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红版专区>> 话题>>正文内容
擅威福:张居正的权力软肋 >> 阅读

擅威福:张居正的权力软肋

作者:吴钩 来源:《百家讲坛》红版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3日 点击数: ( 字体: )

与内阁的正式职权相比,张居正的非制度性的隐权力更为强大。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
 
其一,在权力上游,张居正既受万历皇帝依赖,又为太后器重,更重要的是,他与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结成了非常默契的利益同盟。基于人情与利益上的隐权力网络,不但给张居正提供权力庇护,使张居正在受到攻击时总能得到谅解与支持,而且,透过这一网络,张居正票拟的政策意见,也得以百分之百地在第一时间内变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诏令。
 
其二,在权力下游,张居正荐用私人,培养亲信,广植张系势力,以此建立起另一个以私人效忠关系为基础的隐权力网络。这个隐权力网络遍布从中央到地方的要害部门,比如镇守边关的总兵李成梁、戚继光,掌管人事、财政大权的吏部尚书张瀚、户部尚书张学颜等都是张居正的嫡系人马。
 
因此,虽然按照“祖宗法”,制度提供给内阁辅臣的权力腾挪空间是有限的,然而张居正却能通过这一上一下两个隐权力网络,以私信政治推动公文政治,从而翻覆自如地将他的权力意志层层贯彻下去。打个比方,张居正要推行某项政策,他会在私人信函上授意亲信上奏言事,再利用自己的票拟之权及与秉笔太监冯保的亲密关系批准这项建议。甚至不需要他明言指使,聪明的张系人马也会自觉揣摩他的心意,先意承旨地办好张居正想办的事情,这正是隐权力不同于正式权力的传递优势。
 
张居正曾在致两广总督刘凝斋的信中道:“ 不谷(张居正谦称)当事以来,私宅不见一客,非公事不通私书,所以门巷冷清,好比僧舍,虽是亲戚故旧、交际常礼,也一切屏绝,这是大家都看到听到的,并非我矫伪。 ”这段话本是张居正标榜自己为官清正、一心奉公,但“ 非公事不通私书 ”一语却透露了他“当事”的奥秘:公事多通私书。张居正文集收录了许多封他与同僚的通信,所谈论者多属公事。
 
那么,为什么朝廷的公事要用私信而不是奏折、政令等正式文件来传达?原因在于:第一,按照明代的权力体制,内阁并无直接发号施令的权力,如果仅靠公文政治,张居正无法实现对政事的全盘操控和对官员的直接指挥;第二,在现实的权力场中,张居正最大的优势是持有无与伦比的隐权力,搞私信政治更加得心应手。通过书信往来,张居正发出某些权力信号,或者给对方制造某种非正式的政治压力,对方明白张居正的意图或主张之后,自会明白如何更好地配合首辅的工作。这个时候,私信显然已不同于寻常信函,而是与奏章、谕旨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权力介质。
 
张居正势力被清算
 
凭借着“公文—私信”这一明一暗的两个权力管道,凭借着内阁首辅的权力位置与由考成法扩张而来的赏罚大权,凭借着一上一下两大隐权力网络,张居正实现了大权独揽,得以雷厉风行地将他的政治主张最大限度地推行下去。所谓的“万历中兴”其实就是张居正的铁腕缔造出来的,自正德、嘉靖朝国库虚耗之后,张居正当国的十年间,是晚明最为富庶的时期。
 
但是,这名为大明社稷立下不世功业的大权臣兼改革家,一生却是毁誉参半。大权在握时,总有御史或给事中不时跳出来弹劾他专擅、恋权、贪墨,当然这些与他作对的官员们都被贬谪乃至罢免了。张居正去世之后,曾被强力压制下去的“倒张”声音更有井喷之势—言官集团对张居正及他的嫡系们发起了反攻倒算。
 
