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史海钩沉>>正文内容
富民“小水井村合唱团”的信仰与选择 >> 阅读

富民“小水井村合唱团”的信仰与选择

作者:张友平 来源:云南苗族基督教网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9日 点击数: ( 字体: )

具体项目上,则需在村口建一个“松树门”,匾额以中文、苗文和英文写上“小水井”字样,以及村况简介。“第一箩筐”仍需考虑吃喝,推出当地特色土特产品,如苗家炒茶等,由村民服务团以苗家茶招待游客;“第二箩筐”则是精神享受,那就让游客临境感受“小水井农民合唱”,同时力所能及赠送合唱的DVD。
 
“第三箩筐”是空的,可设一个捐赠箱,由游客们自愿掏钱,捐助村里的合唱团或发展基础设施。这些,是初步开发小水井村“合唱旅游”的构想。
 
欲助“小水井”走向国际
 
此前,宣科和他带领的“大研纳西古乐会”,曾出方过17个国家和地区,在西方颇有影响力。而“小水井合唱团”所唱的许多名曲,都是德国作曲家的作品,符合德国人的口味。
 
去年5月,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访问中国时,曾专门到丽江聆听宣科主持的纳西古乐,送了宣科一张私人名片及礼物。宣科想利用这个关系,将促成富民这合唱团到德国去演出,作为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宣科深知,在如今的中国艺术市场上,只有“墙外香”了,墙内才会更热起来。目前,他刚请音像出版社制作了2套“小水井合唱团”的DVD光碟作为名片,将送去德国驻中国使馆,表达意愿。
 
“小水井合唱团”的成员们,也都熟悉贝多芬、舒曼、巴赫、瓦格纳等德国著名音乐家的作品,并且有较高的美声合唱水平,这是他们到国外演出的基础。
 
宣科想通过“国际交流”之后,再推动他们的商演,解决村民们的生存问题,同时让合唱团在市场中得到传承,取得社会效益。
 
商演的渴望与困惑
 
“小水井合唱团”的团长,是富民县文化局副局长张晓明。对于是否愿意商演赚钱时,他回答:“想,心都想疼了。”但是,他却说“有很多担心。”
 
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他深知小水井村民们唱出的音乐,每一次歌唱,都是一次内心的深情倾诉,与任何商业的利益无关。在歌声中,表达对生命朴素的爱、宽容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从生存的角度,能让这群衣不蔽体、勉强吃饱的村民奔小康,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梦想,但是可以企及,那就是让合唱团快速走入市场,进行商演,获取收益。“但是,商业化会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他说,那些无关内心与感情的表演,不是村民的强项,终究可能会让他们反感。最重要的,是会变味。
 
此外,合唱团成员只来自村里的一部分人家,如果他们获得丰厚收入,而村里的其他人依旧贫穷的话,贫富的反差同样会引发内部的矛盾,不利于团结。生存与信仰,在这个合唱团团长心里,一直矛盾着,挣扎着。张晓明并不完全反对商演,只称“我们在慎重考虑,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目前,他们只接洽一些文化交流类的邀请,由政府方面补贴合唱团村民的误费,每天每人30元以上,村民们已经很满意。尽管有商演的机会,但始终不敢轻易迈出这一步。
 
信仰与商业的宿命追问
 
“赏田园风光,听天籁之音”,这样的标语,写在富民通往小水井村的公路上。网络认识“小水井合唱团”,始于今年的青歌赛。在命题对话中,一位合唱团的村民在自我介绍时,朴实的话语称“拿起锄头就干活,放下锄头就唱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全部都是苗族,生活在一起甚至比兄弟姐妹还亲……”
 
很多网友开始熟知这一群地道的农民歌手,称他们的价值远远超过那些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纯朴自然、和谐舒畅、无雕无琢、心中圣地”这些词,都用来形容“小水井合唱团”。“如果他们为表演而表演,可能反倒没有今天的效果好!”相当部分的网友,都持类似的看法。大家认为,正是他们为信仰而歌唱,才难能可贵。
 
但是,大家并不知道的是,为解决吃饭问题,这支农民合唱团迟早要进入市场。他们歌唱出的“高贵的音乐”,也将面对每一位手持钞票的听客。对此,音乐界人士普遍表示担忧,但又能理解这些村民生存的困境。
 
30年前,宣科重新组建纳西古乐会,如今这个乐队每年的纯利润超过600万元,听众遍及世界诸国。30年后的今天,宣科同样雄心勃勃,欲将“小水井合唱团”包装出山,像纳西古乐那样,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这个夙愿能够实现吗?
 
答案是未知的!我们,将持续关注并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