国,当时叫高卢,包括西班牙这一块,都是它的腹地,就等于它面对着一个大的希腊世界。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腹地,在北非洲这三面,西面、北面、南面,三方面构成了半月形的后面的基地,支援了他在前面去斗争的力量,所以它就变成了一个新的罗马帝国,所以罗马兵锋四出,处处得胜。
 
帝国这个多元的产品,是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理的。早期的波斯帝国那样子,派总督管理属地。罗马帝国,不像希腊世界一样以经济力量来维系,而是用军队来维持的。罗马兵团驻屯在各处——今天地中海四周围最多的考古遗址就是罗马兵营的遗址。罗马兵团跟司令官在各处住下来,于是罗马城里面一批一批本来是罗马的农民当兵,最后兵源不够了,先由周边的农民补充,周边兵源不够了,就征发奴隶,提升为公民,从北非的奴隶到俄罗斯的奴隶都有。公民的人数多了,品质却复杂了。这些新公民,又分散出去,驻屯各处。所以罗马帝国从它的巅峰状态开始,有四百年之久,持续不断地掏空中央核心,核心人口掏空了,人口结构怎么改变?除了最有钱、最有力量的大贵族以外,就是大批奴隶,或者是刚刚由奴隶升的公民。原本维系希腊和罗马的精神,跟中国的道家和儒家是一样的,是虚无学派和斯多葛派,两个学派的对立和互补,构成了希腊、罗马的精神。希腊、罗马的立国精神,在从奴隶逐渐转成公民后便没有了,社会上层,本来是市民的精英,富足安乐,也只顾享受生活。罗马帝国的末世,基本上是人口品质降低,缺少生活的精神价值。
 
下面,我要讲的是经济方面。
 
本来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帝国中央指挥系统是这个神经中枢,当这个神经中枢不能管用的时候,各处分支的中心就出现了。北非靠近东边有一个中心,就是今天的埃及的河口,当年叫亚历山大城;在亚洲和欧洲交界的地方,伊斯坦布尔,那里是东罗马的首都。这几个中心逐渐出现了自己的地区性。我们看吉朋分析的罗马经济的发展,就看得出来,各个中心自己变成区域性中心以后,大支柱没有了,各地做了小支柱,再到后来垄断了中央的政权、中央的经济,这个是罗马帝国扛不住的最大的缘故。
 
罗马本来为了统治东方,派副皇——就是副的皇帝——分管帝国的东方,年深日久,尾大不掉,渐渐不再听中央的号令了。甚至到基督教教会成立以后,东边教会、西边教会都是分开的,东罗马伊斯坦布尔成长起来,罗马帝国本身力量大为削弱。刚才讲到的亚历山大,东欧的华沙,甚至于和西西里岛非常接近的北非,处处都是地区性的中心。这五六个中心根本不服罗马帝国管理,财政上、经济上逐渐变成地区自己控制,他们不听中央命令了,罗马帝国就非垮不可。
 
而罗马帝国要维持不垮,就得继续把军队调进来,精锐的部队调进首都来防卫首都,进来之后就要自己称王,篡位。另外一支军队不服气,就打进来又篡了位,末世时,一年换一百个皇帝,三天一个皇帝,真是乱得不堪。
 
这个时候基督教出现了。基督教是在罗马精神空虚的空白中出现的。基督教的成长非常辛苦,因为罗马帝国一直是把基督教定位在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基督教的渗透力非常强大。它本身只是个宗教,不是一个政治组织,可是罗马却认为它是政治组织,抓得非常凶。罗马城那边地下的大坟场——罗马的坟场是埋在地底下的,地面上的城是罗马城,地底下的城是坟场,非常广大,也有街道,一区一区的——就是基督教聚会所,地面上不敢聚会,就在地底下聚会,可见它的渗透力之强。最后基督教渗透到了外族进来的军队里。罗马自己的兵不够了,就到外族招兵,外族都是穷人,穷人和穷人容易说话,基督教就渗透进去了。
 
等到基督教渗透到外族的军队,罗马皇帝发现如果不举起十字架的旗,军人们就不听话,罗马帝国才不得不公开承认基督教,然后才变成皇帝支持的国教。这个时候罗马帝国就变了质了。除了这种变质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的垮台,到后来罗马帝国终于四分五裂下去,崩溃到有各族的外国军队纷纷割据,建立了自己的地方政权,也就是西欧和中欧封建制度的开始。
 
我们要知道,欧洲的这个“封建”和中国的封建是不一样的事情,中国的封建是周人有计划地封自己的子弟去掌握东方被征服的地区。而罗马的这个“封建”是借用中国“封建”两个字,是在各处占山为王,占地为君,自称伯爵,大的地方自称侯爵,再大的地方,有几个国家并在一块有一个王。这是从下往上的发展,而不是从上往下,和中国封建是完全两件事情。所以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搞不清楚这个,就把二者比在一块,于是近代中文,在对历史的解释上,就都用了“封建”两个字,1840年以前所有的统统都叫封建,完全不懂历史。
 
(敬请继续关注下周二本版“许倬云说历史”系列。详见下一页)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