首先遭到清算的是与张居正里应外合的冯保。万历十年十二月初,一名叫做李植的御史上疏控告冯保十二条大罪。与冯保明争暗斗的司礼太监张诚、张鲸也在皇帝跟前进谗言:冯保贪婪无厌,家产胜过皇上。万历随即逮捕了冯保,并下旨抄家,果然抄得金银一百余万两、珠宝无数。一百余万两金银,相当于张居正改革前中央国库一年的收入。说冯保巨贪,确非诬陷。万历在成年之前一直生活在冯保与张居正的严厉管教下,对冯、张二人既惧又恨。张居正当权时,冯保也是权焰熏天,皇帝发出的赏罚之令,非经冯保传旨,下面的官员竟不敢执行。现在,皇帝已经亲政,他要迅速摆脱张居正与冯保的权力阴影,完成他的成年礼。
 
冯保最后被逐出北京。接下来,皇帝和廷臣们还要一步步清除张居正留下来的政治影响力。万历十年十二月,另一名叫做杨四知的御史上疏追论张居正十四条大罪,大略而言,是说张氏“ 贪滥僭窃,招权树党 ”。这一直指张居正的权力合法性软肋与道德要害的罪名,六年前刘台已经指控过,所不同者,当时刘台因此惹火烧身,而现在皇帝则认可了杨四知的控告:“朕对张居正虚心委任,宠待甚隆,他竟怙宠行私,实在辜负了朕的恩眷。看在他有十年辅理之功的分上,而且如今已身死,就不深究了。”虽说不深究,次年三月,万历还是下旨剥夺了张居正的“太师”荣衔、“文忠公”谥号。
 
这仅仅是清算张居正的序幕。万历十二年( 1584年 )三月,又有一名御史向皇帝举报:礼部侍郎( 相当于教育部副部长 )高启愚以前主持考试时出题巴结张居正;另一名礼部侍郎何雒文为张居正的儿子当过“论文枪手”。矛头直指张居正的嫡系人马。随后,御史李植、江东之、羊可立等轮番上疏,指证张居正生前攘夺皇室宗亲辽王的府邸家产等罪过。这三个人,对张居正的攻击最为得力。
 
终于,万历下旨:查抄张居正江陵老家和京城府第。这次抄家总共搜出黄金万余两,白银十万余两。虽然财产只有冯保的十分之一,但毕竟也是一笔大数目,可见张居正生前虽非巨贪,却也谈不上清廉。抄家时,由于地方官员先行封了张宅,导致张家有十余口人被活活饿死;张居正的一个儿子也因忍受不了专案组的折磨,留下一纸血书愤然自杀;另一个儿子投井不死,绝食又不死,侥幸保存一条性命。
 
李植、江东之、羊可立等人甚至扬言对张居正“ 斩棺断尸,尚有余罪 ”,皇帝也有这个意思,只是考虑到张居正“ 效劳有年 ”,所以手下留情,“ 姑免尽法追论 ”。不过,张居正的亲属家人,都被发配到烟瘴地面,永远充军。
 
张居正既已身败名裂,他生前所培植的权力网络当然也被一并摧毁。深受张居正器重的一代名将戚继光于万历十二年十一月被皇帝撤销职务;高启愚、何雒文被解职;张居正力推的考成法也在万历十三年被新内阁申请取消。发生在万历六年的“刘台贪污保释金”案也被重新提出来,判定刘台并无贪污事实,那是张学颜、王宗载、于应昌等人在张居正指使下曲意陷害的。于是,刘台获平反,追封为光禄寺少卿( 相当于后勤部部长助理 ),由其子荫袭;诬陷忠良的张学颜被劾致仕,于应昌革职,王宗载则流放充军。
 
假如张居正地下有知,看着他显赫一时的江陵张家、他苦心经营的权力网络、曾经雷霆万钧的救时之政竟悉数毁于一旦,会发出何等悲怆的感慨呢?
 
 
 
 
以上文字节选自《百家讲坛》杂志,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订阅本刊纸版杂志电子杂志。订阅电话:0371—65866446(邮购部)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