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学者关注>>正文内容
曾长期未获认可的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 >> 阅读

曾长期未获认可的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

作者:洪小夏 来源:《书摘》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6日 点击数: ( 字体: )

 
三、抗战后期国民党的敌后根据地和游击区
 
1943年以后,国民党敌后战场开始萎缩,各战区敌后根据地逐渐分化,有的丧失了,有的坚持下来,有的还有所发展。分类概述如下:
 
(一)基本丧失的敌后游击根据地
 
1.第二战区山西根据地大部丧失
 
1939年以前,国民党几十万正规军坚持山西游击战,将日军封闭在山西境内的各铁路沿线,使之无暇顾及广大乡村。尤其是晋南中条山一带,被日军称作“盲肠”。从1939年至1943年,日军多次发动对山西国民党敌后根据地的大扫荡。虽被第二战区部队粉碎,但根据地每况愈下,面积越来越小。首先是1941年5月晋南会战失败,中条山根据地基本丧失。其次太岳山根据地很快也随之基本丧失。再次日军于1942年6月进攻太行山南部根据地被挫败后,旋即发起对吕梁山的大举进攻。【49】阎锡山费尽心机,总算是粉碎了日军的扫荡,但吕梁山根据地的面积缩小至仅以吉县为中心的7个县。最后在1943年4月至7月,太行山南区反扫荡失败,国民党最后一块山西抗日根据地基本丧失,仅在汾水以南孤峰山等地保存了零星的小块根据地。迄抗战胜利,国民党在山西的游击根据地,除吕梁山一地之外,只有零散的小块游击区,其余基本丧失。
 
2.鲁苏战区根据地基本丧失
 
1943年春,鲁南新4师师长吴化文投敌后,鲁苏战区总司令部在日军的扫荡下,难以立足。同年秋,鲁苏战区总司令部和正规军第51、57军主力,被迫撤出鲁南,移驻皖西北阜阳一带。山东省政府主席兼挺进军总指挥牟中衍指挥残存的地方部队,仍坚持山东敌后游击战。【50】山东各区仍有小块的根据地和游击区(例如青岛附近李先良领导的崂山根据地,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但较为稳定的大块根据地已经没有了。
 
苏北的韩德勤以及第89军,在日军的扫荡和与新四军的摩擦中,根据地从苏中洪泽湖、高邮湖、运河一线,先东移到苏北涟水、阜宁一带,后西移到宿迁、泗阳一带;最后,根据地基本丧失。韩德勤和第89军残部也于1943年6月退到皖北阜阳一带。1944年春鲁苏战区被军委会明令撤销。【51】
 
3.冀察战区根据地完全丧失
 
冀察战区主力1940年4月以后基本退出河北,战区总司令长期由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任,正规军主力“偏安”冀晋豫边区太行山南部一隅。1943年4月,日军扫荡太行山,冀察战区正规军主力第24集团军中,新5军军长孙殿英先向日军投降,所部被编为伪军;总司令庞炳勋又被日军俘虏,第40军损失惨重,一部被改编成伪军,残部撤退至黄河以南。6月中旬,蒋介石在危急形势下,仍决定第27军留在太行山坚持游击战,希望能够保留这块根据地。【52】为此军委会于7月8日颁令设立太行山游击区,任命第27军军长刘进为太行山游击区总司令。【53】但第27军仅坚持了两个月,就在日军的“扫荡”下被迫放弃太行山。1943年9月以后,冀察战区不再有国民党成片的根据地了。
 
(二)新设立的游击根据地
 
1.鲁苏豫皖边区
 
为了减轻冀察、鲁苏两敌后游击战区的困难,军委会于1941年12月新设了鲁苏豫皖边区,直辖于军委会,以汤恩伯为总司令,作为鲁苏战区与冀察战区的后勤供应渠道和战略支撑点。【54】1942年1月,为便于汤统辖指挥该区域内原隶属第一战区和冀察战区的部队,晋升汤恩伯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此后鲁苏豫皖边区在理论上与第一战区合而为一,但副司令长官汤恩伯拥有相对独立性。7月,军委会指示汤恩伯向东北方向扩展,建立鲁西根据地。【55】
 
1944年6月豫中战役后,汤部第19集团军和第15集团军在“平汉路以东,淮河以北,涡河以西,鄢陵、扶沟、淮阳、双沟、义门集连线以南之氾西地区”,设立“路东游击区”,下设8个分区根据地。【56】
 
2.第十战区
 
为改变鲁苏、冀察两敌后战区失败的被动局面,1944年底,军委会新设第十战区。其根据地,主要是继承了原第五战区豫鄂皖边区和原汤恩伯鲁苏豫皖边区的两片,即大别山根据地和新黄河泛滥区的根据地。大别山根据地始终保持,在第十战区时期还有所扩大。泛区根据地在1944年豫中会战前,主要是位于黄泛区和泛东敌后豫皖边;另以第33师和独立第6旅挺进苏北,在睢宁附近建立一个游击根据地;以苏北挺进军挺进涡北,在苏皖边丰县、沛县、肖县、砀山地区建立一个游击根据地。1944年7月豫中会战后,苏北、涡北游击区基本丧失,泛区根据地中心仍旧保留,但面积有所缩小。由于平汉铁路的失守,此地由半敌后变成完全敌后,新建了平汉路东、黄泛区以西的路东游击根据地。1945年1月,第19集团军又向氾东发展,在涡河、淝河间重建了3个小块游击区。【57】
 
(三)继续维持的游击根据地
 
1943年以后仍旧保持的国民党敌后根据地和游击区,除升级成第十战区的原第五战区大别山根据地和第一战区豫东游击区之外,主要还有:第三战区浙苏皖边区游击区,第四战区海南游击区,以及第一战区豫北,第二战区晋西,第三战区在福建,第四战区在广东沿海,第五战区在鄂中、鄂北豫南,第九战区在湘鄂赣,鲁苏战区在山东等地的零散小游击区。其中海南游击区前未详述,简介于此:
 
国民党海南游击区,以海南岛南部五指山地区白沙、保亭、乐东等未沦陷的山区3县为抗日根据地,以沦陷的沿海13县为游击活动区,由地方保安团和各县民众自卫队等地方武装开辟和坚持。在无正规军、无军饷、无行政经费(仅有海南籍的行政院长宋子文私人捐助600万元经费)、缺干部、少训练、乏械弹的艰苦环境下,竟然从1939年2月海口沦陷至1945年9月抗战胜利,坚持达7年之久,不能不说创下了一个奇迹。【58】五指山核心根据地3县,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约35%;游击区更遍及全岛。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