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古史今鉴>>正文内容
朱元璋为何禁止子孙对日动武? >> 阅读

朱元璋为何禁止子孙对日动武?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朱元璋临终开列了“十五不征之国”
 
朱元璋虽然心中恼恨日本却不敢轻易发兵攻打日本,因既没有能够武力征服日本而留下倭寇的“后患”,也没有能够在华夷秩序之下、在传统国际关系观念基础之上通过招抚等外交手段不战而屈日本之兵,使日本向自己称臣,此可谓是朱元璋终生的遗憾!令他死不瞑目。
 
1396年,朱元璋临死时却在遗诏中特把日本列为十五不征之国之列。朱元璋所开列“十五不征之国”是指下列国家:
 
东北,朝鲜;
 
正东偏北,日本国(虽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谋为不轨,故绝之);正南偏东,大琉球国、小琉球国;
 
西南,安南国、真蜡国、暹罗国、占城国、苏门答剌国、西洋国、爪哇国、湓亨国、白花国、三佛齐国、渤泥国。
 
其中“东北朝鲜”是明朝的属国。1387年,明朝降服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元朝残余势力,打乱了高丽政府拟定的乘元朝势力衰退之际向中国辽东扩张的计划,但是高丽政府内部的主战派在1388年依然派兵,要从明朝手中夺取辽东,李成桂被任命为右军都统使。明智的李成桂极力反对,在他的意见遭到否定之后,他断然率大军从鸭绿江回撤并进攻开京,发动政变,掌握了高丽的军政大权。1392年李成桂正式废黜自己所立的恭让王,自己即国王位,并将国号改为“朝鲜”,定都汉阳(不久改称“汉城”)。朝鲜建立不久,立即派遣使团来明朝朝贡,明太祖当即承认朝鲜,可以说朝鲜因此成为明朝的保护国,自然不在征伐之列。
 
不征日本的原因,也并非“虽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谋为不轨,故绝之”这么简单。
 
朱元璋为什么禁止他的“后世子孙”对这些国家动武呢?首先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帝国主义者,更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一开始严厉要求“万邦来朝”的冲动出于登上“九五之尊”的一时得意和士大夫们浪漫主义情怀的鼓动。其次是因为朱元璋终究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不可能总是像御用文人们那样凭着理念行事,他不得不现实地考虑问题,不得不落实在得失的计算和权衡上,所以朱元璋得出结论,这些国家“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最后大概是因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原因吧,所以要他的子孙不要“倚中国富强,贪一时之功,无故兴兵,杀伤人命”。
 
在朱元璋的子孙中果然除了敢于不尊重他遗嘱的明成祖朱棣曾一度“倚中国富强”,派郑和七下西洋,以及明后期不得不抗倭援朝之外,再没有皇帝派商队或军队跨出过国门,或开辟商业网络或建立海外殖民地,有明一朝以“自保”为重。
 
朱元璋不仅不许他的子孙对这些国家动武,还下令要他的“子民”——中国老百姓私下“片板不许入海”。这对明朝以后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太平洋地区海权的保护可谓贻害无穷。其思想根源乃因朱元璋不过是一个时势造就的英雄,一度沦为乞丐(做过三年的“游食”和尚)的他不过是一个有机遇赶上造反的时代,1352年从皇觉寺还俗参军,他这个偶然间当了皇帝的农民自然受小农经济思想支配,自然知足而保本没有什么开拓大志气了。朱元璋既不能通过日本政府来控制海盗内犯,又不能使日本政府来进贡,反而引来一些贪商冒名之徒使倭寇侵扰事态扩大,于是,只好自扫门前雪了,那就是实行边境封锁。朱元璋在位期间,有关海禁的诏令每过一二年就重申一遍,军政大臣也不时到沿海巡视,结果海禁政策不仅使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受到阻碍,而且是越禁越乱。随着日本南朝的灭亡,更多的武士成为如“丧家之犬”的“浪人”,加入了海盗的队伍,散兵游勇的倭寇一时形成规模。好在朱元璋死之后,明朝还有一位铁血皇帝——成祖出现。为了禁止贪商冒名之徒和倭寇侵扰沿海的事态扩大,明成祖除了实行海禁之外,并开始了勘合贸易,即明代中国与日本政府间的朝贡贸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共4页 您在第4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128个字符
作者:郝祥满 来源:作者博客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5日