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史海钩沉>>正文内容
胜利的灾难:国民党百年兴衰史 >> 阅读

胜利的灾难:国民党百年兴衰史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胜利的灾难”
 
    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抗战,日本终于无条件投降。这是百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大规模反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而且,在抗战期间,以英、美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为先导,百余年来列强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不平等条约已基本废除,租界收回,领事裁判权被废除,被日本强占半个世纪的台、澎列岛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在联合国任常任理事国,百年积弱的中国一跃成为与美、苏、英、法等世界强国比肩的“五强”之一……这一切,不能不令人欣喜万分,也不能不使国民政府、国民党的威望陡然高涨,达到空前的高度。抗战的胜利,确使国民党得到一笔巨大的政治财富或政治资本。然而,就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国民党的威望却一落千丈,并就此埋下了几年后失败的祸根。
 
    日本的失败,使国民党突然面对一笔巨大的财富。但国民党党、政、军各级机构和各级“接收大员”将接收敌、伪产变成贪官污吏的“劫收”;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女子(汉奸的妻妾)是“接收大员”巧取豪夺的对象,被人戏称为“五子登科”。“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这句民谣,直观生动地说明了民心向背的瞬息之变。当时,国民党一位负责接收的要员向蒋介石进言:“像这样下去,我们虽已收复国土,但我们将丧失人心!”有人也意识到,这样的“接收”使政府“基础动摇,在一片胜利声中早已埋下了一颗失败的定时炸弹。”更有舆论称这种“光复”是“胜利的灾难”。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贪污腐败,使国民党民心尽失。
 
    国民党既无党内民主、更无党外力量的制约,突然面对巨大财富,它就无可避免地更加腐败,加速其走向失败的步伐。在“劫收”中民心失尽的国民党,在随后的“大决战”中注定“在劫难逃”,只能仓皇逃到台湾,失去大陆无限江山。
 
    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得到的那笔堪称丰厚、至为珍贵的政治资本,就这样被它突然得到的物质财富所吞噬。政治财富与物质财富不是相得益彰,而是后者吞噬前者,此诚国民党的“悲剧”,更是历史的吊诡。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历史不是没给国民党机会,而是国民党自己一再拒绝了历史的赐予。
 
国民党大陆时期领导人及主要事迹
 
    总理孙中山中国国民党前身为中国同盟会,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兴中会的基础上合并小党于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1919年正式称为中国国民党,由孙中山担任总理。孙中山执掌期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在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后,坚持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并在中 共的帮助下,国民党实行改组,并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展开北伐,直到1925年3月去世。
 
 
总裁蒋介石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背离宗旨,排除异己,并在1938年3月被推举为国民党总裁。此前,国民党中常会党主席由胡汉民和汪精卫担任。1927年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蒋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与“整理党务案”,大搞“清党”排除中 共;尽管完成北伐统一全国,但新老军阀混战、派系斗争不断;尽管十年经济发展,加速现代化进程,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仍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对内剿杀红军,发动五次围剿;对外向日妥协,东三省沦陷;尽管西安事变后被迫联共抗日,但制造摩擦不断;尽管八年抗战赢得辉煌胜利,但其后坚持内战,最终败逃台湾。
 
    国民党逃台后,经过深刻反思与改造,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成为亚洲“四小龙”的新星。然而,李登辉出任党主席后,政治路线发生偏离,黑金政治日盛,在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下,党内斗争不断,分裂持续上演,终于失去了在台湾的执政权。李登辉被赶出国民党后,国民党进入“连战时代”。如今,国民党又进入“少帅”马英九执掌时期。未来国民党能否革新奋起,再造辉煌,重新获得执政权,尚待观察。
 
和平土改,稳固政权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然而台湾光复时,经济一片萧条。当时有报刊写道:“战后日本留下的已是一个洗劫一空和断壁残垣的台湾。”日本人离开台湾前也曾狂言:“三个月后,台湾将一片黑暗。”当时的蒋介石正忙于内战,尚无精力治理台湾,战后重建缓慢,甚至将岛内有限的粮食与物资运到大陆,这进一步加剧了岛内粮食与物资的匮乏。结果有“粮仓”之称的台湾在1946年发生了“抢米风潮”。
 
    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内战中失败,蒋介石率200万军民逃台,进一步加剧了岛内物资供应紧张,物价飞涨。此时,美国也不看好败逃台湾的国民党,有意抛弃蒋介石,计划与中共修好。恰在此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台湾蒋氏集团的态度发生了转折性的改变,美国的军事援助与经济援助,不仅让国民党得以苟延残喘,而且也造就了国民党的另一新生机会。
 
    蒋介石对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进行了深刻反思,于1950年成立“国民党改造委员会”,进行党纪整顿,鼓励党员归队,淘汰不合格党员,重建党的组织体系,同时推动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四大“改造运动”,尤其是国民党吸取了在大陆失败的教训,开始重视农民问题,推行和平的、渐进式的“三阶段土地改革方案”。
 
    由于土改的成败关系到国民党在台湾的存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此蒋介石授权他非常信任的省主席陈诚主持。经过“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与“耕者有其田”政策的实施,农民获得了土地,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土改政策的实施,使国民党获得了农民的好评与支持,而且政府可以将有偿的土地出让金转为工商资本,为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应该说,土改奠定了国民党在台湾后来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
 


共5页 您在第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630个字符
作者:佚名 来源:启蒙历史网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